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结合载银载药的补片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抗菌效果,对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探讨新型补降低疝修补术后补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普通聚丙烯补组(A组),新型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组(B组),并制备大鼠腹壁感染模型,将两种补置于皮下,对比观察2组大鼠术后3、7、14、28d的伤口感染及愈合情况,并于术后28d处死大鼠,同时切取补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3d观察到2组均出现炎症反应,伤口红肿、愈合欠佳,A组于术后7、14、28d,均观察到伤口有脓液渗出,伤口愈合差;B组于术后7d观察到与A组对比明显伤口无脓液渗出,愈合情况较好,并于14d,达到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28d,光镜下聚丙烯补组依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生长。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组组织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IL-6分析,B组较A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结论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在大鼠腹壁下感染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 标签: 腹壁 动物 实验 载银载药纳米颗粒 抗菌补片
  • 简介: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涉及多学科的高新科学和技术。纳米是一个尺寸大小的度量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指在1—100纳米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包括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

  • 标签: 纳米科技 经济 20世纪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 简介:这里所述的“纳米”(nm)的“纳”字原是希腊文中“矮小”的意思。纳米实际上是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起来的长度,人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纳米。形象地讲,一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这就是纳米长度的概念。

  • 标签: 乒乓球 实际 物体 一般 希腊 概念
  • 简介: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UK)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制备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子;并运用酶标仪比色法测试UK药物的包封率,分析了一系列条件如磁力搅拌转速及时间、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及功率、UK用量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找出包封率最高的条件;纳米粒子冻干测其载药量;用粒径仪测其粒径;最后运用超滤离心法纯化载药纳米粒子。结果在室温下,将三聚磷酸钠(TPP)溶液(浓度为0.6g/L)逐滴加入包含1mgUK量的水溶性壳聚糖(WCS)溶液中(浓度为1g/L),搅拌速度为800r/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后在冰浴条件下超声30s,功率10W,成功制备出包封率及纯度均较高载UK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结论采用最简便的方法,经济无毒生物兼容性好的材料制备了高稳定性、高包封率的水溶性UK纳米粒子悬液,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 标签: 尿激酶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化钽(Ta4C3)纳米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并表征Ta4C3-PVP纳米。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DA-MB-231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Ta4C3-PVP纳米的摄取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4C3-PVP纳米对MDA-MB-231细胞的毒性。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a4C3-PVP组、单纯照射组和Ta4C3-PVP+照射组,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改变,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DNA双链断裂(DSBs)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形成及有丝分裂灾难形成。结果成功合成Ta4C3-PVP纳米,呈薄片形貌,水动力直径和厚度分别约为143.93和1.35 nm。FITC标记的Ta4C3-PVP被MDA-MB-231细胞摄取后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Ta4C3-PVP纳米片在浓度高达400 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无明显毒性。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和100 μg/ml Ta4C3-PVP预处理使受照MDA-MB-231细胞的存活曲线分别较单纯照射组下移,且呈浓度依赖性,低、高浓度Ta4C3-PVP预处理的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1和1.4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和12 h细胞内ROS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20.01、7.193,P< 0.05),于照射后1、4和8 h Ta4C3-PVP+照射组含≥5个γH2AX焦点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36.78、14.87、8.217,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4和48 h的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4.02、7.015,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72 h的有丝分裂灾难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6.33,P< 0.05)。结论Ta4C3-PVP纳米通过提高辐射诱导的ROS水平增强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碳化钽 纳米片 放射增敏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目的:建立纳米雄黄的粒度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雄黄的表观形貌进行直接观察测定,用激光光散射法对纳米雄黄的粒度分布范围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首次得到原子力显微镜下纳米雄黄形貌特征图;激光光散射颗粒度测定仪的测量显示.粒径在30nm以下的纳米雄黄约90%。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子力显微镜法和激光光散射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纳米雄黄的粒度检测。

  • 标签: 纳米粒子 雄黄 显微镜检查.原子力 激光光散射 粒子大小
  • 简介:本文以安乃近,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的含量测定为例。通过正伪品的分析,说明《中国药典》对这些品种的检验方法不能有效区分,易导致误判,安乃近应规定其紫外吸收度值并不得检出亚硫酸盐;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则应按高效液相法测定。避免杂质的干扰。

  • 标签: 检验方法 专属性 安乃近片 醋酸地塞米松片 醋酸泼尼松片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a4C3-PVP纳米对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于雌性BALB/c小鼠右侧腹皮下注射4T1细胞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按肿瘤体积大小均匀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a4C3-PVP组、单纯照射组、Ta4C3-PVP联合照射组。尾静脉注射20 mg/kg Ta4C3-PVP预处理24 h后给予8 Gy单次肿瘤局部X射线照射,测量移植瘤体积、瘤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蛋白表达、DNA双链断裂(DSBs)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形成,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系数(EF)及抑瘤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Ta4C3-PVP联合照射组于照射后16 d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t=5.41、9.59,P < 0.05)、降低瘤重(t=2.67、4.40,P < 0.05),其中Ta4C3-PVP联合照射组的EF达1.57,抑瘤率约为64%,明显优于单纯照射组(4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和Ta4C3-PVP联合照射组肿瘤细胞Ki-67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t=5.73、8.02,P < 0.05)、γ-H2AX焦点产额明显增加(t=2.97、9.86,P < 0.05),且Ta4C3-PVP联合照射组较单纯照射组Ki-67表达抑制更显著(t=4.75,P < 0.05)、γ-H2AX焦点产额更多(t=4.42,P < 0.05)。结论Ta4C3-PVP纳米可通过增加射线诱导的DNA DSBs,增强4T1荷瘤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Ta4C3-PVP纳米片 放射敏感性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放射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促排剂的研发和及新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核素产生的内照射的损伤。纳米制剂较传统制剂具有提高药物溶出度、靶向和定位释药、易穿过生物膜屏障等优点。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不同促排药物,采用不同的纳米制剂形式,包括纳米微粒、纳米脂质体、纳米乳等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效快速吸附、高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核素内污染按核素沉积的不同部位和组织器官进行分类,介绍了相关纳米制剂及纳米材料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 促排 放射性核素 核辐射
  • 简介:夫妻肺实为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并不用肺。起源:清朝末年,四川成都街头巷尾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的小贩。当时的肺是用成本低廉的牛杂碎边角料,经过精加工和卤煮后,切成片状,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等调料搅拌而成,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爱。

  • 标签: 肺片 夫妻 清朝末年 牛心 精加工 牛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标签: 纳米复合物 仿生材料 骨膜 骨生成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DNA纳米机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DNA纳米机器是指由DNA分子构造的自组装器件。DNA纳米机器对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在DNA生物传感器,非病毒基因传递,靶向给药,细胞内物质输运,纳米尺度的自组装等方面。

  • 标签:
  • 简介:随着纳米金概念的热炒,这个号称有2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再一次牵动了众多美容企业渴望一夜暴富的神经,一时间市场上各种打着纳米金概念的化妆品纷纷出笼。也许是美容行业概念炒作的风气太盛,也许是金丝植入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国人头上,这种打着“金”字旗号的产品甫一出现,就被大众媒体高度关注,对其功效和价格的诸多质疑一时喧嚣尘上。

  • 标签: 纳米金 市场 标准 美容企业 美容行业 大众媒体
  • 简介:皮肤屏障对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而穿透皮肤物理屏障、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是提高外用药物疗效的关键,多种化学、物理方法用以促透皮吸收,其中微针,尤其纳米微针具有对皮肤屏障影响小的特点,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皮肤屏障 透皮给药 纳米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疝补治疗股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13年3月30例股疝患者,给予这30例股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加以平疝补治疗,对患者的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比较分析。结果股疝患者经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59.86±2.58分钟,均治疗成功,无1例患者存在顽固性疼痛、异物感、麻木感。平均住院时间为6.25±1.22天,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结论给予股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加以平疝补治疗,其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并且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

  • 标签: 平片疝补片 股疝 效果
  • 简介:纳米银粒子具有极大表面积、极小体积、极多表面活性位点等特性,使其厂泛应用于普外科领域。本文就纳米银粒子在外伤、抑菌、癌症等几个方面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纳米银 粒子 普外科
  • 简介:摘要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既具有叶酸-叶酸受体的主动靶向又具有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的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突状纳米粒子、叶酸纳米胶束、叶酸纳米球等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 标签: 叶酸 叶酸受体 恶性肿瘤 纳米递药系统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