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肿瘤内一科山西太原030032)摘要目的借助一例多源痛的病例,探索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原因的分析对选择有效止痛治疗的意义。方法借助于问诊、查体及吗啡试验性治疗,评估、分析患者入院时疼痛的性质、发作时间及爆发痛出现的频率,以此作为止痛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指导癌痛的治疗。结果患者入院时是强迫体位,伴有严重焦虑症,有腰部、右下肢及腹痛,且夜间不能入睡,常有爆发痛出现,检查发现患者伴有骨转移癌痛,右下肢淋巴结压迫下肢静脉导致回流障碍引起的下肢肿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同时还有口服吗啡引起腹胀导致腹部严重的不适。鉴此,针对骨转移癌痛给予调整吗啡剂量止痛;针对右下肢胀痛行血管支架介入术解除受压的静脉缓解;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给予NSAS类药进行治疗;便秘给予有效通便措施,恢复正常排便。经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给予口服吗啡即可达到无痛状态。结论对于晚期慢性癌痛的患者不能完全依赖于吗啡治疗,应针对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综合止痛方法,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癌痛 精准治疗 病因
  • 简介:所谓精准医疗,盖以基因组测序为基础,凭借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等工具,以实现针对疾病的个体化医疗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1]。今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在肿瘤、糖尿病、囊性纤维化这3类疾病中先行开展精准医学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球范围的研讨与争议。就目前而言,所谓精准尚是我们的美好愿景,距临床实践的转化尚需艰难摸索和努力。

  • 标签: 胃癌 结直肠癌 精准医学
  • 简介:乳腺癌诊治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乳腺癌基因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乳腺癌易感基因相继被发现,为新药开发提供有意义的靶点,促进了乳腺癌发病机制和预后研究,推动了乳腺癌精准医学的发展。作者就乳腺癌的高通量测序、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以及精准医学在乳腺癌诊治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乳腺癌 高通量测序 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基因组学 精准医学
  • 简介:近日,由蓬莱市中医医院糖尿病、针灸推拿等科室人员组成的义诊志愿服务队来到刘家沟镇范家村,开展扶贫义诊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为村民测量血压,看病问诊。并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危害及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使村民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有了正确认识。

  • 标签: 中医医院 蓬莱市 义诊 扶贫 健康 治疗方法
  • 简介:随着人们对肝癌手术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肝癌切除术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解剖性肝段/半肝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2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肝区段无微转移;3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4尽可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创伤。

  • 标签: 肝癌手术 肝切除 解剖性 肝脏储备功能 切除术式 肝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予以非规则性肝切除术,32例研究组予以精准肝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与手术结果,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及结石清除率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创口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及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精准肝切除术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精准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予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研究组46例予精准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出血量、住院时间、腹腔引流量均多于研究组,且结石残留率25.6%大于研究组8.7%,并发症总发生率27.9%高于研究组10.9%,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予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精准肝切除 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精准肝切除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关于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临床对照试验(CCT).运用RevMan5.3软件对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在术中、术后及预后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和5个CCT,共774例患者.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相比,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MD=-3.22,95%CI:-3.93~-2.51,P<0.00001),减少了术中出血量(MD=-228.61,95%CI:-308.46~-148.76,P<0.00001),明显降低了切缘残余率(OR=0.12,95%CI:0.04~0.35,P<0.0001),降低了1年复发率(OR=0.50,95%CI:0.32~0.78,P=0.003),提高了1年存活率(OR=2.16,95%CI:1.34~3.46,P=0.001),加快了术后谷丙转氨酶(MD=-122.00,95%CI:-195.05~48.95,P=0.001)与谷草转氨酶(MD=-160.79,95%CI:-224.81-96.77,P<0.00001)及总胆红素恢复(MD=-8.74,95%CI:-10.57~-6.91,P<0.00001),而术后白蛋白恢复无显著差别(P=0.22).显著减少了总并发症发生率(OR=0.29,95%CI:0.19~0.45,P<0.00001),其中胸腹腔积液发生率明显减少(OR=0.41,95%CI:0.22~0.75,P=0.004),胆漏发生率降低(OR=0.32,95%CI:0.12~0.86,P=0.02),而肝衰竭、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较常规肝切除具有良好临床的效果,不仅能够彻底清除病灶,而且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加快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但是由于试验样本数量偏少,期待更多高质量试验的证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精准肝切除 常规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右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05月在我院的18例肝肿瘤患者行腹腔镜精准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肝血管瘤6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原发性肝癌7例。平均手术耗时320(240~460)min,术中出血量约450(280~1200)ml。2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2~3周治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6~14)d。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1例,无死亡。结论腹腔镜下精准右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 标签: 精准理念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常常会影响到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比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方法挑选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的血液,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采血部位采血检测发现末梢血WBC、RBC、HGB的值小于静脉血,而PLT的值相反,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查发现≥6h检测结果中的PLT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避免,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和检验质量。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精准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层CT肝脏体积测量对肝肿瘤行精准肝切除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肝肿瘤患者16例,术前均行256层MSCT常规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将门脉期薄层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应用肝脏体积测量软件(Liver),分析肝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并生成全肝体积,肝肿瘤体积。经影像科医师与外科医师共同讨论制定可能的手术方案,分析预切除肝脏体积,将手术标本采用水测法,得出切除标本的总体积。将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脏血管瘤2例,预切除肝脏体积介于170.53±175.91ml,手术标本体积介于143.67±120.15ml,两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16,>0.05)。术前预切除体积百分比与术后标本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P>0.05)。依据术前制定的手术切除方案,所有肿瘤均得以完整切除。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结论256层肝脏体积测量可以为临床施行精准肝切除提供个体化指导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活动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方式,对照组采用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裸眼视力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相对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方式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白内障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 后囊膜破裂 人工晶体
  • 简介:精准医学已成为21世纪的医学潮流。为推动精准医学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应用,由清华大学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主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会承办的“2015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第三届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暨全国肝门部胆管癌高级研习班”将于2015年11月在清华大学召开。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胆外科 肝脏外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国际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