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雍正从兄弟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端中吸取了教训,在他登极不久就刨建了秘密立储制度,从而改变了我国封建皇朝公开册立皇储的传统。

  • 标签: 清代 秘密立储 封建社会 皇位继承
  • 简介:疏风清热代茶饮组成紫苏叶二钱,防风三钱,荆芥一钱五分,陈皮二钱,香白芷三钱,川芎一钱五分,建曲二钱,香薷一钱。功效疏风解表,祛湿化饮。主治内蓄湿饮,外感风寒,无汗头闷,畏寒腿软。

  • 标签: 代茶饮 清代宫廷 疏风清热 疏风解表 外感风寒 紫苏叶
  • 简介:简要讨论了清代小儿推拿的学术特点,即极力倡导小儿推拿;尤为重视辨证论治;用穴精少,讲究配伍;胸腹按诊,独辟蹊径,推拿八法;提纲挈领及广泛应用于成人.

  • 标签: 小儿推拿 学术特点 清代
  • 简介:李渔(1611—1680),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初著名文人和大戏剧家。李渔一生著述甚丰,尤以戏曲、小说创作著称。李一生阅历丰富,满清入关后,他绝意功名,带着自己戏班子中的一群姑娘,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尤以扬州、南京、苏州等商业享乐城市为主。过去,很少有人能公开承认自己有好色的生理本能,尤其是在文网密布的道德枷锁酷严的专制年代,但李渔却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好色之徒。事实上,李渔一生确与许多女演员、艺妓、青楼女子发生过性关系。不过,在与大量女性的亲密接触中,李渔洞察了两性关系平等的内涵,并深刻认识到性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李渔 节欲 代文 养生保健方 生理本能 两性关系
  • 简介:清代医家对噎膈的认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除总结概括前人的论述外,对致病因素提出了新的阐释,在治疗上则以气血痰湿为主进行辨治,并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创制新方,对鉴别诊断、治疗难点禁忌等认识更为全面。

  • 标签: 清代医家 噎膈 病因病机 辨治经验
  • 简介:摘要清代宫廷口腔疾病诊疗史历时200余年,有文献档案存世。清宫医学承继明代体制,采取分科诊疗,虽历朝变化频仍,但口齿一科始终存在。纵览目前公开的38例口腔病案,涉及现代医学定义的牙周病、口腔黏膜病、龋齿、腮腺炎等,患者也关涉宫中各类人等,可见口腔疾病在清宫较为普遍。而诊治医家官阶多元,用药方式多样,熏蒸、熥熨是其中很有特色的治疗手段。16世纪开始西方近代医学入华,清康熙时期入宫西洋医者数量颇多,他们参与到口腔疾病的诊疗中。清末西医入华出现第2次高峰,清宫也出现了陈镜容以西医技术开设的牙医室。

  • 标签: 医学史 牙科学史 医学,中国传统 清宫医学 口齿科 口腔疾病
  • 简介:摘要“痹证”是中医学中一类疾病的统称,在现代医学中,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皇帝内经》提出了三邪致痹说,历代医家都有研究,清代医学界在继承、总结、发展中医理论上有较大的贡献,对于痹的病因病机认识较全面,其中秉承湿热致痹理论的医家较多。喻昌、李中梓、何梦瑶、沈金鳌、张璐、顾靖远、陈士铎、王清任等对湿热致痹论述并不全面,但也有部分独到的见解,叶桂对湿热在痹病中的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继承与发扬《金匮》“经热则痹”观点,明确指出了湿热痹与风寒湿痹病因、病机差异。吴鞠通论痹尤重视湿热痹,其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基于实践,提出了较系统的学术观点。

  • 标签: 痹症 湿热证 清代 医学家 理论
  • 简介: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的外、伤科古籍文献的研究,查找出以伤科著作中有生肌功效的外用方13首,使用药物44种,外科著作中有生肌功效的外用方16首,使用药物45种,初步揭示出清代治疗溃疡创口外用药物的一般规律。

  • 标签: 生肌散 外治法 中医药文献 清代医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清代谢指纹采集方法筛选肺癌相关差异调控代谢物,为肺癌诊断提供候选标志物。方法在上海长海医院开展队列入组工作,共纳入2021年1月27日至6月4日的22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初诊确认肺癌患者97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31名。根据标准流程采集入组队列血清样本,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入组队列分为训练集和完全独立的验证集。采用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对训练集样本年龄、性别进行质量控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通过新型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可在1 min内完成血清样品的代谢指纹提取,过程仅需消耗1 μl原始血清。针对训练集,基于此构建的分类器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CI 0.87~0.97),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9%。在独立验证队列中,AUC为0.96(95%CI 0.90~1.00),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4%,没有表现出性能损失。确定了由5个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展示了肺癌患者的独特代谢模式。结论本研究结合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和机器学习建立了肺癌的诊断模型,用于区分肺癌患者以及健康对照,可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

  • 标签: 质谱 肺癌 代谢组指纹 机器学习 实验诊断
  • 简介:《琉球百问》是清代名医曹存心与其海外弟子、琉球人吕凤仪探讨医学问题的问答记录。它不仅仅是一本医书,还是中医海外传播的重要见证。该书相当程度地反映出清代中药方剂与中医治法、中药、中医典籍以及医术医德思想在琉球的流传情况,这是中琉文化长期友好交往的多彩结晶,也是洞察清代中琉关系的珍贵史料。

  • 标签: 琉球百问 中医 琉球 曹存心 吕凤仪
  • 简介:摘要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是由蒙古医生组成的主要为皇室提供骨伤科医疗服务的机构。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上驷院绰班处相关档案史料进行实地调查,共获得171条档案史料,经整理与考证,总结了清代各朝共112位蒙古医生名录,26位蒙古医生长的承袭情况,并为其中16位蒙古医生撰写了小传。

  • 标签: 蒙古医生 上驷院绰班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分析方剂加减变化,探讨方剂源流。方法对《临症指南医案》、《温病条辨》进行研读,发现叶天士、吴鞠通灵活运用张仲景的炙甘草汤,在内科杂病和温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清代医家大大扩展了复脉汤的使用范围,并创立三甲复脉汤等方。结论清代医家发展了经方。

  • 标签: 复脉汤 叶天士 吴鞠通 经方 发展
  • 简介:赵海仙,原名履鳌(1829--1904),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兴化名医.为苏北地区医学流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辨证匠心独运,判断如神;用药别出心裁,崇尚轻灵。尝谓:“医为仁术,为医而不仁,何用为医?”著有《霍乱辨证》、《寿石轩医案》等,秦伯未编纂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收录有67则之多,流传许多妇孺皆知的故事,是民间崇敬的“医仙”。

  • 标签: 赵海仙 名医 清代 寿石轩医案 医学流派 苏北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瓦斯爆炸致大鼠复合伤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18年4月,应用煤矿瓦斯爆炸大型巷道实验和爆炸测试系统模拟瓦斯爆炸实验。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参与爆炸)、近距离(40 m)组、中距离(160 m)组和远距离(240 m)组,每组8只。爆炸后,分别检测不同组大鼠2 h呼吸功能和48 h神经行为变化;48 h后麻醉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血清以及肺脏、肝脏等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Orbitrap Elite/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爆炸2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爆炸组大鼠的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流量、最大呼气流量和1/2潮气量呼气流量明显减低(P<0.05),呼吸间歇、吸气时间和2/3潮气量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0.05);而爆炸48 h后,40 m组、160 m组大鼠神经行为指标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运动距离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爆炸组大鼠肺脏组织和肝脏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有出血和水肿等表现。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乌头酸、柠檬酸、烟酰胺、丙酮酸等1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12条主要代谢通路。结论瓦斯爆炸可导致大鼠多脏器系统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TCA循环等有关。

  • 标签: 大鼠 大型巷道 瓦斯爆炸 复合伤 代谢组学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代谢物差异和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4—8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就诊的超重MS患者36例(M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3例(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两组入选者血清样本代谢物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其相关代谢指标。结果M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指数(26.9±2.0)kg/m2比(21.7±1.4)kg/m2、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老年超重MS组患者与对照组存在65种代谢差异物,这些差异物分别富集在21条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多,其次是体质指数,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甘露糖、来苏糖、葡萄糖等单糖、亚麻酸及衍生物和焦谷氨酸等。结论老年超重MS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存在多种类代谢差异物,这些代谢物与涉及超重的临床指标体质指数、腰围等相关性较高,亦包含单糖、亚麻酸衍生物和氨基酸。

  • 标签: 代谢组学 超重 代谢综合征X
  • 简介:巧治痘疹痘疹,又称痘疮,就是西医所说的“天花”,属恶性传染病.直到清朝,都被视为不治之症。但名医叶天士擅治此病。一夏日.天气闷热,叶天士正在医馆为病人诊病,一少妇抱着一个婴孩,神色焦急地走了进来。叶天士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女儿.

  • 标签: 温病学家 名医 清代 恶性传染病 叶天士 不治之症
  • 作者: 王也 刘倩倩 郑直 刘峰 杜建伟 潘利 任晓岚 王海玲 崔泽 彭霞 赵景波 何慧婧 孙伟 刘晓燕 单广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0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05,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 710054,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口 570203,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 730000,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和浩特 010031,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家庄 050000,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 6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50081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参照谱,探讨代谢组特征在不同地域、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基于国民健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和生物样品,纳入7个省份的1 039名男性和1 032名女性汉族健康成年人(≥3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方法检测血清代谢组,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组间代谢组的差异。结果不同地域、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共筛选并鉴定出地域差异性代谢物114种,其中参与人体代谢通路的53种,以肽类(20种)和甘油磷脂代谢相关(14种)代谢物为主。共鉴定出性别差异性代谢物59种,其中可替宁在7个省份不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陕西和海南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年龄间代谢组的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代谢物22种。结论血清代谢组受不同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疾病诊断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时,不同研究不能采用同一参照,应遵循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入选标准,针对地域、性别、年龄和检测批次等因素选择差异性参照。

  • 标签: 代谢组学 健康成年人 参照谱 地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比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受试者的血清代谢谱,并探讨其代谢规律。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4-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高危足131例受试者经辨证分为寒凝瘀阻证(44例)、热毒伤阴证(54例)、气血两虚证(33例),另选取体检中心32位健康人血样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血清尿素、L-亮氨酸、天冬氨酸、9H-嘌呤、D-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β-1-半乳糖吡喃糖苷、血清丁酸、苯、咪唑并[1,2-a]吡啶、β-D-葡萄糖醛糖含量,采用多维数据处理方法对血清代谢物轮廓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高危足组血清尿素[(2.41±1.57)×105比(3.32±2.10)×105]、L-亮氨酸[(4.94±3.15)×105比(6.39±3.57)×105]、天冬氨酸[(3.94±4.48)×105比(9.62±6.93)×105]、9H-嘌呤[(1.74±1.95)×105比(3.34±2.23)×105]含量降低(P<0.05或P<0.01),D-葡萄糖[(3.72±1.71)×105比(2.21±1.32)×105]、D-吡喃葡萄糖[(3.32±2.10)×105比(1.35±1.43)×105]含量升高(P<0.01),涉及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糖尿病高危足寒凝瘀阻证受试者L-络氨酸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热毒伤阴证受试者尿素、嘌呤、亮氨酸、天冬氨酸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气血两虚证受试者嘌呤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寒凝瘀阻证受试者血清丁酸、β-1-半乳糖吡喃糖苷水平高于热毒伤阴证,热毒伤阴证受试者血清尿素水平高于寒凝瘀阻证、气血两虚证(P<0.01)。结论糖尿病高危足不同证型受试者的血清代谢物存在一定差异,可从体内代谢物角度反映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的代谢规律。

  • 标签: 糖尿病足 糖尿病并发症 能量代谢 葡萄糖代谢障碍 证候 代谢物轮廓分析
  • 简介: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城市城市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出路。本文简要论述了有关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以及在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生态城市建设 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 协调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