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药在癌症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康复治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为核心,以防癌康复为重点,以综合功能康复为目标。医生中医治疗癌症的治疗方法一般用于临床治疗 ,主要目的是益气健脾、排毒疏散痰淤 等 ,使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 ,不仅可以减少西药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能有效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 的生活水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中药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效果。

  • 标签: 癌症 中医 康复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该院80例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以及(6.89±2.01)d,(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2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结论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消渴病的效果理想。

  • 标签: 玉液汤 消渴病 治疗作用 血糖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给予肺炎患儿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平均退热时长为3.03±0.64d,咳嗽改善时间为5.14±0.14d。给药5d后,患儿的血清WBC、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用于小儿肺炎治疗时,具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对于改善患儿免疫状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适宜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肺炎 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细节管理在防范静脉治疗护理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164例患者进行分类,分为纳入细节组与常规组(n=82)。后者按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为细节组应用细节管理方式,以此来比较护理风险地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区别,其中常规组为85.37%,细节组为97.56%,组间差异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不良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为9.76%,与细节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细节管理能够帮助降低静脉治疗期间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因此在患者进行静脉治疗期间应该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静脉治疗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康复治疗的100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的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0%,P<0.05;组间护理后的C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大动作行为评分对比,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实施,可对患儿的发育及运动功能恢复起到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瘫 康复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治疗羊水过少的观察及作用机制。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羊水过少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水化方法治疗,肝素治疗组则予以肝素治疗。比较两组转归率;症状改善的时间、胎盘血流改善的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总量;治疗前后产妇VEGF水平、AFI水平;产后出血的例数、剖宫产的例数。结果肝素治疗组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肝素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时间、胎盘血流改善的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总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AFI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肝素治疗组VEGF水平、AFI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肝素治疗组产后出血的例数、剖宫产的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胎盘血流和改善新生儿情况,减少产后出血,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素 羊水过少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患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训练,观察组为双眼视功能训练,对比两组训练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视力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巩固弱视 双眼视功能训练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另外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的改善情况,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都明显提高,且B组患者ADL和FMA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进行早期康复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死 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推拿综合治疗对脑瘫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2脑瘫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结果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46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综合组患者施加针灸和推拿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结果综合组患儿、常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5%、76.09%,综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儿(P<0.05);经过治疗后,综合组患儿PDI运动功能发育指数、MDI智力发育指数优于常规组患儿,(P<0.05)。结论针灸和推拿综合治疗对脑瘫康复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智力发育,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针灸 推拿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食控制干预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30例,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予以饮食指导及饮食控制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妇体检及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情况以及孕妇的母子健康状况。结果实验组采取干预措施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胎膜早破、羊水过量、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控制干预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该人群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妊娠期间、产后并发症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饮食控制 妊娠糖尿病 营养指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性沟通对精神科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性沟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DS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32.47±5.68)、SDS评分(34.54±6.12)低于对照组(41.29±5.31),(42.6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有利于改善精神科患者的消极情绪,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精神科疾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首发躁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首发躁狂症患者96例开展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丙戊酸钠等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采用BRMS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本研究中,治疗后,本组内与治疗前对比,BRM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BRM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躁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结合药物治疗有着确切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首发躁狂症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营养治疗和干预在儿童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4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组予以均常规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实施临床营养治疗和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中实施临床营养治疗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指标。

  • 标签: 临床营养治疗 干预 儿童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缓解视疲劳在干眼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干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 74 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治疗的参照组( n=37 ) , 以及常规治疗联合 缓解视疲劳的研究组( n=37 ) ,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探讨缓解视疲劳在干眼治疗中的作用。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 1.86±0.30 )分、干涩感( 0.85±0.32 )分、肿胀感( 1.39±0.41 )分、异物感( 0.44±0.10 )分、畏光流泪( 0.95±0.36 )分均优于参照组,且最终检验结局 P < 0.05 ,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结论: 在干眼治疗中应用 缓解视疲劳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升临床效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视疲劳 干眼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针灸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能够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神经肽(NPY)、信号转导通、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等因素,调节该因素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综述,以加深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的认识,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场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抑郁症治疗效果的提升。

  • 标签: 针灸 抑郁症 针灸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药物治疗中干扰素的应用作用。方法以128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HP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病变药物治疗中,应用干扰素后,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宫颈病变 药物治疗 干扰素 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