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梯度洗脱HPLC法对高原康胶囊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AthenaC18-WP(5μm,4.6×250m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样品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高原康胶囊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

  • 标签: 高原康胶囊 主成分归属 有关物质 梯度洗脱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技巧。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14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6例(95.7%),次全切除6例(4.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32例(93.0%),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保留10例(7.0%)。本组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后组颅神经受损7例、眼睑闭合不能90例,无脑脊液漏病例。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3个月到2年,无术后复发病例;按House—Brae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78例(54.9%),Ⅲ~Ⅳ级53例(37.3%),Ⅴ~Ⅵ级11例(7.8%)。结论充分了解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知识,特别是了解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监测及面神经的保留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显微手术 电生理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眼科的体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科近期收治的部分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我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0例,其中32例(10.7%)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男19例(59.4%),女13例(40.6%)。经统计神经眼科体征以视力下降14例(43.75%)以及瞳孔改变11例(34.38%)为主,其次是眼球运动障碍4例(12.5%)等。脑梗、外伤以及颅内出血都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科的病发。结论神经眼科体征对于神经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并且其设计范围较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眼科体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MD)的神经肌电图特征。方法对1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巨大电位、运动单位数量减少检出率高,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大多属正常范围,少数稍减慢,可见末端潜伏期延长、复合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在正常或低限。结论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EMG)阳性率高,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肌电图 神经电图 神经源性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因子对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性耳鸣患者72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用弥可保,均连用21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弥可保 神经性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胫神经踝部以下皮肤分支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软组织门诊自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诊断为内踝后方胫神经主干神经痛者5例,跟内侧神经痛者9例,足底内侧神经痛者8例,足底外侧神经痛者7例,趾足底神经痛者1例,共30例。所有病例皆采取强的松龙25mg加2%利多卡因5ml注射至一定部位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10分钟止痛、麻药作用过后有的再现轻痛,有的未再现疼痛。24例一周后痊愈,3例经第二次及3例经第三次注射后痊愈。结论对于胫神经踝部以下各皮肤分支的神经痛,诊断依据是痛觉改变区域与各支神经分布区相对应,采取强的松龙局部注射的效果较为理想,不失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胫神经 跟内侧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趾神经 强的松龙 局部注射
  • 简介:摘要创伤常常会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而较大的神经缺损是需要采用各种手段进行修复的。目前有常见的几种修复方法,其中直接修复和自体或异体神经移植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使用神经导管可以突破这两种方法的限制,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本文就此谈一谈不同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导管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3d采用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3d。然后选择翼点入路,进行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出现并发症。而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对手术有效率的影响发现,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治疗有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却显著地影响了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我们认为对于大部分的患者,视神经管减压术能有效改善视神经损伤患者,且安全性高,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修复尺神经高位损伤,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及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6只,每只动物双侧上肢为研究单位,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第一组在高位切断尺神经,再重新吻合。在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游离后移位与尺神经作端侧吻合(外膜开窗)。第二组在高位切除尺神经3cm,两断端均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第一组。第三组高位尺神经处理同第一组。腕部不作处理。分别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小鱼际肌组织、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及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并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第一组神经纤维密度、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第二组术后神经纤维密度、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也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第三组肌纤维数量减少明显,神经纤维数量也减少明显,大部分肌纤维最终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小鱼际肌组织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个月观察到第一组雄猴手内在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第一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第二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但较C组程度轻,未见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第三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结论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能有效减缓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尺神经的再生、长入争取了时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感觉神经移位 端侧吻合 高位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许多的科技的进步,对于一些疾病的处理也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方法。带状疱疹经常会带来很严重的神经性的疼痛。文章重点的分析了使用中药方法和神经阻滞措施来应对该项病症的相关内容。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神经阻滞 药物疗法
  • 简介: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发展给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目的: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以及构建周围神经组织技术3个方面综述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3年7月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tissueengineering,peripheralnerves,nerveinjuries,stemcells,schwanncells,scaffold,growthfactort”,中文关键词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神经损伤,干细胞,许旺细胞,支架,生长因子”。选择内容与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6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现阶段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大多停留于实验探索阶段。将组织工程神经应用于临床尚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①种子细胞来源及伦理。②细胞扩增后移植的免疫排斥。③移植细胞稳定性问题及致瘤性。④神经支架材料的降解速度、最佳孔隙率、导管厚度、形状等。⑤体外神经构建后移植修复时机。⑥各种神经生物因子的局部释放与调控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期待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得众多临床神经损伤患者受益。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周围神经 神经损伤 干细胞 许旺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颈交感神经对于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患者行颈交感神经交替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经过10-30天的治疗后,患者面神经麻痹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我们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8mg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后,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颈交感神经阻滞 神经麻痹 治疗
  • 简介:《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创刊于2003年,季刊,大16开,进口铜版纸印刷胶装.公开发行。《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刊登神经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动态、与神经肿瘤相关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工作经验。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讲座、综述、短篇论著、国外文摘(国外神经肿瘤最新动态摘要)、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等。

  • 标签: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稿约
  • 简介:摘要有关情绪的发生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情绪的定位主义观点,它强调情绪体验与大脑特定脑区活动的特定对应性,即离散情绪类别特定地与不同的脑区域活动相对应;另一种是心理建构主义取向,它强调情绪是大脑区域活动的功能选择性的结果,其模型假设离散情绪由较为一般的大脑网络所建构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类别的情绪而言的。

  • 标签: 情绪 定位主义 心理建构主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行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30例,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完毕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观察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疗效满意,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既往临床评价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依靠病史、临床检查和神经肌电图。随着MR硬件和新的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评价外周神经疾病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MRN能很好地显示外周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征,可用于诊断神经压迫症、炎症、创伤、康复和系统性神经疾病,并为临床管理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参考信息。本文对MRN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未来提高成像、诊断功能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微侵袭”阶段。现有的一些技术,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MRI,fMRI)、术中核磁共振(intraoperativeMRI,i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术中导航(neurosurgerynavigationsystem)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指导病灶范围判断.但是这些基本都是解剖定位,而非针对神经功能的功能定位。而且,由于个体差异及病灶导致的功能重塑,使解剖定位亦出现困难。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monitoring,IONM)可以进行非常肯定的神经功能定位。本文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术中 神经电生理监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