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组循环范式下图片命名任务中全脑在时间、空间维度内的变化,以及不同语义相关程度对脑区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右利手志愿者10例。采用区组循环范式,包括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和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应用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检测图片命名任务中全脑在不同时间窗内的激活强度。结果在视觉相关时间窗内,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的左侧额极(1.421±0.468)、右侧额极(1.431±0.435)、左侧眶额回(1.601±0.620)、右侧眶额回(1.567±0.556)、左侧额上回(1.899±0.062)、右侧顶上回(5.218±0.678)和左侧舌回(5.016±0.088)激活高于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1.038±0.217,1.131±0.235,1.312±0.316,1.253±0.340,1.710±0.151,4.538±0.478,4.275±0.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义相关时间窗内,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的左侧中央旁小叶(3.176±0.392)、右侧楔叶(4.190±0.330)、左侧扣带回后部(2.430±0.196)和右侧扣带回后部(2.405±0.236)激活高于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2.594±0.254,3.626±0.560,2.038±0.115,1.990±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音相关时间窗内,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的左侧颞上沟(3.709±0.274)、左侧颞上回(3.901±0.380)、左侧颞中回(3.340±0.380)、左侧颞横回(4.449±0.265)、左侧缘上回(3.205±0.308)、左侧岛叶(3.140±0.204)、左侧扣带回前部(2.217±0.194)和右侧扣带回前部(2.341±0.167)激活高于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2.662±0.300,2.503±0.342,2.614±0.324,2.633±0.281,2.663±0.278,2.248±0.284,1.818±0.315,2.005±0.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窗、语义相关程度导致脑区激活差异。在视觉相关时间窗内,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时前额叶优势激活,可能与持续注意和类别判断有关;在语义加工和语音编码时间窗内,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时左侧颞叶、左侧岛叶及双侧边缘系统为主的优势激活,与语义处理和语音自省有关。

  • 标签: 脑磁图 区组循环范式 图片命名 言语治疗
  • 简介:摘要:爱情心理学有句名言“当你决定靠近对方时,你会看见未来;当你决定离开时,只能回顾过去”或许“共度欢乐时光”让我们不只能感受到现在,我们认为未来是一种想象,过去是一种回忆。本文根据“时空切片假说”与“外祖母悖论”来探讨时空流逝的心理感知,文章列举狂躁症、抑郁症患者及两性生理差异性来探索时空的主观感知。

  • 标签: 块状宇宙 Brian Greene 外祖母悖论 时间 时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FRS报告数据和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运用Open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热点区域探测,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HFRS病例1 298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99/10万;21~50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数的70.88%,男女性发病比为2.98∶1,病例较多的职业为家务或待业(占31.28%)、商业服务(占17.33%);呈明显的冬、春两季发病高峰,春、冬两季各占全年发病数的33.74%和26.35%;各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海珠区近10年共报告407例,占全市病例数的31.36%,年均发病率2.52/10万,病例数与年均发病率均居广州市首位。聚集性区域探测显示广州市HFRS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以及紧邻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对数似然比值为44.08(均P<0.001)。结论2010-2019年广州市HFRS存在流行和聚集情况,冬、春两季高发,从事家务、待业和商业服务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移民多、卫生环境差的城乡结合部以及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是重点防控区域,应针对重点人群和地区制定防控措施,遏制HFRS疫情上升和扩散。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特征 时空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对孕产妇死亡率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方法以1991至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2009至2018年我国各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的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RIMA(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对全国、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在孕产妇死亡时空分布方面:199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0.0/10万,到201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1991年降低77.1%,年平均增长率为-5.3%;2009年西藏孕产妇死亡率最高,为232.2/10万,江苏孕产妇死亡率最低,为5.2/10万,两者相差44.7倍,经过9年的发展,西藏依然为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省份,为56.5/10万,上海孕产妇死亡率最低,为1.4/10万,两者相差40.4倍;1991年,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46.3/10万和100.0/10万,城市与农村死亡比为1∶2.16,到2022年,我国城乡死亡率之比为1∶0.95。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是10.1/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值是16.0/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值是15.0/10万。结论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大幅降低,城乡之间孕产妇死亡率的差距由1991年的53.7/10万下降至2022年的0.7/10万,呈下降趋势。但是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城市孕产妇的死亡率出现轻微反弹现象,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则保持平稳状态。

  • 标签: 孕产妇健康 时空分析 预测
  • 简介:[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方面的衰退变化,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对帮助老年人、做好老年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期各系统的生理性老化做简要论述。

  • 标签: []老年期 生理变化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个案管理模块导出浙江省2016—2020年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平台,建立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浙江省2016—2020年共报告梅毒158 420例,各县区年均报告发病率49.07/10万(20.52/10万~124.29/10万),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态势。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年梅毒报告发病率Moran′s I指数均> 0,Z值均>1.96,P值均< 0.001,提示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存在2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杭州市桐庐县和淳安县,丽水市景宁县)和1个低-低聚集区域(金华市金东区、东阳市、永康市)。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梅毒疫情存在6个正热点区域和8个负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探测到3个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台州市、舟山市以及西南部山区部分县区。结论浙江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今后应加强西南部山区及东部海岛等交通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的梅毒防控工作。

  • 标签: 梅毒 时空聚类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浙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9年福建省淋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9年福建省各县区报告的淋病病例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采用OpenG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莫兰指数(Moran′s I)作为统计量,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探索高风险地区。结果2010—2019年福建省共报告56 053例淋病,2010—2013年报告发病率小幅增长,2013—2014年降低,2014—2018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长8.36%,2019年报告发病率又出现大幅下降。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19年全局Moran′s I值为0.48~0.65(P < 0.05),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福建省淋病聚集类型主要为高-高、低-低和高-低聚集,近年来高-高聚集区有扩大趋势,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厦门市思明区和湖里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和南安市。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时空集聚区为厦门市辖区和泉州市中心城区及晋江市、石狮市和南安市,聚集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结论福建省淋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有逐渐扩大趋势。厦门市辖区和泉州市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县区应作为重点防控区域。

  • 标签: 淋病 时空聚类分析 空间自相关
  • 简介:摘要利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重万高速垫江收费站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并对一次高温过程下的路面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路面温度的日变化与天气状况、季节变化密切相关。路面温度与气温、温度的差异在晴天的午后最为明显。晴天条件下,路面温度、空气温度以及路基温度的温差的升温速率也要明显大于阴雨天。

  • 标签: 高速公路 路面温度 气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6年我国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rcGIS 10.0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我国2004-2016年结核病空间分析数据库,对结核病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04-2016年全国共登记结核病病例13 157 794例,全国年均登记率为75.90/10万(27.95/10万~180.82/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Moran’s I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西藏、贵州、广西和海南(省、自治区)为高-高聚集区域,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省、直辖市)为低-低聚集区域;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结核病疫情存在15个"热点"区域,其中3个"正热点"区域分别为新疆、西藏和海南(省、自治区),12个"负热点"区域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山西、河南和吉林(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分阶段时空扫描分析,3个阶段共探测出12个聚集区域,每个聚集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04-2016年我国结核病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均登记率并非随机分布,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阶段时空扫描聚集区域逐渐减少,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高风险地区仍持续存在,需重点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标签: 结核病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麻疹病例时空分布和空间聚集性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系统2001-2016年全国麻疹病例数据,人口学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运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01-2016年全国共报告麻疹1 012 537例,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1-2004、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麻疹发病存在全局空间聚集性,其Moran’s I值分别为0.29、0.26和0.3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麻疹在各时间阶段均存在高-高聚集区域并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同时2005-2008年广东省是一个单独的高-低离散区域,未检测到低-低聚集区域。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1-2008年我国麻疹病例在西部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山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形成一个广泛的聚集区。结论2001-2016年我国麻疹的发病在空间、时间上均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可根据聚集情况,为麻疹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麻疹 时空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利用伊犁河谷1981-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对伊犁河谷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37年伊犁河谷气温平均值9.6℃,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74℃/10a,春、夏、秋、冬季降水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近37年伊犁河谷年平均降水量302.8mm,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4.162mm/10a。伊年内降水主要在春季集中,是全年降水量27.4%;近37年伊犁河谷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97.7h,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462h/10a在。

  • 标签: 伊犁河谷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 简介:利用成都市1968年12月—2008年2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年代际变化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讨论成都地区近40年冬季平均气温、各界限温度日数变化趋势和特征,探讨成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和突变点。并特别对1月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近40年有明显升温趋势,其中1991年左右有暖突变,但对1月份分析中,运用t检验和累积距平,得出突变检验中交点(1971年)并不是突变点;研究表明成都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 标签: 成都 冬季 气温 突变检验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绵阳地区8个台站1965年12月-2015年12月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研究了近50年绵阳市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仅供参考。

  • 标签: 绵阳市 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感染病例进行对比。结果上海市各行政区中,浦东新区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30%和35.58%,各区累计罹患率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黄浦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罹患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P<0.05),不同时段新冠肺炎罹患率空间分布不同,其中3月16-29日、4月6-12日和5月18-24日3个时段内Moran's 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时段共探测到22个高-高聚集区,高风险流行的热点区域经历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与实际感染者情况基本吻合。结论本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增长,尤其在空间上遏制了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扩散,减少了向其他省份的传播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特征 空间自相关
  • 简介:摘要1970年以来,山东省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别分解分析发现,1970—1990年代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的微弱下降全部为非人口因素所致,1990年以后死亡率大幅上升为人口和非人口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人口因素的贡献率逐渐上升,由2004—2005年的53.5%上升到了2011—2013年的59.5%,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有所下降,由46.5%降到了40.5%。45~64岁是女性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年龄段,占不同时期乳腺癌总死亡的40%~60%;其中55~64岁年龄组死亡率增长迅速,2011—2013年分别比1970—1974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上升了52.12%、115.19%和29.01%(Z=-7.342,P<0.001)。相对于1970—1974年,农村女性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增长了41.86%(Z=-17.933,P<0.001);城市女性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8.62%(Z=-25.642,P<0.001)。不同时期城市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均P<0.05)。空间扫描分析发现,1970—2013年山东省东部地区作为死亡高危聚集区持续存在,其他高风险聚集区则由鲁北地区向鲁西南地区转移。

  • 标签: 乳腺肿瘤 死亡率 流行趋势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安徽省各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绘制安徽省确诊病例数时空分布地图,运用种群增长曲线拟合安徽省不同阶段疫情变化曲线,对全省和各地市疫情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截至2020年2月18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累积发病率为1.56/10万,且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在2月7日后呈现下降趋势,并由J型曲线变化到S型曲线,因病例报告时间比实际发病时间可能推迟3~5 d,安徽省新增病例实际于2020年2月2—4日前后开始下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时空分布 安徽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新发HIV感染者的时空流行特点,为HIV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2004—2017年我国新发HIV感染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04—2017年HIV发病趋势,季节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SARIMA)模型预测HIV发病率,并使用Arcgis10.2软件观察HIV空间分布。结果Joinpoint最终选择模型为1分段点模型(P=0.87),分段点为2006年。2004—2017年,14年的年平均百分比变化率为14.82(95%CI:11.74~18.02)。最佳SARIMA模型为(0,1,1)(0,1,1)12,可写成(1-B)(1-B12)Xt=εt(1-0.704 74B)(1-0.275 82B12)。剔除季节效应和不规则噪声对HIV的影响后,HIV发病曲线变得更加平滑。我国HIV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以及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地)。HIV传播热点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该区域主要为高-高聚集。结论目前中国HIV发病率较高且仍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HIV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和西南地区,形成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地区高-高空间聚集性的特点。在今后的防控中,应重点关注这些重点地区。

  • 标签: HIV Joinpoint模型 季节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 空间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目前院前急救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8月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并分析院前急救数量周期规律及交通伤在不同时间段所占院前急救量比例。绘制等时线图,比较不同时长地面紧急医疗服务及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所覆盖的居民点、旅游景点及主要道路情况。结果西藏阿里地区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以中、青年患者居多,占80.35%。创伤患者在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中均常见,其中交通伤导致的创伤占创伤总量的66.43%。除外创伤,本地居民中以神经系统急症最为常见(24.65%),外来人员中以高原反应最为常见(19.14%)。每年4至12月阿里地区急救量会出现周期性增高的现象,7至9月间达到峰值。在排除周期性影响因素后,阿里地区院前急救量随时间仍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回归方程Y=15.7+0.27X,F=36.809,P<0.05,R2=0.444。每年4至12月期间,交通伤导致的院前急救数量明显增加,χ2=10.819,P<0.05。地面紧急医疗服务15 min内,能够覆盖阿里地区所有镇所在区域,以及急救点所在区域及个别距离急救点近的村落,共计49个村(居);1 h内能够覆盖75个村(居)及4处旅游景点所在地,与15 min覆盖区域相比,χ2=10.813,P<0.05,覆盖主要道路约788 km。如地面紧急医疗服务及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相配合,院前资源能够覆盖116个村(居)及5处旅游景点所在地,与单纯地面急救1 h所能覆盖相比,χ2=19.447,P<0.05;覆盖主要道路约1 234 km,与目前急救资源1 h所能覆盖区域相比,χ2=349.532,P<0.05。结论采用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配合地面紧急医疗服务可能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阿里地区急救网点覆盖范围较小的解决办法。

  • 标签: 院前急救 地面紧急医疗服务 时空分布 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2009~2018年尘肺病发病的时空分布,为制定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2月,收集2009~2018年河北省尘肺病新发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重心迁移技术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尘肺病发病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河北省2009~2018年共报告尘肺病6 099例,发病例数前5位的尘肺病种为矽肺(4 399例,72.13%)、煤工尘肺(1 298例,21.28%)、陶工尘肺(224例,3.67%)、电焊工尘肺(76例,1.25%)和铸工尘肺(48例,0.79%)。尘肺病2009~2014年发病重心由东北部唐山地区向西北部张家口地区方向迁移,2015~2017年向北部承德地区迁移,2018年重心回迁到唐山地区。2009~2011年、2014~2018年尘肺病发病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P<0.05),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市、承德市等地区。结论河北省2009~2018年尘肺病发病重心较为稳定,主要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区,且存在明显的区域聚集性,聚集类型主要为高-高聚集,相关部门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尘肺病聚集地区的防治工作。

  • 标签: 尘肺 重心迁移 空间自相关 时空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纹特征变化与眩晕(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高血压的掌纹特征、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等资料。结果掌纹的特征变化,在眩晕症(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基本相符。结论掌纹表现特征在眩晕症(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有其特点,是基层临床中诊断眩晕(高血压)值得参考的可靠指标。

  • 标签: 掌纹 眩晕症 高血压病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