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王某,男,50岁,烧炉工,因心脏瓣膜病,严重心力衰竭而于今年2月20日入我科(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治疗。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加上经济困难,文化程度低,治疗依从性很差,经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耐心精心治疗10天,于3月2日病情明显好转而出院。但患者不注意休息及饮食,3月8日病情复发而再度入院。入院2周后在安君科主任(心血管外科教授)的主持下,病情分析讨论,决定尽早行二尖瓣置换术。因疫情及病情变化等原因,手术日期定为3月27日,但是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突然发高烧,不得不延期手术,经治疗体温正常后,4月2日行开胸手术,但当天床旁术前经食道心脏彩超所示合并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不仅侵犯二尖瓣还有主动脉瓣,加大手术难度。雪上加霜,术后心肌收缩无力,出现低心排综合征,急需安装体外膜肺氧合(ECMO),术后因电梯同时容不下患者和机器,转运重症监护病房(ICU)极其困难。最后患者经多科室积极配合治疗,于4月21日安全出院。整个治疗过程,彰显了医患之间的真实的情感。 【关键词】医生;患者;情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上海、深圳、连云港3家安宁疗护单位的8名安宁疗护护士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半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结果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包括自然表达、表层表达、深层表达;护士情感劳动受个体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前安宁疗护护理岗位设置不清晰、多学科团队指导保障不足、公众安宁疗护认知不够、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等现象,易使护士角色适应不良,增加护士的职业疲累感,使护士情感劳动行为缺乏稳定长效的动力源泉,影响其情感劳动行为的表达。结论应当关注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对影响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的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加以干预和完善。

  • 标签: 护士 安宁疗护 情感劳动 影响因素 田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上海、深圳、连云港3家安宁疗护单位的8名安宁疗护护士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半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结果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包括自然表达、表层表达、深层表达;护士情感劳动受个体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前安宁疗护护理岗位设置不清晰、多学科团队指导保障不足、公众安宁疗护认知不够、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等现象,易使护士角色适应不良,增加护士的职业疲累感,使护士情感劳动行为缺乏稳定长效的动力源泉,影响其情感劳动行为的表达。结论应当关注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对影响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的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加以干预和完善。

  • 标签: 护士 安宁疗护 情感劳动 影响因素 田野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情感引导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儿保科进行做保健的600例儿童进行对比,将600例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加强情感引导的护理,对比两组儿童家属的焦虑程度、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儿童加强情感引导护理后,家属焦虑程度下降,儿童配合率增大,满意度明显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情感引导 儿童 保健工作 应用
  • 简介:摘要:探究成年女性双相情感障碍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并住院接受治疗的成年女性30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查和超声检查,观察阳性检出率和超声影像学特点,探究成年女性双相情感障碍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成年女性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 35.0%,甲状腺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 33.0%。结论:成年女性是双相情感障碍多伴有甲状腺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在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时甲状腺功能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成年女性 双向情感障碍 甲状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心理护理内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并对其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抽选出48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依据数字随即表内容将其划分组成X组(实验组)与Y组(对照组),每24名患者被划分组成一组。X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内容,Y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内容。将X组与Y组患者情绪表现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对比X组与Y组患者情绪表现差异,根据SAS评价内容对X组患者焦虑表现进行检测得出评分结果为(61.6±1.0)分,根据SDS评价内容对X组患者抑郁表现进行检测得出评分结果为(60.2±1.4)分;根据SAS评价内容对Y组患者焦虑表现进行检测得出评分结果为(73.6±1.7)分,根据SDS评价内容对X组患者抑郁表现进行检测得出评分结果为(71.2±1.5)分;X组患者情绪检测结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 应用效果 情绪表现差异 心理护理内容
  • 简介:摘要:情感障碍为心理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持久、显著的心境或情感改变[1]。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性差:典型表现为心境的低落或高涨、缺乏愉快感、意志减退、行为抑制剂、强迫思维和行为、焦虑障碍等,甚至可伴有认知改变、妄想、幻觉等。

  • 标签: 青少年 情感障碍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2020.5月-2021.5月作为研究时间,将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0例),前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结果: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探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大学的软环境实质就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道德情操、群体风貌、理想追求、生活品味的外显。中医药院校要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来强化软环境建设,提升师生的情感认同。本文则针对中医药院校软环境建设与情感认同培育实践开展调研,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情感认同度,这也是本文思考的触点和痛点。

  • 标签: 软环境 情感认同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MOAS、SDS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对患者存在的狂躁、抑郁有明显改善,也可提升护理体验,值得肯定。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太康路院区)精神科收治的1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年龄(43.15±5.66)岁,年龄范围为23~55岁,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将患者分为有自杀行为组(n=96)和无自杀行为组(n=90),两组患者性别、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精神异常史、是否饮酒、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重大精神创伤、既往自杀史与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均呈正相关。结论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等都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自杀行为 流行病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心境稳定剂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奥氮平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抑郁评分显示,在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四周后实验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应用心境稳定剂与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更利于身体的恢复。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