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劈裂或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76例(男136例,女40例),年龄20-65岁,按AO胫骨近端骨折分类B型106例,C型70例,其中BⅠ6例,BⅡ112例,BⅢ68例;CⅠ4例,CⅡ26例,CⅢ40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90例。交叉韧带损伤24例,半月板损伤16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螺钉或骨栓固定36例,高尔夫支撑钢板固定80例,其他接骨板60例,植骨138例,其中异体骨60例。结合中药分期治疗。结果本组176例经过8至24个月随防,平均16月,效果以Merchant评分标准1优130例,良42例,可4例,优良率97.1%。结论合理的手术治疗结合中药分期运用对严重劈裂或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简便,科学。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治疗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胫前开孔隧道推顶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应用经胫前开孔骨隧道顶起复位微创治疗的9例胫骨平台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6~63岁,平均3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例;按照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均为Ⅰ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根据骨折线波及的长度,在胫骨结节内下方远端骨折线以远1~2 cm胫骨前内侧面使用环钻建立骨隧道,经骨隧道顶棒复位塌陷骨折,之后选择自身双皮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棒进行植骨支撑。使用膝关节外侧小切口置入接骨板,术中使用关节镜测量骨折移位程度,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胫前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60 min,平均48.3 min;术中出血量为35~60 mL,平均46.1 mL;透视次数为12~21次,平均为17.4次;复位切口长度为1.6~3.0 cm,平均2.3 cm;固定完成后关节镜检查骨折移位程度为0~2.0 mm,平均0.8 mm;术后15 d膝关节最大活动度125°~140°,平均128.9°。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腓静脉血栓,无术后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胫前开孔骨隧道微创推顶复位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效果肯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结论。

  • 标签: 膝关节 外科手术,微创性 骨板 胫骨平台骨折 骨隧道
  • 简介:目的探讨对AO分类C型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根据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0例,时间2~20个月。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价,优8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C型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方法。

  • 标签: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开门植骨治疗23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2~30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开门组术后3天及1年后软骨面塌陷改善情况较好。术后3个月及1年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开门组较优。结论开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好,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自体骨髓移植并用L型钢板内固定对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5年7月采用同种异体骨、自体骨髓移植并用L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1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6~24个月,41例患者全部获得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同种异体骨、自体骨髓移植并用L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骨髓移植
  • 简介:摘要铁路客车是当前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较为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在铁路客车的使用中,影响其运输安全的问题多发生在其自身方面,如铁路客车贴面胶合板开裂问题,胶合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同时可以起到隔音和减震的效果,胶合板在铁路客车中使用的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墙板、顶板、间隔等多个地方,所以其出现开裂问题,不仅影响整体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对铁路客车的安全事故造成一定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轮胎吊大车平衡梁开裂成因及防控进行了探讨研究。文章在分析轮胎吊大车平衡梁开裂成因的基础上,探讨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 标签: 轮胎吊大车 平衡梁 开裂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搔刮塌陷试验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们对65例肌电图检查符合CTS的患者进行搔刮实验,其中有56例肢体出现搔刮试验阳性。我们对这56例再次进行肌电图检测,比较搔刮塌陷试验前后的肌电图变化。结果受试患者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指1-腕、指3-腕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ve potential,SNAP);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在搔刮塌陷试验前后经SPSS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搔刮塌陷试验对部分CTS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影响,但对CTS的神经电生理结果没有起到明显的影响。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电生理学 搔刮塌陷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汽轮机为喷管结构的腔性多级叶轮组合,其设计结构复杂,材料要求较高。在设备安装和运行环节也有着严格的条例化要求,开停机也需要相应运行环境达标后方可操作。电厂的运行与检修需要相关汽轮机选型、安装、维护与后勤保障的协同配合。在流程工业框架下进行系统化、完整性的综合评估,确保平稳生产。而相关叶片开裂事件必须明确记录事故发生的前后工况信息和上一阶段的检修维保细则。本文基于笔者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多年工作经验,以火电厂汽轮机叶片开裂原因分析、探究对象。为电厂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参考性指导意见。

  • 标签: 火电厂 汽轮机 叶片 开裂 施工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介绍台州湾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主跨488米,主梁采用PK式流线形扁平钢箱组合梁,桥面板标准厚度为28cm,局部加厚至40cm。组合梁斜拉桥拉索锚固区桥面板常见45°裂缝,为了控制裂缝,采用”放“的思路,提出边腹板湿接缝分块滞后浇筑措施,通过有限元分析及受力计算,证实其合理性,实践证明该项措施对锚固区混凝土桥面板的裂缝控制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 标签: 组合梁 斜拉桥 桥面板 裂缝 滞后浇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侧前方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后椎体塌陷效果。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后导致椎体塌陷的患者共21例,所有患者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均为E级,手术方式均为经侧前方入路一期完成对骨折部位前方结构的重建和后方内固定,且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及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百分比、伤椎中央高度压缩百分比、椎体成角,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持续观察并发症。对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4.12±0.74) h,术中出血量为(662.38±115.37) ml,随访时间为(20.33±6.40)个月。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F=853.022,P<0.05),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百分比、伤椎中央压缩百分比及椎体成角在术前与术后及术前与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2.704、4 691.359、4 451.951、5 869.033,P>0.05)。结论侧前方手术入路手术创伤小,患者可实现疼痛早期缓解、早期下地。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对于治疗老年胸腰段无神经损伤性骨质疏松骨折后的椎体塌陷上效果显著,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固定牢固,值得推广。

  • 标签: 侧前方入路 胸腰段 老年性骨质疏松 椎体塌陷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舟骨切除月头关节融合术治疗Ⅱ、Ⅲ期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SN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我科接受舟骨切除月头关节融合术的9例Ⅱ、Ⅲ期SNAC患者的临床资料,Ⅱ期SNAC 2例,Ⅲ期7例。术中均完整切除舟骨,切除部分桡骨茎突,月骨与头状骨植骨融合。术后记录月头关节融合体骨性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握力、静息和发力后腕关节疼痛情况;末次随访采用腕关节功能Krimmer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98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静息时腕部疼痛消失,3例在重体力劳动时感觉腕部疼痛,休息后缓解。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按腕关节功能Krimmer评分评定: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舟骨切除月头关节融合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Ⅱ、Ⅲ期SNAC,能减少融合腕骨间关节,保留未受累关节,增加腕关节术后活动范围。

  • 标签: 舟骨 骨折,不愈合 进行性塌陷 关节融合术
  • 简介:背景:在MRI上测量相加坏死角度可预测股骨头坏死致髋关节塌陷的危险性。方法:对连续33例37髋患者的早期骨坏死的髋关节进行研究。采用改良Kerboul等方法,测量正中冠状位和正中矢状位MRI上(非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骨坏死累及股骨头表面的弧度,计算两角度之和。基于计算的相加坏死角度的度数,将髋关节分为四组:1级(〈200°),2级(200°-249°),3级(250°-299°),4级(≥300°在初始评估后,患者被随机分入髓芯减压组或非手术组进行治疗,同时接受正规随访直至股骨头出现塌陷或至少观察5年。结果:7例4级的髋关节和16例3级的髋关节在36个月出现了股骨头塌陷。9例2级的髋关节中的6例出现塌陷,5例1级的髋关节均未出现塌陷(10g-rank检验,p〈0.01)。研究期间,4例相加坏死角度≤190。(低风险组)的髋关节无1例出现塌陷,25例相加坏死角度≥240°(高风险组)的髋关节均出现塌陷,8例相加坏死角度界于190°-240°(中风险组)的髋关节中有4例(50%)出现塌陷。结论:使用MRI扫描代替X线片测量Kerboul相加坏死角度评估股骨头坏死致髋关节塌陷的可能性是一种好的方法。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上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塌陷 MRI扫描 改良 预测 X线片测量 早期骨坏死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FHN)区域夹角/面积的比值在预测非创伤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收集31例37髋FHN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测量其坏死面积及夹角,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以上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37髋共有11髋出现股骨头塌陷(29.7%);与未塌陷组(对照组)比较,塌陷组的坏死区域夹角及坏死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1、0.001),且夹角/面积比值同样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夹角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95%可信区间(CI)为(0.613,0.932),面积对应的AUC为0.724,95%CI为(0.516,0.814),而夹角/面积对应的AUC为0.785,95%CI为(0.627,0.944)。夹角、面积及夹角/面积比值三者均与股骨头塌陷存在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8、0.019及0.005);当夹角/面积取值为1.895(108°/57%)时,该比值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98.4%,高于而夹角对应的96.3%及87.4且高于面积对应为的76.4%及92.5%。结论股骨头坏死区域夹角为108°或坏死面积为57%时,需高度警惕股骨头出现塌陷的可能;夹角/面积比值在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夹角或面积单一指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夹角 面积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密闭性吸痰管在预防新生儿肺塌陷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内收治的 260 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 130 例采用开放式吸痰,实验组 130 例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新生儿呼吸性相关肺炎发生率以及肺塌陷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开展,实验组 VAP 发生率和肺塌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密闭性吸痰管应用于肺透明膜新生儿患者能够降低 VAP 发生率,同时有效预防肺塌陷的发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密闭性吸痰管 肺透明膜 肺塌陷 VAP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 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 60例患者分为假手术组( A组),安慰剂组( B组)和治疗组( C组)各 20例。 A组为对照组, B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C组采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手术 5周后进行检查。结果:三组股骨头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结果为: A组> C组> B组,比较有差异性,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A组和 C组的股骨头体积,内骨量和骨矿盐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都比 B组大,且比较有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C组股骨头内死骨,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血管新生数量均明显低于 B组。结论:使用唑来膦酸对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能够有效的抑制破骨细胞的新生,保持骨量和股骨头形态,具有较好的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果。

  • 标签: 唑来膦酸 股骨头坏死塌陷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后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发生率为7%~44%,良好复位和固定对于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后踝骨折关节面塌陷使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需要精确复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后踝骨折关节面塌陷在术前评估中容易被忽视,导致术前准备不完善甚至漏诊。X线片和CT图像是骨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笔者通过比较X线片与CT图像判断后踝骨折关节面塌陷的准确性,以期为后踝骨折的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踝损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关节面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