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包括壮医药在内的壮族文明。壮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壮医药在壮语中称为"依托"[jω1to3],意思是"土医、土药"。然而,由于直到解放前壮族都没有形成本民族规范统一的通行文字,使壮医药在历史上长期没能形成自己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 标签: 壮族麽经 巫医 壮医药文化
  • 简介:目的:为掌握壮族骨盆的结构特点并向临床应用提供骨盆的形态学资料,作者对来源于壮族居民世代聚居地区,生前资料比较完整可靠的壮族成人骨盆标本100例,进行体质人类学调查。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进行了28项线性测量。结果:得到了壮族成年男女骨盆各50例较系统的形态学资料及12项指数。对壮族骨盆与其他不同种族、民族的骨盆作了比较,并对壮族骨盆的特点及有关临床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骨盆测量学 壮族 结构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西龙胜壮族成年人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体型测量法对446人(男232人,女214人)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成年男性体型均值3.2-4.6-2.4,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体型均值5.1-4.2-1.7,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男性内因子值从20-岁年龄组到30-岁组略有上升,之后逐渐下降;中因子值从20-岁组到30-岁组较快上升,之后各年龄组变化不大;外因子值从20-岁组到30-岁组较快下降,之后变化不明显。(3)女性内因子和中因子值从20-岁组到30-岁组逐渐上升,随后变化不大;外因子值从20-岁组到30-岁组较快地下降,40-岁组缓慢下降,50-岁以后略有上升。(4)男性体型与女性体型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男性体型与马山壮族、鄂伦春族和墨西哥人体型较接近;女性体型与我国马山壮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加拿大人较接近。结论龙胜壮族成人体型存在本民族的特点,与其他民族存在差异性。

  • 标签: 体型 Heath-Carter体型法 成人 壮族 龙胜
  • 简介:摘要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广西贺州壮族成年人532例(男为267例,女为265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⑴贺州壮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7-4.9-2.9和4.7-4.4-2.2,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⑵男性的内因子值在25岁后、30岁后这两个年龄段增长较快,其余年龄组变化不大,中因子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缓慢增高,而在55岁后年龄段则稍下降,外因子值在20岁后、55岁后年龄段处于较高水平,其他年龄组变化不大;女性内因子值随年龄的增加缓慢增高,50岁后下降明显,中因子除20岁后较低外,25岁以后变化不大,外因子在20岁后年龄段较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出现逐渐下降情况,而在50岁后、55岁后又明显增大。⑶贺州壮族成人男女间的体型有显著的性差异(P<0.01)。⑷与国内外资料相比,贺州壮族体型与广西仫佬族、贵州布依族最为接近。

  • 标签: Heath-Carter体型法 人体测量 贺州壮族
  • 简介:壮族恒牙列错合调查报告周嫣,徐孔礼,彭利辉,覃迪生,陈世稳,方志欣一、对象方法对象为南宁市民族师范学校及市郊壮族聚集地区的中、小学各一所,共610名11~21岁的恒牙列学生。要求双亲均为壮族。以个别正常为标准。检查方法以错的一般性检查为主,复合型错按...

  • 标签: 恒牙列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一恒磨牙 错合 构成比 口腔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探索广西南部地区壮族成人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广西大新壮族成人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通过比较发现大新县壮族成人男女均与南宁壮族的体型最为接近。得出结论广西壮族成人体型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经济、环境对体型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体型 壮族 成人 广西南部
  • 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口腔医学会是在自治区卫生厅、民政厅的支持下,于1999年12月8日在广西南宁市成立,办公室设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一直以来,学会在中华口腔医学会的指导和关怀下,秉承着团结全区广大口腔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全区口腔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的工作宗旨,致力于学术交流与科普宣传活动。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 医学科学技术 广西医科大学 科普宣传活动 学术交流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健康旅游产业也应运而生。在健康旅游产业中,中国传统医药扮演重要角色,其在促进人类文明互鉴,维护人民身心健康上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医药资源和庞大的健康旅游市场,如何将我国传统医药和健康旅游产业进行有效融合,促进两者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医药为研究对象,对其与健康旅游产业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尚存在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体验产品亟待丰富、产品结构缺失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两者有效融合的路径,以期为传统医药与健康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壮族医药学 传统医药 健康旅游 健康旅游产业
  • 简介:目的研究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63例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采用ARMS(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法PCR扩增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进一步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63例NSCLC中共检出73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30.0%)(P〈0.05)。其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各占突变总数38.4%。腺癌和腺鳞癌突变发生率占突变总数的80.8%,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7.7%)显著高于男性(38.7%)(P〈0.05)。结论广西壮族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中国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其中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多见。女性、腺癌和腺鳞癌患者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优势人群。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连山壮族地区临床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各类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对防止耐药细菌的传播,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细菌 抗生素 耐药性调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广西壮族青年行问卷调查确定牙外观满意度、测量牙科美学指数(DAI)确定正畸治疗需要量,从而为口腔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7名壮族青年行牙外观满意度问卷调查,制取石膏模型并测量DAI。结果:广西壮族青年具有较高的牙外观满意度(男性80.8%,女性70.6%),较大的正畸治疗需要量(男性76.9%,女性84.3%)。错骀畸形的主观评价均不高于50%。壮族女青年(96.1%)较男青年(73.1%)更介意牙齿被染色。部分壮族青年更愿意通过牙齿美白提高牙外观(男性50.0%,女性74.5%)。结论:广西地区部分壮族青年未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牙外观、对改善牙外观的治疗方式了解不足、正畸治疗需要量较大,应增大对该群体的口腔卫生资源调配及错胎畸形的防治力度。

  • 标签: 牙外观满意度 正畸治疗需要量 错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对壮族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壮族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情况、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PG)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优于对照组(P=0.0006),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002),血糖控制好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帮助壮族糖尿病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壮族 糖尿病 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武鸣壮族地区人群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筛查,了解壮族地区HBsAg阳性比率,将HBsAg阳性人群列为肝癌高发人群,进一步检出肝癌患者进行早诊早治。方法筛查出不少于1000名肝癌高发人群,每年随防不少于1000例次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及腹部脏器彩色B超检查,并对发现的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初筛人数为26141人,HBsAg阳性例数为2225人,阳性率为8.51%(2225/26141)。(2)HBsAg阳性人群中初筛和随访检出肝癌45例,早期为24人,晚期为21人,早诊率分别为53.3%(24/45)。另检出漏诊肝癌3例。(3)高发人群和一般人群组肝癌发病率分别为2157.30/10万(48/2225)和40.87/10万,前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后者。高发人群组早期肝癌患者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一般人群组中肝癌患者。结论在壮族地区人群开展HBsAg阳性筛查,筛选出肝癌高发人群进行AFP检测和腹部脏器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早期肝癌患者,提高近期生存率。

  • 标签: 肝癌 筛查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B超 早诊早治
  • 简介:摘要本实践研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课题的一部分。在经历了一年的壮族八段锦的学习后,笔者同项目组成员前往广西百色市西林县进行为期7天约14小时的宣传推广和实地教学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1)学习壮族八段锦的以社区退休老人为主;(2)社区应引入专业人士,适时纠正动作调节呼吸;(3)壮族八段锦在社区可借助一些大众媒介来宣传推广。

  • 标签: 百色 壮族八段锦 宣传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鸣县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及基因分型资料,为指导和预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发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细胞参数和/或血红蛋白分析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对筛查阳性者采用缺口PCR技术(Gap-PCR)和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DotBlot)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分析。结果2014年至2015年对武鸣县婚育壮族人群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12000例,其中筛查阳性2820例,筛查阳性率为23.50%。筛查阳性者经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2050例,基因携带率为17.08%,其中,α地中海贫血1363例(构成比66.49%),β地中海贫血532例(构成比25.95%),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155例(构成比7.56%)。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2.65%,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5.73%。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缺失类型依次为为-sea/aa(745例)、-3.7/aa(309例)、-4.2/aa(147例);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HbCS点突变(198例)、HbWS点突变(111例)、HbQS点突变(8例);β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CD41-42型(306例)、CD17型(230例)、HbE型(48例)、-28型(30例)、CD71-72型(28例)、IVS-II-654型(13例)。392对双方均为同型α或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妇的胎儿实施产前诊断,诊断结果为重型地中海贫血75例,终止妊娠74例。结论武鸣县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7.08%,以α地中海贫血为主,基因突变的类型以-sea/aa、-3.7/aa、及CD41-42型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诊断,可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壮族人群 地中海贫血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广西百色田阳区内壮族与汉族的育龄孕产妇艾滋病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以对广西百色田阳区育龄妊娠期妇女用抽血采样、新生儿系统称重及身长测量的方式检测进行调查。结果  对年龄、民族、居住地、职业、孕产次、新生儿体重及身长、婴孩12月龄体重及身长等资料用SAS软件进行分析。2014—2018 年未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百色市田阳区HIV感染孕产妇检出率为2.5‰,以20-30岁年龄段为主;在人口学构成方面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年龄、职业和产次方面,壮族和汉族HIV感染的孕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次方面,壮族和汉族HIV感染孕妇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孕妇中孕次2-3次明显壮族人群小于汉族人员,壮族人群初孕即感染HIV的概率明显较汉族人群高。在新生儿存活、早产和新生儿出生体重、12月龄体重差异、12月龄身长差异方面,壮族和汉族HIV感染的孕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田阳区适龄育龄妇女艾滋病感染率较高,以右江河谷平原区及南部石山区适龄为主,建议广泛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教育,用知识讲座、宣传教育广告或广播新闻、自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督促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感染艾滋病,促进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的认知,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加强区内广大壮族育龄适龄妇女的改善膳食结构宣传,适当增加奶类、蛋类和水果类的摄入, 减少油脂类摄入,降低低体重儿发生率。

  • 标签: 民族差异 育龄妊娠期妇女 艾滋病感染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广西百色田阳区内壮族与汉族的育龄孕产妇艾滋病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以对广西百色田阳区育龄妊娠期妇女用抽血采样、新生儿系统称重及身长测量的方式检测进行调查。结果  对年龄、民族、居住地、职业、孕产次、新生儿体重及身长、婴孩12月龄体重及身长等资料用SAS软件进行分析。2014—2018 年未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百色市田阳区HIV感染孕产妇检出率为2.5‰,以20-30岁年龄段为主;在人口学构成方面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年龄、职业和产次方面,壮族和汉族HIV感染的孕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次方面,壮族和汉族HIV感染孕妇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孕妇中孕次2-3次明显壮族人群小于汉族人员,壮族人群初孕即感染HIV的概率明显较汉族人群高。在新生儿存活、早产和新生儿出生体重、12月龄体重差异、12月龄身长差异方面,壮族和汉族HIV感染的孕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田阳区适龄育龄妇女艾滋病感染率较高,以右江河谷平原区及南部石山区适龄为主,建议广泛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教育,用知识讲座、宣传教育广告或广播新闻、自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督促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感染艾滋病,促进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的认知,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加强区内广大壮族育龄适龄妇女的改善膳食结构宣传,适当增加奶类、蛋类和水果类的摄入, 减少油脂类摄入,降低低体重儿发生率。

  • 标签: 民族差异 育龄妊娠期妇女 艾滋病感染 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