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英文版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进行汉化,并检验中文版EFS的信效度。方法遵循Beaton的翻译-回译法对英文版EFS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EFS。2019年4—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老年人303例,检验中文版EFS的心理测量学特征。结果中文版EFS的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及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与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总评分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3(P<0.01);以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为外部标准,中文版EFS的衰弱诊断准确性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24),衰弱的最佳截点值为6(敏感度:77.6%,特异度:94.7%)。年龄较大和女性个体更容易衰弱(P<0.05)。中文版EF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599,7 d重测信度为0.822。结论中文版EFS的信效度良好,可以在我国住院老年人群体中使用。

  • 标签: 埃德蒙顿衰弱量表 老年人 衰弱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英文版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进行汉化,并检验中文版EFS的信效度。方法遵循Beaton的翻译-回译法对英文版EFS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EFS。2019年4—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老年人303例,检验中文版EFS的心理测量学特征。结果中文版EFS的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及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与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总评分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3(P<0.01);以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为外部标准,中文版EFS的衰弱诊断准确性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24),衰弱的最佳截点值为6(敏感度:77.6%,特异度:94.7%)。年龄较大和女性个体更容易衰弱(P<0.05)。中文版EF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599,7 d重测信度为0.822。结论中文版EFS的信效度良好,可以在我国住院老年人群体中使用。

  • 标签: 埃德蒙顿衰弱量表 老年人 衰弱 信度 效度
  • 简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cepacia,BC)是一组基因型不同、表型相近的复合物,而不是单一菌株,它是引起囊性纤维化(CF)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常规使用的细菌学鉴定方法很难将BC和与之相似的细菌区分开,鉴定主要依靠分子生物学方法.BC容易在人群间广泛传播,造成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为了适应临床研究需要,本文就近年来BC的细菌学分类、实验室鉴定方法、医院感染、临床意义等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细菌学分类 细菌鉴定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在老年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筛查中的应用,并计算其最佳截止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5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进行手术治疗的21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使用EFS、衰弱表型对患者进行术前衰弱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EFS最佳截止值,两量表之间的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EF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818~0.935),最佳截止值为8分,此时约登指数最大(0.655),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86.2%,阳性预测值为80.2%,阴性预测值为85.5%。EFS与衰弱表型之间呈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656,P<0.01)和中度相关(r=0.715,P<0.01)。结论EFS对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筛查的最佳截止值为8分,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术前衰弱筛查工具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人 衰弱 埃德蒙顿衰弱量表 术前筛查
  • 简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存在耐药性强、分布广泛等诸多致病特点,临床治疗选择抗菌药物相对狭窄,常常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因此,及时监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发生及耐药性,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针对重点科室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监测更为重要。现对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2014年度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分布 条件致病菌 常山县人民医院 致病特点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病例患者男,66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气喘3 d”入院,胸部影像提示两肺多发病变;血培养阳性,质谱分析提示伯克霍尔德菌属,血液mNGS及肺穿刺组织mNGS测定均提示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大部分医院微生物室难以鉴定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种。依据病马密切接触流行病学史及微生物二代测序(mNGS)有助于本病确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特征.方法:微量稀释法.结果:29种抗菌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抗菌素中青霉素类抗菌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分别为82.2%和89.7%;10种头孢类抗菌素中的二代、三代和四代头孢中头孢他啶和头孢布烯的敏感性在85%左右,头孢曲松和头孢克洛为50%左右,其余均在50%以下;被测试的两种碳青霉烯类抗菌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只有7.7%,美罗培南敏感性为87.2%;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素敏感率均为2.6%;6种喹诺酮类抗菌素除萘啶酸为56.4%,其他均小于25%以下.氯霉素的敏感性为15.4%.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布烯、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较高的活性,头孢他啶、头孢布烯、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的MIC50均为4,美罗培南的MIC90为8,头孢布烯的MIC90为16.结论:该菌在耐药表型上与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牙窄食单胞菌相似,天然耐多种抗菌素,一旦感染治疗困难.从体外药敏结果看,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布烯、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可作为由洋葱伯克霍尔德引起感染的治疗药物.

  • 标签: 伯克霍尔德菌 抗菌素耐药性 洋葱伯克霍尔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社区获得性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就诊于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的社区获得性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回顾1999-20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筛选并总结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46岁男性,合并有尘肺。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血液检查呈急性化脓性炎性改变。经淋巴结穿刺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确诊本病。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经过莫西沙星治疗,病情好转。结合相关文献和该病例,共20例患者,平均年龄50.7岁,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及全身的多发脓肿为常见的病理改变,痰、脓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高,对莫西沙星和头孢他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社区获得性非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较为罕见。发病年龄较轻,与院内获得性感染相比,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的比例较低。大多数起病较为凶险,如未及时诊断处理,病死率达到35.0%。患者年龄、肺部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累及器官与该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病死率高达80.0%。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肺炎 脓肿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2009—201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各种标本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09--2011年共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38株,分离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老年科(46株,19.33%)、神经内科(43株,18.07%)及神经外科(33株,13.87Voo);共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6株,分离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内科(36株,41.86%)、重症监护室(26株,30.23%)及普通外科(8株,9.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曙唑、米诺环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基本平稳,为11.11%~11.69%、1.12%~2.60%、5.61%~9.7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有所增高,为11.11%~23.59%,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上述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略有上升,为9.37%~17.39%,其中米诺环素增加了7.7%,但各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2009-2011年该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率基本稳定。

  • 标签: 非发酵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及其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分离出该致病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126株来自痰标本,6例来自血液标本,2例来自中心静脉置管,10例来自引流液及分泌物,来自尿液、粪便和咽拭子各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63.22%、14.3%、75.82%、65.47%、76.00%。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来自112例患者,均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9例,留置导管92例;在培养出该致病菌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61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培养出该致病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1.38±24.56)d;112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15.18%),好转65例(占58.04%),死亡22例(占19.64%),放弃治疗8例(占7.14%)。结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过高及疗程过长等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