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缝合方式对关节手术切口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于福建省人民医院行创伤关节手术的患者120例,手术切口均为Ⅰ期切口。依据切口缝合方式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采取普通丝线缝合切口,B组采取钛镍缝合线缝合切口,C组采取皮肤吻合器缝合切口。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切口渗液、疼痛、缝线牢固程度及瘢痕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有渗出,但切口都能一期愈合。术后3~5 d,A、B、C组渗液例数分别为7例(17.5%,7/40)、4例(10.0%,4/40)、10例(25.0%,10/40)。术后渗液情况B组较优,B、C组在术后疼痛方面较A组略有优势,A组牢固程度优于B、C组,术后瘢痕评分A、B、C组分别为(7.1±0.2)、(3.7±0.1)、(3.9±0.2)分,C、B组术后瘢痕评分少于A组。结论钛镍缝合线缝合切口渗液时间短,普通丝线缝合切口牢固可靠,皮肤吻合器切口瘢痕较轻,临床应视手术切口位置、患者要求选择合适材料缝合切口。

  • 标签: 钛镍缝合线 皮肤吻合器 普通丝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止血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拔鞘后股动脉穿刺情况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术中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股动脉穿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直径血管鞘(5 F、6 F或8 F)在不同止血方案(人工按压、血管缝合器、血管封堵器)下的止血时间。结果共纳入神经介入术721例,其中介入治疗264例,全脑血管造影457例。46例(6.4%)患者术后出现穿刺出血,其中渗血25例(3.5%),血肿18例(2.5%),假性动脉瘤3例(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收缩压[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4~1.047;P=0.021]、穿刺次数(OR 1.075,95% CI 1.053~1.097;P<0.001)、肝素剂量(OR 2.142,95% CI 1.638~3.471;P<0.001)、手术时间(OR 3.727,95% CI 2.025~6.860;P<0.001)以及人工按压(OR 3.449,95% CI 1.230~9.669;P=0.019)是术后穿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采用何种止血方案,止血时间均随着血管鞘直径的增大而延长,但只有采用人工按压时不同血管鞘直径组止血时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无论血管鞘直径如何,采用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时的止血时间均较人工按压显著缩短,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以及针对不同直径血管鞘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可降低股动脉穿刺的出血发生率。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血管内手术 脑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 穿刺术 血肿 止血技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早期妊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 15 例剖宫产术后疤痕早期妊娠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9 例)和观察组( n=6 例)。对照组采用清宫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镜治疗,两组术后 15d 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妊娠包块消失比例、血 β-HCG 复常时间、治疗成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妊娠包块消失比例、治疗成功率 100% 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血 β - HCG 转为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宫腔镜治疗用于剖宫产术后疤痕早期妊娠患者中能缩短患者血 β - HCG 转为正常的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剖宫产术后疤痕处早期妊娠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因尿液流出受限导致集合系统扩张。手术干预对于UPJO的治疗非常关键,但临床上对UPJO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越来越保守。关于如何精确定义梗阻并确定UPJO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综述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UPJO的临床评估及讨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面的争议。

  • 标签: 胎儿 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梗阻 临床评估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瘢痕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收治的 50例子宫瘢痕胎盘植入患者,采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法检查诊断,将检查结果与单纯经腹超声对比。结果: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法检查灵敏度 91.30%( 21/23),特异度 88.89%( 24/27),阳性预测值 87.50%( 21/24),阴性预测值 92.31%( 24/26),准确度为 90.00%( 45/50)。单纯经腹超声法检查灵敏度 60.00%( 15/25),特异度 60.00%( 15/25),阳性预测值 60.00%( 15/25),阴性预测值 60.00%( 15/25),准确度为 60.00%( 30/50),两组比较( P< 0.05)。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法检查诊断对子宫瘢痕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子宫瘢痕胎盘植入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诊断 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 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样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 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能够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利于医疗机构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这种护理方法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住院接诊处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导管出口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中心置管的年龄≥60岁的腹透患者,前瞻随访1年或期间退出腹透。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出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患者人口学、实验室指标及出口护理等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247例患者,年龄(68.6±6.2)岁,男性占53.4%,糖尿病肾病者占48.2%,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32例(13.0%)患者发生34次出口感染,感染率为82.5患者月/次(0.15次/患者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主要致病菌(35.3%)。培养阴性率为8.8%。导管出口评估结果显示,不依从护理流程者23.5%,腹透管固定不良者62.3%,管道牵扯史者9.7%,出口有机械性压迫者5.3%,护理频率不当者29.6%,用莫匹罗星者13.8%,患者本人护理出口者26.7%,更换出口护理者16.6%。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等)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钾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不依从出口护理流程(HR=2.352,95%CI 1.008~5.488,P=0.048)、腹透管固定不良(HR=3.074,95%CI 1.046~9.035,P=0.041)及出口护理者不固定(HR=2.423,95%CI 1.004~5.845,P=0.049)是出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腹透患者的出口感染率为0.15次/患者年。教育患者依从出口护理流程、做好腹透管固定及由固定的经培训的护理者护理出口可能会降低老年腹透患者导管出口感染。

  • 标签: 腹膜透析 感染 导管,留置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样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 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能够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利于医疗机构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这种护理方法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住院接诊处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间歇发作性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诊断为间歇发作性UPJO的患儿,定义间歇发作性UPJO为腹痛发作时检查证实存在急性肾盂肾盏扩张,而缓解期肾盂肾盏扩张减轻。排除手术导致的UPJO,排除UPJO合并肾发育不全及输尿管多处狭窄,排除UPJO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及泌尿系统结石。对间歇发作性UPJO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分析临床特点、发作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79例,男58例,女21例,年龄2.5~16.0岁,平均年龄5.4岁。内源性狭窄30例、迷走血管压迫29例、马蹄肾13例、息肉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66例(83.5%)、腹部包块8例(10.1%)、血尿5例(6.3%)。腹痛性UPJO的临床特点是发作频率半年1次至每个月3次,发作时间0.5~3.0 d。腹痛主要发作部位分别为肾周53例(67.1%)、脐周15例(19.0%),无法描述具体位置11例(13.9%)。存在腹痛诱因的34例(43.0%)、无明显诱因45例(57.0%)。术前SFU Ⅰ~Ⅱ级缓解期31例(39.2%),发作期0例;Ⅲ~Ⅳ级缓解期48例(60.8%),发作期79例(100%)。缓解期与发作期肾盂前后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实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20 min病例数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开放手术19例,腹腔镜60例。随访6~18个月,手术成功率94.9%(75/79)。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管腔内狭窄44例(55.7%)、无狭窄35例(44.3%)。结论间歇发作性UPJO需结合病史进行诊断,超声检查在整个病程中具有诊断价值。在缓解期诊断困难,在发作期辅助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利尿性核素扫描更具诊断价值。

  • 标签: 间歇发作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 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胃交界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胃交界癌患者120例,均行食管胃交界癌根治性切除术,分析TNM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中TNM Ⅰ~Ⅳ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6个月~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灶长径、是否接受化疗、复发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TNM分期(OR=2.013、1.917、1.968、2.042、1.986、1.785、1.635、1.422,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患者自身、病灶、治疗情况相关,制定特征性个体防护方案,有可能改善预后。

  • 标签: 食管胃交界处癌 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患肾分肾功能(split renal function,SRF)<40%,且按照美国胎儿泌尿外科学会(Society of Fetal Urology,SFU)分级系统进行评估和分类的单侧SFU Ⅳ度的肾盂输尿管交界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术后6个月SRF无法恢复至正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这4个儿童临床中心行Anderson-Hynes手术治疗的术前SRF<40%且单侧SFU Ⅳ度的UPJO患儿146例。其中,男126例,女20例;82.2%(120/146)的患侧为左侧,17.8%(26/146)的患侧为右侧;中位手术年龄为5.5个月,四分位区间为2.0~38.0个月,中位术前肾盂分离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D)为32.4 mm,四分位区间为24.5~43.3 mm,中位术前SRF为31.4%,四分位区间为22.7%~36.2%;19.9%(29/146)的患儿在术前出现临床症状。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术前检查以及手术方式等数据纳入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儿中,64.4%(94/146)术后6个月患肾SRF无法恢复至正常。术后6个月患肾SRF无法恢复至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年龄(OR=1.014,P=0.035)和术前患肾SRF(OR=0.958,P=0.035)。手术年龄(≥8.1个月比<8.1个月)和术前患肾SRF(<22.1%比≥22.1%)的OR值分别为2.619(P=0.012)和4.907(P=0.006)。结论术前患肾SRF和手术年龄为术后患肾SRF无法恢复至正常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年龄≥8.1个月以及术前患肾SRF<22.1%的患儿术后患肾SRF无法恢复至正常的风险更高。

  • 标签: 危险因素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尿肾动态显像对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利尿肾动态显像并常规随访至少2次的UPJO患儿共170例[男136例,女34例,年龄(57.3±51.8)个月;UPJO位于左侧130例,位于右侧40例]。记录患儿一般资料、泌尿系统超声(患侧肾皮质、肾盂前后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临床随访情况。以术后临床随访(症状缓解情况、泌尿系统超声及利尿肾动态显像)为综合指标评价疗效,并据其将患儿分为好转组及无变化/恶化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数据;另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利尿肾动态显像各参数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70例UPJO患儿行肾盂成形术后分为好转组131例,无变化/恶化组39例。术前分肾功能比例(DRF)及对呋塞米的反应情况(RFS)在2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3, χ2=12.870, 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R)=1.272, 95% CI: 1.015~1.537]、术前DRF (OR=12.584, 95% CI: 1.119~24.543)及术前RFS (OR=11.727, 95% CI: 2.263~60.780)与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疗效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DRF(OR=9.770, 95% CI: 1.800~19.356)及RFS(OR=10.599, 95% CI: 2.012~55.830)是影响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均P<0.05)。联合术前DRF与RFS对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疗效进行预测的灵敏度为85.7%(96/112),特异性为63.8%(37/58),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 CI: 0.66~0.80)。结论术前利尿肾动态显像DRF及RFS通过反映分肾功能及上尿路引流情况,对UPJO患儿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盂积水 输尿管梗阻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五乙酸盐 外科手术 儿童
  • 作者: 梁超 梁静 陈贝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3期
  • 机构:洛阳东方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科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洛阳 471003,洛阳东方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 47100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赖氨酰氧化酶(LOX)对食管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吻合口狭窄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抽取洛阳东方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食管癌吻合口狭窄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无吻合口狭窄的食管癌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ESD术治疗,行细胞迁移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评价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SiRNA-LOX1、SiRNA-LOX2、SiRNA-LOX3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iRNA-LOX3转染食管成纤维细胞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OX、纤维粘连蛋白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X对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吻合口狭窄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有促进作用,可稳定及增强细胞网状结构,增强细胞纤维能力,从而影响吻合口狭窄及瘢痕的形成。

  • 标签: 食管癌 赖氨酰氧化酶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吻合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