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是冲击波作用于机体最为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因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肺爆伤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促炎与抗炎、氧化与抗氧化、促进凋亡与抑制凋亡等处于动态平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导致肺爆伤,这些动态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生理、生化、病理等发生改变,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关于肺爆伤的研究主要涉及毁伤模型、发病机制、病理学变化、干预治疗等方面,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笔者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对肺爆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肺爆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寻求新的靶点。

  • 标签: 爆震伤 分子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COVID-19已蔓延至全世界,升级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重症患者还可合并肺外多器官功能损伤。人体免疫系统可有效抵御病毒入侵,然而多项临床现象和病理解剖提示COVID-19患者病程中存在免疫应答失衡。免疫失衡和过度的炎症激活与COVID-19患者的疾病进展、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从机体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细胞因子风暴等角度综述了COVID-19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特征,以期阐述COVID-19免疫相关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COVID-19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细胞因子风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28例颅脑外伤患者中14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脑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和脑损伤部位与发生癫痫的关系,研究癫痫与脑电图检查情况的关系。结果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9.27%)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8.01%);重型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5.06%)明显高于轻型损伤(2.67%);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最高(51.11%);外伤性癫痫脑电图检查首次异常率为83.10%。经两年正规抗癫痫治疗,基本可完全控制。结论脑外伤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型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最易发生癫痫,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可降低发病率,提高疗效。

  • 标签: 颅脑外伤 继发性癫痫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6-16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6期
  • 机构: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研究员姜海小组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合作,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中国人群特有的乳腺癌高风险CHEK2突变位点Y390C,并揭示了该突变位点通过影响DNA损伤反应导致癌症的分子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水肿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从血肿周围组织血液流变学、血红蛋白及其降解物、凝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水通道蛋白、补体及线粒体病变等多方面对其产生和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继发损害
  • 简介:摘要Kasabach-Merritt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指由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 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或丛状血管瘤(tufted hemangioma,TA)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和纤维蛋白原减少的消耗性凝血病,其发病年龄小,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健康。该类疾病发病率低,目前具体发生机制不详,治疗效果欠佳,尚无统一的、高质量治疗指南以供参考。我们现对KHE或TA及其伴KMP的发生机制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小板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丛状血管瘤
  • 简介:目的研究海战条件下开放性颅脑爆伤动物模型颅脑影像学的变化特点。方法以狗颅中线向左(右)1cm,眶上缘向上1cm交界处为爆炸中心位置。将15只犬根据爆炸距离(爆炸源最低点距爆炸点的距离)分为3组,分别为3mm组、3.5mm组、4mm组。比较各个组的爆炸效果,选出最适的爆炸距离为3.5mm。再将2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海水浸泡),实验组(海水浸泡)。以爆炸距离3.5mm致伤后,实验组犬受伤脑组织浸泡于海水环境中,比较两组犬致伤3h、5h、8h后颅脑CT的动态变化。结果经颅脑动态CT观察测量,实验组犬8h内脑水肿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同时脑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在8h内可以明显延缓脑水肿出现。

  • 标签: 爆震伤 海水 爆炸距离 脑水肿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指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肠吸收不良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等情况下,甲状旁腺长期受到低血钙、低血镁或高血磷的刺激而分泌过量的PTH,以提高血钙、血镁和降低血磷的一种慢性代偿性临床表现,长期的甲状旁腺增生最终导致形成功能自主的腺瘤。可导致严重的骨骼损害,以及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皮肤缺血性坏死、软组织异位钙化,同时有致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等神经毒性作用,甚至心血管系统损害,严重影响MHD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肾脏病 发病机制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FANCONI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脑水肿是脑损伤后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之一。最新研究认为脑损伤后不同类型的脑水肿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将脑水肿分为细胞性水肿、离子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转换。各种不同离子通道、转运体及水通道蛋白在不同类型脑水肿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对上述不同类型脑水肿形成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深刻理解上述机制对于指导脑水肿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水肿 分子机制 分类
  • 简介:摘要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黏膜、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补体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异常等许多观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IT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7例,常规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所选两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中随机选择80例血管外科患者并平均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展开研究,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20年9月-2021年3月,两组各40例,分别选择常规优质护理及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安全管理。对应用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处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血管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中对其展开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管外科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患者女,4岁.主诉:头皮丘疹伴脱发3年余.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出生后不久无明显诱因出现枕部毛发脱落,伴有毛囊角化性红色丘疹,逐渐累及整个头皮及眉毛、睫毛.既往史及家庭史:既往体健,其直系亲属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牙齿及甲等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标签: 念珠状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继甲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出血继甲减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过缓(<55次/分),低体温(<35℃),T3、T4、TSH下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重症脑出血病情恶化时应考虑三甲减的可能,及时诊断治疗,预后好。

  • 标签: 重症脑出血 三发甲减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作者: 周辉吴缨牟洪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周辉吴缨牟洪超解放军第四0四医院山东威海264200作者简介:周辉,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威海市解放军第四0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肝胆胃肠外科疾病的研究诊治.通讯作者:吴缨,副主任医师,威海市解放军第四O四医院邮政编码:2642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爆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1998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8例肝爆伤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对肝爆伤的致伤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主要致伤原因是高压锅爆炸(1例),煤气罐爆炸(3例),烟花爆竹爆炸(6例),矿井瓦斯爆炸(8例).18例中非手术治疗6例,6例痊愈,治愈率100%(6/6),手术治疗12例,治愈11例,治愈率91.7%,死亡1例,死亡率8.3%.结论①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救治小组,对提高救治效率很有帮助;②现场急救、后送、院内救治这种不间断的连续救治链条模式对多发伤伤员的抢救至关重要;③肝爆伤病人的术式选择应同常规伤区别;④重视合并伤的治疗.关键词肝爆伤;临床救治;诊治方法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8-02

  • 标签:
  • 简介:在上篇中,洪教授详尽地谈了中风的发病情况、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风发生前的先兆等。在本篇中,洪教授接着为我们讲中风的家庭护理、中风的康复和预防。

  • 标签: 中风 家庭护理 先兆 危险因素 康复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