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乏症患者缺程度对口服剂吸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中心门诊就诊并确诊缺乏症的非妊娠期女性患者37例,以13例健康查体女性为正常对照,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缺性红细胞生成/储存不足(IDE/I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Hepcidin水平并进行口服剂吸收试验(OIAT),比较服后2 h血清(C2)与基线血清(C0)差值。结果IDA、ID/IDE、正常对照组Hepcidin中位数分别为4.9(2.17~32.86)、26.98(11.02~49.71)、69.89(42.23~138.96)μg/L(P<0.001),IDA组Hepcidin低于ID/IDE组(校正后P=0.005)和正常对照组(校正后P<0.001),但ID/IDE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220);OIAT IDA、ID/IDE及正常对照组C2-C0平均值分别为(35.30±21.68)、(37.90±14.06)、(23.57±10.14)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0、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HGB是缺乏症患者Hepcidin的独立影响因素,Hepcidin=-31.842-0.642*C0+2.239*SF+1.778*sTFR+0.365*HGB-0.274*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B)。未发现C2-C0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缺乏程度影响口服剂吸收,胃肠功能正常者缺乏越重,口服剂吸收越多,ID/IDE较IDA吸收减缓。Hepcidin较OIAT更能区分不同缺乏程度的口服吸收。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口服铁剂吸收试验 铁吸收 铁调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乏症患者缺程度对口服剂吸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中心门诊就诊并确诊缺乏症的非妊娠期女性患者37例,以13例健康查体女性为正常对照,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缺性红细胞生成/储存不足(IDE/I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Hepcidin水平并进行口服剂吸收试验(OIAT),比较服后2 h血清(C2)与基线血清(C0)差值。结果IDA、ID/IDE、正常对照组Hepcidin中位数分别为4.9(2.17~32.86)、26.98(11.02~49.71)、69.89(42.23~138.96)μg/L(P<0.001),IDA组Hepcidin低于ID/IDE组(校正后P=0.005)和正常对照组(校正后P<0.001),但ID/IDE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220);OIAT IDA、ID/IDE及正常对照组C2-C0平均值分别为(35.30±21.68)、(37.90±14.06)、(23.57±10.14)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0、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HGB是缺乏症患者Hepcidin的独立影响因素,Hepcidin=-31.842-0.642*C0+2.239*SF+1.778*sTFR+0.365*HGB-0.274*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B)。未发现C2-C0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缺乏程度影响口服剂吸收,胃肠功能正常者缺乏越重,口服剂吸收越多,ID/IDE较IDA吸收减缓。Hepcidin较OIAT更能区分不同缺乏程度的口服吸收。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口服铁剂吸收试验 铁吸收 铁调素
  • 简介:摘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人体重要的代谢和生命活动。代谢是一个复杂、被精密调控的过程,涉及的获取、存储利用、输出等。代谢紊乱会对心脏产生显著影响,如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负荷性贫血、冠心病等。该文综述了代谢异常与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脏病 铁代谢障碍
  • 简介:摘要作为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过多的离子可促进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对细胞、组织造成损伤。随着死亡这一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了过载及死亡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曙光。该文就国内外过载及死亡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靶向抑制死亡防治代谢性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铁代谢 铁过载 铁死亡 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调素(Hepcidin)联合骨髓染色及炎性介质白介素-6(IL-6)等在慢性病贫血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性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符合“慢性病贫血专家共识”的慢性病贫血(ACD)患者以及同期因单纯血小板减少做骨髓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选患者骨髓染色外均为阳性(+~++++),按粒幼细胞的比例将ACD患者分为ACD1组(粒幼细胞≤15%)和ACD2组(粒幼细胞>15%),把单纯血小板减少做骨髓检查的非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血样检测血清调素(Hepcidin)、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SI)、铁蛋白(Fer)、转铁蛋白受体(sTfR),记录所有检测数据,并将观察指标在三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SI)水平在ACD1组明显低于ACD2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D2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sTfR水平在ACD1组明显高于ACD2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D2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Fer、Hepc、IL-6、CRP水平在ACD1组明显高于ACD2组和对照组,差异具在统计学意义(P<0.001),ACD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比较:血清调素水平与IL-6、CRP、Fer、sTf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SI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调素与患者体内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是ACD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联合其他代谢指标和炎性介质对ACD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铁调素 铁染色 白介素-6 慢性病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死亡是一种依赖性氧化损伤介导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氧化损伤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不可忽视的诱因,使死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就代谢和死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死亡抑制剂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旨在更进一步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特点及潜在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铁代谢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金属伪影严重影响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患者的影像评估,CT和MRI金属伪影技术成为近年来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较成熟的MRI金属伪影技术主要有视角倾斜技术、层面编码金属伪影矫正技术及多采集与可变谐图像结合技术,以及能谱CT和相关的金属伪影技术。MRI和CT金属伪影技术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和脊柱内固定等方面的应用较为成功。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去金属伪影技术 金属植入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Er:YAG激光龋齿腐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数字双盲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龋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行Er:YAG激光龋齿腐,对比治疗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ErYAG激光 龋齿 去腐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碘酮与碘酮单独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胺碘酮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甲钴片治疗下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用甲钴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醋酸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 简介:摘要:心衰是人体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血管类疾病,早期心衰合并房颤可使心脏功能急速下降,心室射血骤然减少,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平。临床上应用快速控制房颤的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充分发挥β肾上腺素以及非竞争性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应用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为探讨碘酮治疗心衰合并房颤的疗效,本院对106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胺碘酮治疗 心衰
  • 简介:摘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内依赖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失活以及有毒脂质氢过氧化物过量蓄积是诱发死亡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此外,有毒脂质氢过氧化物的生成大多依赖于二价,且特异性螯合剂可抑制离子紊乱介导的死亡。近年来研究发现死亡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该文概述了死亡机制以及死亡在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血管疾病和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为未来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