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风险控制角度分析药品生产企业物料管理中开展供应商审计的重要性,并系统总结了物料分级管理和相应的资质审查、现场审计内容及关键点。

  • 标签: 药品生产 供应商 资质审查 现场审计
  • 简介:医疗人员资质是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评审核心项目,也是多评委联合检查的重点内容.虽然我国在拟定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医疗人员资质管理前期,以及政策贯彻执行的人员资质管理中期,都已做到很好,但距离JCI标准中医疗人员资质全院互知、即时可查询的要求仍有不足,存在授权后资质项目不清、管理较分散、资质授予后缺少即时查询等问题,成为限制医疗人员资质管理发展的短板.为弥补医疗人员资质后期管理的不足,突破医疗人员资质管理瓶颈,医院在梳理从业医疗人员资质、重建授权机制后,创建医疗人员资质管理系统,实现资质的实时查询,实现医疗人员资质的科学管理.

  • 标签: 医疗人员 资质管理 JCI
  • 简介:摘要:在“放管服”大背景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按照实施更加规范、要求更加明确、准入更加便捷和运行更加高效的原则,优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准入程序,这对检验检测机构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检验检测机构如何加强自律,如何配合监管部门做好事中事后管理?以期发展壮大,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本文试着讨论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中的部分食品特殊条款,对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要求,实现两者质量管理活动合二为一,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简便、合理。

  • 标签: 检验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 食品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用耗材资质证件管理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医用耗材及其重要性,针对医用耗材资质证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影响和挑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有效的资质证件管理,可以提高医用耗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医用耗材资质证件 管理 质量 安全
  • 简介:摘要围绕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准入资质培养,介绍我院以静脉治疗规范为大纲,结合院内实际,以静脉治疗理论、操作教学及静脉治疗临床实践教学两个单元作为培训步骤,以综合能力考核,为准入资质的效果评价的培养体系,探讨静疗治疗专科护士的准入培养。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培养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专科护士已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新的研究课题。由于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这具体表现在病种多、病情急、跨专业、应急事件频繁等方面,因此院方需要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才能胜任这些工作。在此前提下,如何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应急能力强、急救技术过硬,具有急诊专科护理水平的急诊护理队伍,就是值得医院管理层深思的问题。

  • 标签: 急诊专科 护士培养 资质
  • 简介:摘要: 目的:依据我国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法规,整理出一套医疗器械资质审核的标准,用于确保医疗器械采购及临床使用的合法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各部门规章,按照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国家将医疗器械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按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又将医疗器械分为 43个大类,以医疗器械分类为线索,结合生产厂家和各级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分析各类医疗器械应具有的资质证件及要素重点。结果:说明了各类医疗器械资质审核的要素重点和管理方法。结论:加强对医疗器械资质证件的审核和有效期管理,保障资质证件的合法、有效、完整,是目前医疗使用单位构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手段,是减少医疗纠纷,保障临床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医疗器械;资质审核;有效期管理;质量管理 前言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医疗器械种类增多,医疗器械已成为医院医疗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合法、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医疗器械资质证件的审核是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的第一步,贯穿于医疗器械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临时、短期和长期,具有使用周期变化大,跨度长的特点,医疗器械资质证件有效期即成为了资质日常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医疗器械资质证件的审核和有效期管理,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 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1],为医疗器械资质证件的审核和有效期的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及实践指导。 1医疗器械资质审核的渊源 2014年 -2019年,国务院先后相继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2]。这一系列法律规章,成为医疗器械资质审核的政策依据,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经营和使用都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2014年 6月 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在市场准入制度中提出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登记制度。 2014年 7月 1日,由湖北省试点到全国推广,实现全国范围内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2医疗器械资质审核 2.1医疗器械分类依据及方法 2.1.1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类 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5号),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管理类别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 [3]。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通过结构特征、使用形式、使用状态、是否接触人体等因素综合判定。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详见表 1: 医疗器械分类判定图表 接触人体器械 无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暂时使用 短期使用 长期使用 皮肤 /腔道 (口) 创伤 /组织 血循环 /中枢 皮肤 /腔道 (口) 创伤 /组织 血循环 /中枢 皮肤 /腔道 (口) 创伤 /组织 血循环 /中枢 1 液体输送器械 Ⅱ Ⅱ Ⅲ Ⅱ Ⅱ Ⅲ Ⅱ Ⅲ Ⅲ 2 改变血液体液器械 - - Ⅲ - - Ⅲ - - Ⅲ 3 医用敷料 Ⅰ Ⅱ Ⅱ Ⅰ Ⅱ Ⅱ - Ⅲ Ⅲ 4 侵入器械 Ⅰ Ⅱ Ⅲ Ⅱ Ⅱ Ⅲ - - - 5 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Ⅰ Ⅰ Ⅱ - - - - - - 6 植入器械 - - - - - - Ⅲ Ⅲ Ⅲ 7 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 (不包括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Ⅱ Ⅱ Ⅲ Ⅱ Ⅲ Ⅲ Ⅲ Ⅲ Ⅲ 8 其他无源器械 Ⅰ Ⅱ Ⅲ Ⅱ Ⅱ Ⅲ Ⅱ Ⅲ Ⅲ 有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轻微损伤 中度损伤 严重损伤 1 能量治疗器械 Ⅱ Ⅱ Ⅲ 2 诊断监护器械 Ⅱ Ⅱ Ⅲ 3 液体输送器械 Ⅱ Ⅱ Ⅲ 4 电离辐射器械 Ⅱ Ⅱ Ⅲ 5 植入器械 Ⅲ Ⅲ Ⅲ 6 其他有源器械 Ⅱ Ⅱ Ⅲ 非接触人体器械 无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基本不影响 轻微影响 重要影响 1 护理器械 Ⅰ Ⅱ - 2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器械 - Ⅱ Ⅲ 3 其他无源器械 Ⅰ Ⅱ Ⅲ 有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基本不影响 轻微影响 重要影响 1 临床检验仪器设备 Ⅰ Ⅱ Ⅲ 2 独立软件 - Ⅱ Ⅲ 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设备 - Ⅱ Ⅲ 4 其他有源器械 Ⅰ Ⅱ Ⅲ 表 1 注: 1.本表中“Ⅰ”、“Ⅱ”、“Ⅲ”分别代表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 2.本表中“-”代表不存在这种情形。 有以下情形的,还应当结合下述原则进行分类: ( 1)如果同一医疗器械适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类,应当采用其中风险程度最高的分类;由多个医疗器械组成的医疗器械包,其分类应当与包内风险程度最高的医疗器械一致。

    ( 2)可作为附件的医疗器械,其分类应当综合考虑该附件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如果附件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有重要影响,附件的分类应不低于配套主体医疗器械的分类。

    ( 3)监控或者影响医疗器械主要功能的医疗器械,其分类应当与被监控、影响的医疗器械的分类一致。

    ( 4)以医疗器械作用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 5)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疗器械,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 6)对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的有源接触人体器械,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 7)医用敷料如果有以下情形,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包括:预期具有防组织或器官粘连功能,作为人工皮肤,接触真皮深层或其以下组织受损的创面,用于慢性创面,或者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的。

    ( 8)以无菌形式提供的医疗器械,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9)通过牵拉、撑开、扭转、压握、弯曲等作用方式,主动施加持续作用力于人体、可动态调整肢体固定位置的矫形器械(不包括仅具有固定、支撑作用的医疗器械,也不包括配合外科手术中进行临时矫形的医疗器械或者外科手术后或其他治疗中进行四肢矫形的医疗器械),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10)具有计量测试功能的医疗器械,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11)如果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是明确用于某种疾病的治疗,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12)用于在内窥镜下完成夹取、切割组织或者取石等手术操作的无源重复使用手术器械,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 13)体外诊断试剂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

    2.1.2医疗器械按照分类目录分类 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新版)》 2005版,医疗器械的代码为 68,分 43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下又分若干个小类 [4]。 2.2生产厂家及各级经销商的经营行为划分 (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命名为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分国内生产厂家,港、澳、台生产厂家,国外生产厂家。 ( 2)各级经销商分别命名为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三级代理商等,一般不超过五级代理商。港、澳、台生产厂家和国外生产厂家的代理商,一般情况视国内总代理商(注册证注册代理人或国外给国内授权的第一人)为一级代理商。 ( 3)直接与医院产生供货经营行为的代理商命名为供应商。部分生产企业直接与医院产生供货经营行为的,既是生产厂家也是供应商。 3 结语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各部门规章实施以后,医疗器械资质证件的审核发生了很多变化,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在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都分类管理,这些变化要求医工人员具有更为专业的知识作为辨识和审核的依据。备案管理、“三证合一”等政策的实施在资质有效期管理上给资质管理者实现了减负。五年来,我院实行医疗器械资质审核和有效期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医疗器械首次采购资质审核合格率 99.8%,资质效期管理合格率 98%以上。但在取得这一成果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极大的人力成本,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院与供应商的负担,急切需要将以上管理方式实现系统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8号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 作者简介:龚霞,女, 1989年 8月出生,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医学装备部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初级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用耗材管理。 通讯作者:任民,男, 1978年 2月出生,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管理,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

  • 标签:
  • 简介: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审查常用医用耗材供应商的资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购到合格的常用耗材把好入门关。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用耗材供应商资质的管理规定,对疾控中心常用的医用耗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汇总,比较分析各类不同类别的医用耗材所需的资质证明文件,定期评价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做好存档和电子化管理工作,提高供应商资质管理的效率。结果与结论:加强供应商资质的管理工作,严格审查医用耗材供货方的资质材料,促进疾控机构医用耗材采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保证所购医用耗材的质量,保障疾控机构科研和防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疾控机构 医用耗材采购 供应商 资质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加强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生活需求,老年人逐渐趋向于在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因此,养老机构的护理和服务将直接决定居住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资质是保障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资质和培训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探讨,希望对相关行业有所作用。

  • 标签: 养老护理 工作人员 资质培训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家食药总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管理工作。国家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实行资质认定和定期复审制度;资质认定分为首次资质认定、增加专业资质认定和延续资质认定3种情形。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健朱建疆(新疆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昌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性数据的检验机构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的强制质量管理。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工作,规范了检验机构的行为,提高了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了检验机构出具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增强了检验机构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促使检验机构结合自身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本中心于2008年8月通过了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评审,取得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标志着州疾控中心在实验室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方面上了新台阶。现就如何做好计量认证工作的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规范化培训模式在心血管疾病居家护士资质认证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居家护士资质认证培训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和考核流程,选取符合认证对象资质条件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包括理论课程、技能操作课程、实践环节培训,并进行相关考核。结果:从2019年4月院内居家护理小组成立至今,共培训居家护士89(获批89人)人,居家护士资质认证培训后考核一次通过率100%,涉及全院所有科室。结论:规范化培训模式在心血管疾病居家护士资质认证中,能有效提高居家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居家上门服务工作全面、安全、有效的实施。

  • 标签: 规范化培训,居家护士,资质认证
  • 简介: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的治疗手段,技术是否成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医院结合JCI标准、国家卫生评价标准,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符合临床需要的精细化手术管理模式.在手术资质的授权流程、评定、审批、定期考核及再授权、能力决定权限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值得同行借鉴.

  • 标签: 手术资质 管理模式 JCI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规范手术室护理技能操作,强化职业素质,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为期4天的集中理论培训和为期1个月的技能操作培训、考核形式的培训班,对我院87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根据考核成绩及综合打分,79名获得手术室院级岗位资质认证书,通过率约93%。结论通过手术室规范化岗位培训班的实践,强化了手术室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规范了手术室专科技能操作,提高了手术室专科护理服务质量,也完善了手术室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是值得推广和手术室护理发展的形式。

  • 标签: 手术室岗位培训 资质认证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是有效衡量教学环节实际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构建合理完整的教学体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且教学内容也要与其专业资格考试大纲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资质考试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以实战模拟考核的方式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 标签: 血液学检验 资质考试 教学模式
  • 简介:据《健康报》报道近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推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规范、有序开展,根据《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公示了保险总公司大病保险经营资质名单,拥有该资质的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分别有17家。

  • 标签: 保险公司 管理委员会 资质 名单 经营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护理管理者护理管理资质认证培训意愿,以供相关部门、人员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的930名护理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管理资质认证培训意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预实验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0%。正式研究时发放问卷930份,回收有效问卷920份,有效回收率为98.9%。结果920名护理管理者中,仅212名掌握或精通护理管理,且大多数为≥35岁(χ2=12.326,P<0.01)、工作20年以上(χ2=22.376,P<0.01)、科护士长及以上(χ2=7.079,P=0.008)者。722名护理管理者非常需要护理管理知识,尤其是<35岁(χ2=4.064,P=0.044)、本科及以上(χ2=4.520,P=0.033)、工作20年及以内(χ2=9.332,P=0.002)、科护士长及以上(χ2=5.499,P=0.019)者。879(95.5%)的人愿意参加护理管理资质认证培训,特别是本科及以上(χ2=6.372,P=0.012)、工作20年以内(χ2=18.174,P<0.001)者。结论医院护理管理者护理管理知识需求和资质认证培训意愿很高,尤其是低年资者。护理管理资质认证培训课程应科学设置、保证质量和权威性,并依据培训对象适当调整。

  • 标签: 护理管理 管理培训 资质认证 培训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正>免费发布衷心祝愿毕业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工作顺利,同时也希望各健身俱乐部为了使您的招聘效果达到最好,更快、更准的找到合适人才,我刊特设招聘平台,您尽可将您的招聘信息免费发布。

  • 标签: 健身俱乐部 免费发布 韦德 毕业学员
  • 简介:摘要缓和医疗医师资质认证对医生的能力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在规范缓和医疗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缓和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多已确立官方资质认证体系,但也逐渐展现出培训与认证时间周期长、专科医师缺乏等问题。本文分析比较部分国家和地区缓和医疗医师资质认证的报考条件、内容和标准3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并综述缓和医疗医师资质认证所面对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带来参考与启示。

  • 标签: 缓和医疗 安宁疗护 资质认证 初级缓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