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通过人工操作,实现人为受孕的一种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因此,为了确保亲自鉴定的准确性,需要考虑辅助生殖对鉴定技术的影响,在进行亲子鉴定前需要考虑考虑注重几个环节:查明是否为辅助生殖;辅助生殖的类型;鉴定方式与检验样本的收集;反转亲子鉴定技术的应用。

  • 标签: 辅助生殖 亲子鉴定 法医鉴定 个人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合肥市4所高校抽取4 0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成人依恋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的关联性。结果研究对象大学前性虐待的总报告率为14.1%(569例),非接触性、接触性性虐待报告率分别为12.7%(512例)、5.4%(219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学前总体性虐待经历与安全型依恋得分[β(95%CI)=-0.205(-0.292,-0.117)]呈负相关,与焦虑型[β(95%CI)=0.211(0.110,0.310)]和回避型依恋[β(95%CI)=0.117(0.020,0.216)]得分呈正相关。大学前非接触性性虐待的发生阶段数与安全型依恋[β(95%CI)=-0.106(-0.171,-0.041)]得分呈负相关,与焦虑型依恋得分[β(95%CI)=0.158(0.084,0.231)]和回避型依恋[β(95%CI)=0.080(0.008,0.152)]得分呈正相关。高中阶段的非接触[β(95%CI)=0.427(0.018,0.775)]和接触性虐待[β(95%CI)=0.468(0.251,0.687)]经历均与焦虑型依恋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均与大学生成人依恋有关联。

  • 标签: 客体依恋 横断面研究 施虐狂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依恋、拒绝敏感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705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拒绝敏感性量表(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RSQ)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的问卷调查。根据贝克抑郁量表抑郁症状筛查标准,将抑郁问卷得分<5分者划为无抑郁症状组(n=373),≥5分者划分为抑郁症状组(n=332),用SPSS 17.0及AMO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抑郁症状组在焦虑依恋[71.00(57.00,80.00)分]上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65.00(52.50,74.00)分],Z=-7.29,P<0.01,回避依恋得分[66.00(55.00,72.00)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66.00(51.50,72.00)分],Z=-2.85,P<0.01,拒绝敏感性[9.78(8.27,11.06)分]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9.39(7.63,10.67)分],Z=-6.15,P<0.01。(2)焦虑依恋与拒绝敏感性、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3、0.33,P<0.01),回避依恋与拒绝敏感性、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15、0.10,P<0.01),拒绝敏感性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成人依恋与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拒绝敏感性在焦虑依恋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8.7%,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39.73%;拒绝敏感性在回避依恋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3.0%,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29.90%。结论成人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抑郁症状,还能通过拒绝敏感性间接影响抑郁症状。

  • 标签: 大学生 成人依恋 拒绝敏感性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一场肺炎疫情所造成的隔离局势,让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升学的压力、开学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互联网教学的不适应,各种情绪交织下,亲子摩擦一触即发。“疫情期间,很多求助都是来自青少年或其父母。”当学习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疫情的催化下,亲子关系正面临挑战。当青春期遇上禁足期,打破固有认知,在焦虑中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对父母与孩子都是重要一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的依恋模式和述情障碍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7例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存在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及其母亲作为研究组,以53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青少年及其母亲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adolescents self-harm scale)、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 inventory,ECR)、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进行测评。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母亲在依恋回避[(3.7±0.6)分,(3.0±0.6)分]、依恋焦虑[(4.0±0.7)分,(3.1±0.9)分]、情感辨别不能[(2.9±0.7)分,(2.3±0.7)分]、情感描述不能[(3.0±0.6)分,(2.4±0.5)分]、述情障碍总分[(57.2±8.3)分,(49.5±9.5)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5.79,4.01,5.50,4.56,均P<0.05);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母亲依恋焦虑、依恋回避、述情障碍总分、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呈正相关(r=0.487,0.532,0.401,0.360,0.46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存在不安全依恋(B=2.57,OR=3.07,95%CI=1.01~169.54,P=0.024)、高述情障碍(B=1.95,OR=2.14,95%CI=1.29~3.58,P=0.003),青少年出现非自杀性自伤风险较大。结论母亲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和高述情障碍可能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依恋 述情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叙事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癫痫患者亲子冲突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在1例因亲子冲突而引发癫痫频繁发作、抑郁心理和厌食行为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癫痫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叙事护理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模型和叙事护理的5个核心技术:外化、改写、重塑、界定仪式和治疗文件,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及父母共进行了3次叙事疏导,出院后进行2次电话随访,对亲子冲突问题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叙事心理干预,未再出现亲子冲突引起的癫痫发作,抑郁状态缓解,无厌食行为,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结论叙事护理有助于解决患者与父母间的亲子冲突问题,促进身心恢复。

  • 标签: 叙事护理 亲子冲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