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调剂监管在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12月以及2021年1月-12月期间本院中药房各随机选取的200张中药处方。2020年中药房实施常规管理干预,2021年中药房实施中药调剂监管干预,并就管理效果展开对照分析。结果 中药调剂监管实施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后药物不良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调剂监管的应用可提升中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用药安全性的确保有显著意义,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药调剂监管 中药房 不良事件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起急性氨气泄露事件中急诊开展相关心理干预情况,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借鉴。方法于2020年8月,分析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章丘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6月氨气罐车泄漏事件中接诊的65例患者急诊救治情况,收集事件发生后急诊开展心理干预情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分析干预有效率。结果65例就诊患者中出现氨气刺激反应者52例,符合轻度中毒者11例,中度中毒者2例。其中发生胸闷、呼吸困难者60例,痰中带血丝者11例,咽痛者58例,声音嘶哑者43例,畏光流泪者28例,视物模糊者13例,恶心、呕吐者18例,肺部干湿性啰音者2例。与刺激反应患者比较,轻、中度中毒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消极应对评分较高(P<0.05)。心理干预有效率98.7%。结论群体性公卫事件中急诊心理评估及干预对患者治疗具有一定帮助。

  • 标签: 中毒事故 氨气泄漏 急性 心理干预 现场卫生学 调查分析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近来,全球不明原因急性肝炎(AHUE)儿童病例数正在快速增加,已涉及26个国家(病例数超过396例),全球公共卫生行动(监测、健康警示、研究等)正在实施中。AHUE主要影响免疫功能健全的儿童,具有典型的急性肝炎表现,可出现重症化且需要肝移植。目前系统的研究仍然较少,其危险因素未明,病因有待于确立,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有待于阐明,加强AHUE病例的监测及研究迫在眉睫。

  • 标签: 肝炎 儿童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回顾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7年到2022年发生的148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儿及家属的因素。结论:要完善医院儿科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完善工作流程等,以减少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理化检验质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事件处理耗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12-2021.11月,6年内发生的6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5.12-2018.11月为对比期,此期间采取常规管理,2018.12-2021.11月为研究期,此期间实施理化检验质控,两个时期个选取3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两个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研究期出具报告时间、处理耗时均明显低于对比期,同时研究期民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化检验质控可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效率,缩短报告时间,减少事件处理耗时,保证公共安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来抑制蛋白质(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程序性死亡 1 受体 [PD-1] 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抗癌。目前,抗CTLA-4(易普利姆玛)和抗PD-1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结受累的III期疾病。现在的数据表明,相当大比例 (20–50 + %) 的患者,即使是那些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在 ICI 治疗后仍存活数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69例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分布科室进行分析,结果排前三位的是跌倒、非计划拔管、用药错误。结论:加大核心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强化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提高护士的风险防护意识,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 管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探讨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本文主要通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方法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不良医疗检测事件的管理与上报。

  • 标签: 可疑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上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管道护理中实施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干预方式可降低患者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管道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外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间,对医院治疗的82例脑外科病人为主要对象实行了随机的小组考察,其中41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另外41例配合应用护士防范措施(观察组),并对比分析了两组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护理结果分析比较,导致脑外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管理、患者、护理人员三个方面,其中采取针对措施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偏低,组间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发生原因,以总结出防护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报的122例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及其护理进行分类。结果 2020全年中骨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下降明显,且发生严重程度也下降明显。结论 医院应加强培训医护人员,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护水平以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骨科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根据当前医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医院自身运作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信息不良事件,建立统一的分级分类标准和风险评估体系,进而设计信息不良事件处置知识库和辅助决策系统,实现自动警示和决策提醒功能。

  • 标签: 信息不良事件 处置 辅助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选取400例儿科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常规护理的200例是对照组,于2021.1-2021.6入院;采用防范对策的200例是观察组,于2021.7-2021.12入院。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定并落实防范对策,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常规护理 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外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间,对医院治疗的82例脑外科病人为主要对象实行了随机的小组考察,其中41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另外41例配合应用护士防范措施(观察组),并对比分析了两组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护理结果分析比较,导致脑外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管理、患者、护理人员三个方面,其中采取针对措施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偏低,组间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事件原因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12月之间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研究资源询问,经筛选,共计122例患者参与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分组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对照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具有现实意义(P

  • 标签: 神经外科 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在儿科护理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针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2月时间阶段内,儿科护理环节当中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以及护理人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不良事件的主要引发因素。结果 进行调查的时间阶段内共计发生不良事件52例,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主要包含输液外渗以及制度落实不到位、留置针意外拔管等,其中制度落实不到位,发生的情况最多,工作时间越长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结论 针对儿科护理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因素分析,应当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通过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综合培训等方式控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引发的因素,进而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诱发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注射室基于安全操作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患者7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门诊患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