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呋麻滴鼻液是医院常用制剂,原标准采用双相中和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其终点不易掌握。该制剂中有关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据报道有双波长法、吸收度线性组合法、比色法等,操作计算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根据在盐酸麻黄碱的最大特征吸收峰区内,呋喃西林的吸收峰形钝

  • 标签: 呋麻滴鼻液 盐酸麻黄碱含量 光谱法测定 导数吸收光谱 医院药学 二阶
  • 简介:目的建立食品中甲醛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甲醛与盐酸苯肼生成盐酸苯腙衍生物的反应,用导数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生成物.结果生成物在-700mV产生一个极为灵敏的导数还原波,利用该极谱波测定甲醛,无须除;检出限为0.003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5%(n=6),采用此方法对16种食品中的甲醛作了测定,回收率在96%~102%之间.结论导数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所测16种食品中甲醛的含量在0.592mg/kg~112mg/kg范围内.

  • 标签: 二阶导数单扫描示波极谱法 食品检验 甲醛含量 原生质毒物 致癌作用 联氨衍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黄和桂枝混合汤剂的红外,分析两种药材共煎之后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麻黄汤的两倍药量精确称取18g麻黄、12g桂枝和18g麻黄+12g桂枝三组药材并按照一定流程制成试验样品,对样品汤剂进行光谱测试。结果麻黄+桂枝光谱中出现了麻黄与桂枝光谱中的一些成分;麻黄+桂枝光谱中未出现麻黄与桂枝光谱中的一些成分;麻黄+桂枝光谱当中存在新吸收峰;三组药材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相似部分吸收峰位置偏移;三组药材同一坐标系的红外极为相似且吸收程度不同。结论麻黄+桂枝汤剂当中对麻黄和桂枝汤剂的一些成分做出了保留和去除,并生成了新成分;三种汤剂的各个基团所处的化学环境存在差异,说明麻黄+桂枝汤剂中的成分并不仅仅是单味麻黄和桂枝汤剂成分的简单叠加。

  • 标签: 麻黄 桂枝 混合汤剂 红外光谱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44-01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能够对红外线光谱技术是否在中药检验工作中促使检测效率和精确度提升的正确性进行确认。方法使用5g黄连两份,划分为A、B两组,并且针对A组使用红外检测技术来针对其质量加以检测,而对B组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检测,从而对两组结果差异进行检测。结果两组试验品的检测结果精确度都较高,但是红外线检测法耗时42min,检测前处理耗时为33min,而B组检验耗时为88min,但前期需要82min时长来进行处理,两者差异明显,具备了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红外检测技术,能够直接在不影响测量精确度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检测效率。

  • 标签: 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中药检验 定性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发展,社会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侦破各类的案件中,科技技术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毒品的分析中,红外技术的应用大大改进了原来的毒品分析技术的不足,为毒品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因而有必要对红外技术在毒品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试论红光谱技术的优点的具体表现。

  • 标签: 红外光谱技术 毒品分析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在中药鉴定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运用红外法对中药的相关方面进行鉴定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红外法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红外法在中药鉴定中的部分应用进行介绍。

  • 标签: 红外光谱法 中药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技术领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与深入,不同学科间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经验往往存在着相互交叉或相互关联的复杂关系。近年来,近红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分析技术,在药品的定性与定量、药材评价与质检、药物品控与监管等方面的运用也发展得更加灵活、广泛,为药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笔者将从近红外的概念、优势与具体应用等方面出发,在本文对近红外在医药领域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药物分析 医学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化学计量学的不断发展,近红外(简称NIRS)法作为很便捷、无损的一类分析方法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以其绿色环保等优势特点在药物分析中日益推广应用。基于此,本文简介了NIRS分析技术,探讨了在药物分析领域这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仅供参考。

  • 标签: NIRS技术 药物分析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红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近红外是存在可见光和中红外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的电磁波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由于波长反应具有差异性,所以又可以分为近红外短波和近红外长波。近红外的穿透力是比较强的,属于分子振动光谱。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近红外的基础之上研究出了近红外技术,目前在化工领域以及食品加工领域等,都应用到了近红外分析技术。而且在药物分析中该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本文将对近红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分析 红外光谱 技术应用 探讨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有毒药物的科学准确检测,目前检测有毒药物的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远距光谱红外。其中,红外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这些分子机器可以显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能量和关系。同时,这种检测方法非常可靠,因为所有类型的毒素都可以在红外线中显示指纹特征。因此,一些科学家应该考虑跟踪特定的、非常昂贵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

  • 标签: 红外光谱 毒药物检验
  •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测中,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与近红外检测技术均可用于药品分析,然而,两种技术原理和分析方法不同,由此可能造成药品检测结果出现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两种技术原理、检测仪器和分析方法,并对两种检测方法应用优势和缺点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药品检测分析技术选择的合理性,实现药品快速、准确分析。

  • 标签: 药品分析 拉曼光谱 近红外光谱 技术应用
  • 简介: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治疗后复发率很高。结石成分的确定,对于深入探讨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结石复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对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的656例结石标本进行了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红外光谱 分析 尿路结石
  • 作者: 柴永馨 毕爱玲 温莹 毕宏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济南 250002;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技术(强化)重点实验室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济南 250002
  • 简介:摘要功能性近红外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近几年新兴起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适合在受试者接受刺激任务时同步检测大脑皮层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眼科临床中常见的视觉障碍症状常伴有视皮层的功能异常,fNIRS可以在视觉任务或治疗期间同步检测视皮层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为弱视、青光眼、视神经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脑参数。(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17-221)

  • 标签: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血流动力学 氧合血红蛋白 视皮层
  • 简介:摘要:要想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就需要对多组份的复杂体系的中药进行检测。目前,所面临的一种难题是发展科学有效的中药质量检测方法,近年来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是近红外技术,各种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过程的无损,并且检测速度比较快。在此背景下,该文章主要针对红外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中药制剂 质量控制 检测技术 近红外光谱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脑损伤是造成儿童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客观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近红外技术(NIRS)是一项利用近红外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2)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实时、连续监测rcSO2等优势。NIRS可以在床旁为脑损伤患儿提供更多关于脑的氧供信息,及时发现脑血氧信息的异常,其合理的使用可以为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概述了NIRS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在儿童脑损伤的应用情况以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IRS在儿童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脑损伤 局部脑氧饱和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0年7月-2011年10月对200例化学定性、红外法成份分析尿路结石经验。方法对200例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化学定性、红外法分析,根据两种方法的分析过程及结果资料分析。结果根据化学定性、红外法两种方法分析泌尿系结石结果的相同性及差异性,最后结合两种方法的结果得出泌尿系结石准确成分。结论化学定性及红外法两种方法密切结合是更准确分析出泌尿系结石主要成份。

  • 标签: 化学定性 红外光谱法 分析 泌尿系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