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使用多个浓度患者样本评估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探讨不同的测量不确定如何使用。方法 分别收集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检测项目的样本。每个检测项目5个浓度,每个浓度10个样本,共50个样本双份测定。按照多个浓度患者样本评估测量不确定的方式评估A类不确定,使用校准品引入的分量作为B类不确定,最终评估相对不确定和绝对不确定在临床使用中的异同。结果 ALP项目5个浓度的绝对不确定分别是16.04、23.01、32.07、38.84、41.81, 相对不确定分别是20.13、15.77、18.37、13.78和9.27,在浓度67 IU/L处有相交。GGT项目5个浓度的绝对不确定分别是

  • 标签:
  • 简介:摘 要:介绍了锡类散的主要成分以及功效,并对微生物检查测量不确定进行了分析和评定。进行不确定分析和评定,有利于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把控。不确定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应用在各个行业条口。在医药行业,尤显重要性。药品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一个很小的细节错误都很可能引起很严重的危害后果。因此,实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性就面对更大的挑战。必须要对数据加以衡量、评判,确保数据的最原始、最真实性。

  • 标签: []锡类散,不确定度,微生物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紫外荧光法测量饮用水中铀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实现饮用水中铀的快速、准确测量。方法通过研究饮用水中不同酸度、不同Fe3+含量和Mn2+含量条件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该方法的最佳测量条件。通过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样品研究标准品配制、样品前处理、测量等过程引入的误差,分析不确定来源,进行不确定合成。结果当水溶液pH=1~11时所绘制的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系数>0.995,符合仪器的线性测量范围。当pH为12左右时,其线性回归系数为0.761,不满足测量要求。当pH<3或pH>10时,荧光计数增加量低,或可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当Fe3+含量≥15 mg/L时,测量值有很大偏差,严重影响测量结果。当Mn2+含量≥1.6 mg/L时,样品产生白色沉淀,影响测量准确性。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分别为6.42×10-2、4.48×10-2、5.26×10-2μg/L,扩展不确定分别为0.03、0.06、0.12 μg/L(k=2)。结论该分析方法测量饮用水中铀的最佳条件为待测样品pH值3~10,Fe3+浓度应<15 mg/L,Mn2+浓度≤1.6 mg/L。不确定评价中重复测量误差和加入标准溶液体积是紫外荧光法测量水中铀不确定的主要来源。

  • 标签: 紫外荧光法 不确定度 饮用水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分析计算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氟化物含量的不确定方法。找出影响因素,对不确定进行评估。通过结果的可信度来证明结果的适宜性。方法:根据GB/T5750.5-2006建立数学模型,从重复测定、标准溶液稀释、标准系列配制、线性拟合各方面来讨论其不确定。结果:标准系列配制过程带来的不确定最大,是测量不确定的主要因素。

  • 标签: [] 氟化物 离子色谱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与普通临床医学的尸体检验不同处在于,法医尸体检验通常是为司法部门所服务,临床医学更多是研究相关的疾病,主要为医学部门服务。虽二者皆是在探讨死亡原因,但侧重点并不同。临床医学尸检的尸体多数是保存良好或新鲜的尸体,而法医则需在各种条件下,不论好坏都要进行尸检,因而时常出现对死亡原因鉴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死亡原因的分类、鉴定内容、鉴定步骤以及鉴定的不确定性,以供参考。

  • 标签: 不确定性 法医 鉴定步骤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本文总结了新发传染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面对未来万变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应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完善其各种准备为不变的策略,去应对万变的新发传染病。应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网络的布局,建立传染病实验室监测工作网络并保持常规运转,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和处置的平战结合平战转换制度和机制,制定和完善新发传染病防控预案,加强新发传染病救治和处置的培训和演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药物资的分级分类储备保障制度,建立和运维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制度和技术平台等管理措施,使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工作更加从容有序,减少传染病对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不确定性 卫生应急 传染病控制
  • 简介:【摘要】综述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介绍疾病不确定感的概念,阐述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工具,并归纳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以期为开展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冠心病 疾病不确定感 综述
  • 简介:摘要:①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②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共60例。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后3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60例患者于入院时、手术前、出院前进行调查。实验组患者接受与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③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前以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 5);与入院时相比,实验组在手术前和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的下降幅度远超过对照组的下降幅度(P<0.0 5)。④结论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提供系统性的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疾病不确定感 信息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6例我院2019年2月到2021年10月间收治的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Mishel成人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问卷表(MCMQ)调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36例患者MUIS-A总分为(94.85±14.89)分,处于中等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对根治术了解程度、是否知道病情、社会支持水平、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患者对膀胱癌根治术的了解程度,对自身病情的知晓情况、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以及应对疾病的方式是影响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面对膀胱癌,帮助患者最大程度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癌根治术 疾病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在质子重离子治疗肝癌、肺癌中的不确定性。方法治疗前对40例癌症患者治疗部位进行影像拍摄验证片,其中20例肺癌患者共拍摄200张验证片;20例肝癌患者肿瘤周围注有碘油标记物,以标记物位置变化代替肿瘤位置的变化,共拍摄200张验证片。验证片配准均以椎体为主要目标,记录肿瘤位置变化值。结果肝癌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肿瘤位移值分别为(-0.05±0.28)、(0.15±0.33)、(-0.12±0.27) cm,肺癌患者的分别为(-0.03±0.13)、(-0.05±0.14)、(0.02±0.16) cm (P=0.280、<0.001、<0.001)。肝癌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离散分别为(0.20±0.09)、(0.25±0.06)、(0.19±0.09) cm,肺癌患者的分别为(0.09±0.03)、(0.10±0.03)、(0.13±0.03) cm (P<0.001、<0.001、0.008)。肝癌与肺癌患者3个方向肿瘤位移≤5 mm的比例分别为92%、83%、93%和99%、99%、100%(P=0.030、0.002、0.007)。结论ABC技术应用于肺癌、肝癌的质子重离子治疗重复性好,且肺癌稳定性优于肝癌。

  • 标签: 肝肿瘤/质子重离子疗法 肺肿瘤/质子重离子疗法 主动呼吸门控 不确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出院前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变化及其与未满足的护理需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出院前(T0,90例)、出院后1个月(T1,84例)、出院后2个月(T2,77例)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疾病不确定感、人口社会学和疾病状态等数据。利用广义估计方程考察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处于在职状态、年龄、未被满足的护理需求水平和出院前的中度和高度不确定感是患者3个时间点疾病不确定感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疾病不确定感的变化与未满足的护理需求相关;对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程度高的年轻在职患者,应制订个性化的出院教育计划,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疾病不确定感。

  • 标签: 肝肿瘤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需求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克罗恩病患者因疾病不确定感所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系统归纳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消化内科收治克罗恩病患者以便利抽样法抽取70例并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归性分析,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对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工具为中文翻译Mishel关于疾病不确定感调查问卷(MUIS)、抑郁感调查工具为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焦虑感调查工具为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整理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联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消化内科克罗恩病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调查所得分数平均为(63.82±4.51)分,为中等水平,其焦虑量表调查后平均分为(7.06±2.54)分,抑郁量表调查后平均为(7.29±2.61)分;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中复杂性维度与总分和自身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P<0.05),而不明确性维度则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之间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克罗恩病因自身对于疾病在疗效、预后、威胁等方面的不确定感进而诱发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于疗程进行、预后依从性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此类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其在疾病不确定感方面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克罗恩病 疾病不确定感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全面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等影响。方法借助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1~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跨理论模型全面干预,两组对比疾病不确定感、谵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1 d及手术后不同时间段中研究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谵妄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谵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及出院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接受跨理论模型全面干预,可有效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降低谵妄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根治手术 跨理论模型全面干预 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HIV-1核酸定量检测在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的应用,为艾滋病及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4例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进行核酸定量检测,通过随访分别进行HIV-1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定量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感染状况。结果:204例样本中,抗体不确定样本9I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3例,低于检测线38例。抗体阴性样本II3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2例,低于检测线111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5中随访检测38例,抗体阳转38例占I00%,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38例占100%,失访17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的149例中,未见阳转病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149例。结论:核酸检测作为补充试验的其中之一,在HIV-1抗体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采用核酸定量检测有助于更快、更早对个体艾滋病感染者进行诊断。

  • 标签: HIV-1抗体确证试验 不确定 阴性 HIV-1核酸定量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对病人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病人实施评价,据此将病人分为低水平组、中高水平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确定护理对策。结果: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98.32±15.49)分,低水平组53例,中高水平组4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Hunt-Hess(H-H)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术后并发症、疾病了解状况、社会支持水平、疾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术后并发症≥2种、疾病了解不全、社会支持低水平、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低水平(P<0.05)。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存在决策冲突,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水平,决策冲突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

  • 标签: 神经内科 ICU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以家庭为中心(FCC)的护理对介入封堵术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FLACC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介入封堵术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FCC的护理。统计两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疼痛程度评分、家属照护能力评分、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缺乏信息、复杂性、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评分及MUI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LAC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求、评估家人与社会资源、处理个人情绪、应变需求与提供协助、适应照顾角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基于FCC的护理模式对介入封堵术患儿实施干预,可减轻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升照护能力,并减轻患儿疼痛程度,且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高。

  • 标签: 介入封堵术 FCC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FLACC评分
  • 简介:摘要人类对糖尿病疾病的认识呈现动态进化的过程。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受内外环境多因素影响,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呈多维度变化和高度异质性。在以个体化健康研究为特色的精准医学时代,对糖尿病定义与分型多维度解析的证据积累,有助于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及其个体化诊疗实现从不确定(uncertainty),向准确(accuracy),再到精准(precision)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定义/诊断/分型的演变做一回顾,总结当前糖尿病诊疗的进展,并就精准医学时代糖尿病诊疗的困惑与未来方向提出看法。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小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功能指标、家属对小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SaO2)均优于对照组,家属对小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过渡期护理,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儿科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儿家属 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1月收入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 健康教育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都江堰地区HIV抗体确证试验即免疫印迹法(WB)条带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进行HIV病毒核酸检测并追踪,对比分析追踪前后WB和核酸结果,以期减少WB的假阴性和不确定条带产生的假阳性。方法对都江堰地区2021年1至10月收到的286份初筛“HIV感染待确定”的样本,通过WB检测HIV抗体,再对WB结果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毒载量结果对患者进行了追踪,对追踪前和追踪后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286份初筛样本经过确证试验,WB阳性213份(74.48%)、WB阴性37份(12.94%)、WB不确定36份(12.58%);37份WB阴性样本追踪到10份;36份WB不确定样本追踪到18份。WB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追踪前检测到病毒核酸的17份,追踪后WB均转阳;追踪前未检测到核酸的追踪后排除HIV感染。结论此次追踪到的研究对象中,WB阴性存在2例假阴性,WB不确定存在3例条带假阳性,WB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应立即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追踪。

  • 标签: 免疫印迹法 假阴性反应 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