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借助3S技术,以湘江流域1990年及201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等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湘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增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2)耕地向外部扩张侵占林地,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及建设用地;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变为森林;水域主要由耕地中的水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及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主要由于湖泊沼泽化;(3)水域及未利用地增长受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耕地和建设用地增长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的.因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致使耕地递减、林地减少趋势缓和、水域增加以及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面积增加.

  • 标签: 湘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以青海省大通县2015年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野外勘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探讨大通县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大通县不同空间尺度上生态补偿的时空配置。结果表明:大通县生态功能总价值约为133.32亿元,其中水域生态系统的贡献率达到65.56%,其次为林地,占14.81%。大通县生态补偿的最终价值为111.77亿元。初步完成了大通县"生态立县"的目标,推动了县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 县域生态补偿 大通县
  • 简介:基于长沙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速度和综合度等方面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选取22个经济社会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及土地政策等是影响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长沙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表3,参8.

  • 标签: 土地利用 变化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 简介:基于谢高地等确立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通过价值系数修正,分析长沙市2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的面积逐渐减少,城镇建设用地逐渐增加.1900~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逐渐减少,价值损失量为169329.89万元,损失率为5.44%.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排在前三位是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研究结果合理可信.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长沙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 敏感性指数
  • 简介: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最主要的环境演变驱动因子之一.为明晰LUCC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从场地、县域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LUCC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和覆被类型/格局是控制土壤重金属空间积累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覆被可以直接吸纳或吸附重金属,亦能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活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直至污染.此外,论文阐明了LUCC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规避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 重金属积累 尺度 土壤修复
  • 简介:为了探讨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选取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几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土地景观要素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草地,其次为耕地;各类土地景观变化较为复杂,总体而言,红寺堡区土地景观正朝着破碎度、异质性程度增加的趋势发展。

  • 标签: 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红寺堡
  • 简介:利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对秦皇岛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壤侵蚀等级类型进行空间分析,得出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所占面积和不同土壤侵蚀类型所占面积及分布小流域,并详细分析了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和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侵蚀现状。

  • 标签: 3S技术 小流域 土壤侵蚀 空间格局
  • 简介:最近几年,位于马西南部的里奥格兰德联合大学的研究生土木工程项目开展了一些与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有关的活动.其中一些活动与教育有关,一些活动与设计和建造有关.本文介绍了应用可持续性原则的项目的总体概念框架及其主要总体目标.新近的一个项目(对一所技术学校的提议)说明了如休在一个具体的项目处理框架及其目标问题1.文章也简要介绍了其他研究和设计活动.并简单讨论了把可持续性问题纳入发发中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项目设计的障碍.

  • 标签: 南部设计 可持续建筑 土地利用可持续
  • 简介:为研究温榆河流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利用二次开发改进后的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采用实地测得的EMC(事件平均浓度)数据,模拟了1992年和2009年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1992—2009年的城市化过程中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和住宅用地分别增加了13.95%、20.46%和85.76%,农业用地和水域分别减少40.04%和9.64%,导致非点源污染负荷量(总磷除外)明显增加。其中,总氮增加了3.31%,氨氮增加了12.20%,BOD5(5日生化需氧量)增加了11.87%,CODMn(化学需氧量)增加了7.62%,TOC(总有机碳)增加了15.46%,总磷下降了12.84%。交通用地、商业用地的非点源污染产出能力最强,应该成为非点源污染的重点控制区域。

  • 标签: 环境学 非点源污染负荷 L-THIA模型 土地利用 温榆河流域
  • 简介:以山东省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可持续水平、利用强度、投入水平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SPSS软件对山东省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gis自然断裂点将17地市划分为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威海为高度集约化;济南、德州、淄博、烟台为中度集约化;滨州、东营、潍坊、菏泽、济宁、临沂为低度集约化;聊城、泰安、莱芜、日照、枣庄为粗放集约化。并就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东省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策略。

  • 标签: 土地利用 区域差异 评价 山东省
  •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极多,但土地面积相对较少,这也展现了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稀缺性,如何才能改善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就成为了大众所需研究的新课题。而现阶段借助于光伏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全面运用,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依托科技进步推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也是一种最新的途径和方法。所以本文就针对于光伏开发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思考和启发。

  • 标签: 光伏开发 土地资源 综合利用
  • 简介:地利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分联邦和州两级,联邦政府主管政策制定、法规起草、编制规划等,具体执法管理工作由州环保局负责.为了减少事务性工作,强化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和执法,成立了联邦环保局,为制定联邦环保政策和环保执法提供专业支持,履行环境监督职能.完善的法规、活跃的环保社团、广泛的群众参与是奥地利环境保护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基础和保证.

  • 标签: 奥地利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环保产业
  • 简介:针对现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不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框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且通过频度分析-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评价的指标因子;同时,基于对当前方法的反思,引入投影寻踪技术,建立了基于曲线投影动态聚类的定量分析模型,以探索建立新的可持续性描述框架。四川省乐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应用表明,该方法在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精度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环境学 区域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评价 曲线投影动态聚类 乐山市
  • 简介:一提到农村,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农村很脏,垃圾随便乱扔。但现在的农村可不一样了。每户人家的门前都种了花、果树,门前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村庄里还有一个水库,水库被群山环绕,水库里的水湛蓝湛蓝的,水面上还漂着几只野鸭,

  • 标签: 乡村 农村 水库 小溪
  • 简介:9月10日,环境保护部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总结重点流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全面部署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工作。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

  • 标签: 水污染防治工作 流域 环境保护 统一思想 济宁市 山东省
  • 简介:自1984年创建以来,开发区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本文以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在划定其发展方向区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法对其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表2,参3.

  • 标签: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
  • 简介:根据2016年广西防城江流域干流及支流18个采样点(6个参照点,12个受损点)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对18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防城江流域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由总物种数、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三目的种类数(Ephemeroptera,PlecopteraandTrichoptera,EPT)、粘食者种类数、蜉蝣目数量所占百分比、敏感类群数量所占百分比等5个指数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入选生物参数量纲,计算其B-IBI值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标赋分值(BIBr).结果表明,在18个采样点中,BIBr分值在90分以上的样点有9个,80分~90分之间的样点有2个,70分~80分之间和60分~70分之间的样点各有1个,未达到60分的样点有5个.BIBr分值80分以上的样点主要分布在支流(如那东、边岭、黄霜江、那周村、屯蓬、王子城)和干流上游少数几个样点(如扶隆乡、那阮坪、米中),而下游接近河口部分的几个采样断面均较低,木头滩断面的分值更在10分以下.

  • 标签: 生物评价 河流 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防城江流域 健康状况
  • 简介:在淮河流域安徽段某区域采集了3个地表水样和12个地下水样,通过大型溞急性毒性(活动抑制)、微核及SOS/umu试验,分析了这些水样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测试中,该区域地表水及大部分地下水的急性毒性均未超过USEPA废水排放毒性的控制要求(0.3TU),有2个位点的地下水样毒性当量为0.31TU,超过限值;经t-test分析,地表水的急性毒性显著高于地下水。SOS/umu检测中,2个地表水样和7个地下水样的结果呈阳性,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其诱导率IR在(2.20±0.063)~(3.36±0.067)之间,对应的致癌风险P基本处在10-6~10-7水平。微核检测结果表明,3个地表水样具有较严重的染色体损伤效应,9个地下水样表现为阴性。总之,该区域地表水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对较高;部分浅层地下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但仍可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而深层地下水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性效应。研究为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信息。

  • 标签: 大型溞 成组生物毒性 微核 SOS/UMU 淮河流域
  • 简介:划分生态功能区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需要.黑龙江是中俄界河,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根据生态环境规划暂行规程,结合界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植被、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敏感性等,对黑龙江流域界河段进行了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并对划分的合理性及各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方向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国际河流 黑龙江(阿穆尔河) 生态功能区 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