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环境基准是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国家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主要是依据特定对象在环境介质中的暴露数据,以及与环境要素的剂量效应关系数据,通过科学判断得出的,涉及环境化学、毒理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生物学和风险评估等前沿学科领域.国家环境基准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环境基准研究的学科特点和国际前沿,结合国家科技需求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环境基准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1)环境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2)环境基准基础数据库;3)基准目标污染物的筛选甄别和优先排序技术;4)水体营养物基准;5)生物测试与毒性评价技术;6)人体暴露评价理论与相关技术;7)环境基准的审核和校对;8)环境基准与标准转化理论及其对环境管理支撑技术.本文从环境基准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与环境基准研究紧密相关的8个重点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未来重点研究内容.同时指出,这些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基准研究的根本,未来环境基准的长期战略发展必将是建立在各个重要方向长足发展的基础之上,环境基准研究也必带动这些方向的共同蓬勃发展,为环境地球化学、毒理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发展注入活力.

  • 标签: 环境基准 理论方法学 污染物筛选甄别 生态功能分区 毒性技术 暴露评价
  • 简介:为探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传递效应,选择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和大型溞(Daphniamagna)为研究对象,开展蛋白核小球藻对NP的富集效应实验,及NP在蛋白核小球藻和大型溞体内的传递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P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半数效应浓度(96h-EC50)为3.13mg·L-1,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NP对大型溞的48h半数效应浓度(48h-LC50)为37.41μg·L-1,属于高毒类化合物。蛋白核小球藻暴露于0.05mg·L-1NP4h后,其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144.93,富集量为252.2μg·g-1,在12h内对NP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最高达12053.64,富集量为1181.73μg·g-1。以0.05mg·L-1NP中暴露4h后的蛋白核小球藻为饵料投喂大型溞7d后,大型溞体内NP富集量最高达3.6μg·g-1。0.05mg·L-1NP直接暴露组大型溞暴露10d后,大型溞体内NP富集量最高达4.02μg·g-1。蛋白核小球藻对NP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能够通过摄食过程将NP传递到大型溞,经传递的NP能够显著抑制大型溞的生长、繁殖、摄食等生命活动。论文为评估NP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污染风险和富集传递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多还原

  • 标签: 壬基酚 蛋白核小球藻 大型溞 综合毒性 富集传递效应
  • 简介:2008年8月7日。通州。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节日气氛。位于通州区东关大桥北侧,南临通胡路,拥有千年历史,富于悠悠文化古韵的京杭大运河城市段,迎来了它历史上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水上传递盛典。

  • 标签: 通州区 传递 火炬 北京市 安保 平安
  • 简介:在研究大量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秦皇岛地区存在以断裂构造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地下热水,区内地下热水的赋存受区域构造、断裂活动、盖层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热资源分布及热储特征,提出秦皇岛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可优先考虑的方向:抚宁县温泉堡、北戴河机场、卢龙县刘田各庄乡赵官庄、黄金海岸及北戴河新城七里海团组。

  • 标签: 地热资源 地质构造 活动断裂 裂隙热水 孔隙热水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在面临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与环境保护挑战的背景下,新能源技术的崛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而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新能源的顺利并网和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继电保护与新能源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提高继电保护技术在新能源环境下的适应性。

  • 标签: 继电保护技术 新能源环境 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维护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至新的层次,目前在全球国家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当从全方位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出发点,通过围绕全方面的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对我国目前阶段推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分析,并基于清单式环境管理模式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我国生态环保治理向空间管控的转变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新时代 环境影响评价 导则
  • 简介:  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变频器作为电力传动和控制系统的核心元件,其性能的优化提升与检测技术的革新研究正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概述了变频器的基本运行原理及其主要类型,随后深入剖析了当前变频器性能优化的各种策略和技术手段,同时详细解析了变频器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最后,本文针对未来的研究前景给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方向建议。

  • 标签:   变频器 性能优化 检测技术 控制策略 故障诊断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肇基于195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学,其前身可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长春三中和松北五省联中,至今已经走过了68个春秋,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元晖先生,现任校长为邵志豪博士。多年以来,学校以"实验性、研究型"的办学特色逐渐跻身于全国知名重点中学行列,成为首批"吉林省示范性高中"。

  • 标签: 东北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校园 和谐文化 教育部直属高校
  • 简介: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国际性通讯社对当今世界新闻信息传播仍起到主渠道作用。突发事件报道是中外通讯社重要的角力场,也是外国通讯社借机抹黑和歪曲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对中外六大国际性通讯社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文字报道进行梳理和编码,着重分析了六大通讯社有关报道的总体情况。本研究发现,中外通讯社对沉船事件基本情况均积极关注,但在报道体裁、报道数量、关注焦点、人物主体、消息源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中外通讯社在报道立场上的本质区别。建议政府部门应做好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从情绪管理和公共关系维护的角度影响媒体报道,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和专业规范约束不负责任的报道。

  • 标签: 东方之星 通讯社 消息源 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机电自动化制造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各类机械设备的功能不断完善,并实现了较为理想的自动化应用,这对于提高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使机械设备制造业始终保持了足够的先进性,不仅能够为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促进全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本文分析了机电工程技术应用中所体现出的问题,研究了机电工程技术在各行业中的自动化应用。

  • 标签: 机电工程技术 应用 自动化 问题
  • 简介:摘要:在自动化技术协助下,机械生产企业能够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从而有效降低机械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与传统机械生产技术相比,自动化技术对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当下,我国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技术虽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基于此,我国机械生产企业必须提高对自动化技术的重视,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研发的投入,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将自动化生产管理理念与技术有机融合,从而提升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水平。

  • 标签: 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发展
  • 简介:摘要:机电自动化技术对机械生产的成本和加工效率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应用的安全性也在企业的人工方面起到减少资源投入的作用,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性为产品质量也带来了保障。在促进机械发展的同时,应当提高专业技能并加强更多先进技术的引入。本文分析了机电工程技术及自动化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方向

  • 标签: 机电工程技术 自动化 优化方向
  • 简介:1984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简称FEMA)和全美行政院校联合会(NationalAssociationofSchoolsofPublicAffairsandAdministration,简称NASPAA)合作培养了一批专注于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其目的是创建一个囊括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体(Community),帮助各级应急管理者在面对愈来愈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虽然财政支持力量薄弱,但是NASPAA和FEMA的行动引领了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改革.本文首先回顾了自1984工作坊以来FEMA经历的变革,随后在公共行政语境下探讨NASPAA和FEMA的研究员在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影响.

  • 标签: 公共行政 应急管理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 简介:摘要:通过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设备中,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机械设备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有效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为了促进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机械设备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科学应用。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 标签: 机械设备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应用 发展方向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的需要越来越大,电力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都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在电力系统的开发及建设等过程,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电力系统提供的电能是社会运转的基础,通过对电力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可以提升社会运转的效率,并不断创造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电力系统主要由主网和配网两部分组成,主网系统负责电力的调配,配网系统负责将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二者的效率都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需要对主网和配网的运行进行自动化升级。运用自动化技术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

  • 标签: 电力系统 主网调度 配网运行 自动化 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