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压气机静叶调节数字电子控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简要阐述了该控制的硬件结构、软件架构,着重介绍了静叶调节数字电子控制硬、软件设计及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该控制在某压气机试验中得到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控制精度高、响应快、控制效果较好。

  • 标签: 压气机 静叶调节 控制器 航空发动机 试验
  • 简介:直升机作为一种特殊的飞行,其非线性运动特性强,稳定性差,各通道的耦合性严重。针对直升机的特点,将非线性反馈线性的方法运用到直升机的控制中,通过该方法得到解耦的直升机伪线性模型,采用经典的LQR线性最优二次型设计方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满足控制要求。

  • 标签: 反馈线性化 伪线性模型 LQR 无人直升机
  • 简介:针对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壁型槽复杂、加工效率低和质量不稳定的难题,利用加工中心数字仿真技术,对加工中心整体装配建模,进行数字加工工艺过程整体仿真,研究五轴棒铣刀加工技术,革新了原有的螺旋槽片铣刀加工工艺方案,提出薄壁螺旋槽燃烧室内壁零件加工中心高效加工工艺技术方案,加工质量显著提高,加工效率提高近3倍,工艺改进后的零件经过装配热试车考核满足要求.

  • 标签: 燃烧室内壁 数字化加工 数字仿真 加工效率
  • 简介:为提高航空发动机某工作点的模型精度,并拓宽航空发动机在该工作点控制包线的范围,可应用非线性模型来描述该工作点的动态过程。基于该非线性模型,首先应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设计出一组控制,然后应用广义Gronwall-Bellman引理的方法完成该控制性能验证。仿真研究表明:系统响应速度快,能有效抑制干扰,具有良好的跟踪性和鲁棒性,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控制器 非线性模型 非线性控制 LYAPUNOV理论 广义Gronwall-Bellman引理
  • 简介:对基于CATIA、VPM的结构三维数字设计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CATIA三维数字样机定义、VPM数据管理、三维标注及标准件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探索实现结构三维数字设计的具体技术流程。

  • 标签: CATIA VPM 三维数字化设计
  • 简介:为了适应液体火箭发动机组合件试车振动与脉冲载荷大、空间尺寸变化大、试验参数调整幅度大及热环境复杂等特点,组合件的试车架需要在复杂力热环境下具备快速调整能力,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组合件试车架的数字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了虚拟装配与三维设计、模块组件设计,可靠性设计及优化设计等内容。利用Pro-E三维建模实现了虚拟装配,确保支撑结构的合理可靠;模块设计方法的应用提高了设计效率与结构快速适应性;结构强度计算应用有限元静态仿真及模态分析方法,解决了快速脉冲及振动载荷环境下的可靠性设计;通过一维搜索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热管道支撑结构的优化设计。该方法已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某滚控装置的试车架设计中,同时为类似形式组合件试验试车架设计提供了参考。

  • 标签: 试车架设计 组合件 脉动冲击载荷 仿真分析 模块化设计 热应力
  • 简介:为满足各型号发动机对冷调试验的设计要求,利用可编程控制准确的时序控制.在水试状态下考核发动机流量调节、换向阀、发生燃料阀的工作协调性。验证调节转级时发生点火路和推力室点火路的充填特性,获得了流量调节和换向阀的工作特性参数。为各型号发动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可编程控制器 发动机冷调试验 应用技术
  • 简介:为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水击压力测量的自动程序,在充分研究参数特点和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微机和高速采集器件组成数字测量系统,并开发应用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传感校验以及检查等功能。大量系统试验和试车实测表明,系统水击压力测量不确定度为3%,时间测量精度达到0.02%,其性能满足试车的一般要求,能够承担水击压力和试车程序的测量任务。

  • 标签: 发动机试车 水击压力 数字化测量 应用程序
  • 简介:为了创新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模式,提高数字设计与制造水平,某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采用了三维数字协同设计模式。采用自顶向下设计模式和多层骨架方案,建立了发动机骨架模型,实现了无纸化接口协调;基于模型定义技术,将设计、工艺、材料和制造等相关信息全部包含在三维模型中,用三维模型完全取代了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二维图纸;通过建立IPT开展协同设计,工艺人员并行介入产品设计流程,提前了解产品结构、开展工装设计和工艺模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数字协同设计可显著提高发动机研制效率,缩短研制周期,并为三维数字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数字化协同设计 自顶向下设计模式 骨架模型 模型定义技术 IPT
  • 简介: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速变参数测量以往一直采用模拟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发展,速变参数测量已经过渡到数字测量方式.本文就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速变参数测量和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一体数字测量与处理,经常遇到的若干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 标签: 速变参数测量 数据处理 实时分析.
  • 简介:飞行纪录是现代军机相当重要的航电装备,特别是对教练机来说,对这项装备对其功能的发挥有相当关键性的影响。韩国在研发出T-50教练机后,需要一种全程型纪录来匹配,经过数年终于研发出空用数字影像纪录(AirborneDigitalVideoRecorder,ADVR)。

  • 标签: 数字影像 装备 航电 RECORDER Digital VIDEO
  • 简介:在飞机结构地面静强度试验时,为了模拟飞机的机舱、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通常会对机身、油箱或机身的一段(曲板)进行气体充压的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研制的GCS-数字式气压控制系统满足了这一要求。本文详细描述了系统结构、功能、硬件以及软件。

  • 标签: 地面静强度试验 压力变送器 数字闭环控制 电控气动比例阀 充压
  • 简介:以高空台抽气系统补气量的调节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调节系统响应慢、调节时间长等缺点,利用GE90-70PLC中数字PID功能开展了优化调节控制的研究。阐述了输入量偏差信号的处理方法、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结果。通过在MATLAB中的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原控制系统,基于PLC数字PID控制的系统性能更优,系统响应更快、更稳定,并且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 标签: PID调节器 PLC 补气量 压气机 控制系统
  • 简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元件的频率自适应动力吸振,通过施加预应力改变结构弹性元件的刚度,实现了频率在线可调,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其振动控制频段。为了验证吸振的振动控制效果,选取典型飞机壁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频率自适应动力吸振的设计可行有效,在其设计频率处能有效的控制壁板振动,大大提高了工程应用价值。

  • 标签: 压电元件 变刚度 动力吸振器 振动控制
  • 简介:空间航天的推进装置,因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在历史上就趋于专业.这些技术要求往往不适用于地面系统.这些特殊要求包括:安全性-推进剂常常是较危险的,如有毒、有害、易燃或压力高等;特殊的环境-热环境、机械环境、辐射和失重状态;可靠性-一旦进入轨道,就不可能再有机会更换出了故障的装置.推进系统装置可分为两类:推进剂贮箱和火箭推力.它们除了应用于空间技术,在其它方面并无用处.因此"商用成品"(COTS)的思维似乎不太合适.然而,通过工程改进推进系统,COTS在材料和加工方面可降低成本和风险.本文将描述推进装置的典型应用并介绍萨里太空中心是如何使用COTS理念的.推进系统的管路是由各种用电子和机械控制的电磁阀、压力传感、压力调节、过滤器和温度传感等构成.它们既可作为空间项目的特殊工程进行研制,也可采用COTS作为航天设备的替代产品,萨里太空中心侧重于后者.通过有所创新的系统设计,COTS装置完全可以使用.

  • 标签: 小型航天器 低成本 推进装置
  • 简介:某型飞机环控系统空气散热性能试验的管路出口排气总声压级达到了130dB,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依据小孔喷注消声原理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小孔消声。该消声适用于高流速、高低温环境,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降噪性,可为其他管路气流噪声的消声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消声器 试验 噪声控制
  • 简介:将发动机热端部件一弯曲混合管埋入尾机身模型内部并引入旋翼下洗气流与热排气强迫混合,这是一种新型的一体红外抑制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比较了波瓣喷管与旋翼下洗的混合流场,并且获得了不同旋翼下洗气流作用下模型壁面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表明:在弯曲混合管出口存在低压区,使得周围冷却气流在压差的驱动下被不断吸入混合;模型的红外辐射主要以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为主,随着旋翼下洗气流速度的增加,模型的红外辐射强度逐渐降低。

  • 标签: 隐身技术 波瓣喷管 弯曲混合管 红外抑制器
  • 简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氧腔内部流动,详细分析了氧腔内部的三维流动特性。从压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喷嘴流量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并据此对发生结构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喷嘴流量分配均匀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 标签: 燃气发生器 氧腔 流动特性 流量分配
  • 简介:阿丽安5型火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鉴定飞行试验的成功是欧洲未来太空运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型运载和它的演变型将在后十年的航天发射市场占据领导角色.进一步的改进需要有突破性的设计概念变革;只有以部分或全部可重复使用性为基础,才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预计在2015年左右阿丽安5的后继型必定可重复使用.相应地,所需的几项新技术主要涉及气动热力学、先进结构和材料、可重复使用动力系统,健康诊断系统等.为此,ESA已建议未来运载技术计划(FLTP)的目标是:确认运载可重复使用性的优势;鉴别、开发和评估新一代低成本运载研制所需的技术;精心编制地面和飞行试验与验证大纲,要求在运载研制阶段和进一步进行验证试验之前可达到足够的置信度;通过分析候选的运载方案及技术研究项目的综合。为拟于2007年启动的下一代运载的欧洲研究计划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FLTP的目的在于借助于三项中心工作解决以上问题:系统概念研究技术开发地面及飞行验证试验技术要求在对未来任何欧洲主要新型运载研制作决定之前,第一阶段持续三年时间的一项两阶段研究计划将会获得对未来运载系统构型、可行性和总体优势的清晰了解.

  • 标签: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动力系统 欧洲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