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以正十八胺为核的1.0代超支化大分子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长链烷基和2个受阻酚基团的新型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的最佳合成体系为:3,5-丙酰氯为酰化、K_2CO_3为缚酸、苯和水为反应溶剂.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的最佳合成条件为:3,5-丙酰氯与1.0代超支化大分子的物质的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h、体系苯与水体积比为6∶1、3,5-丙酰氯与缚酸K_2CO_3的物质的量比为1∶1,在此条件下,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的收率高达75.5%.FT-IR和1HNMR证实了合成抗氧化的化学结构与其理论结构相符.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在聚乙烯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优于抗氧化1076,且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抗氧化性能增强.

  • 标签: 超支化大分子 受阻酚 抗氧化剂 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 抗氧化性能
  • 简介:Ni/Al2O3催化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是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的。考察了催化的床层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原料气配比对催化积炭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炭速率随催化床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70℃时,积炭速率骤增:积炭总是发生在催化床层的下段;若空速超过3.0×105h-1,积炭速率随空速增加而明显降低。从FTIR实验结果可知,吸附在Ni/Al2O3催化表面上的CO,一部分歧化生成了CO2和C。综上所述,催化表面积炭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反应:2CO→C+CO2,CO+H2 =C+H2O

  • 标签: 甲烷氧化 合成气 积炭 炭生成反应
  • 简介:讨论并比较了由2,6-二叔丁基苯酚、甲醛和均三甲苯合成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抗氧剂330)的各种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并介绍了抗氧剂330的基本性质。

  • 标签: 抗氧剂 均三甲苯 苯酚
  • 简介: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是一新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其感度较HMX的低,能量较HMX的高,与CL-20的相当。文中对DNTF及其中间体3-氨基-4-酰胺肟基呋咱(AAOF),3-氨基-4-酰氯肟基呋咱(ACOF),3,4-二(氨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ATF)及其异构体3,6-二(3'-氨基呋咱基-4-基)-1,4-二氧杂-2,5-二氮杂环己-2,5-二烯(BADDD)的合成,表征和主要的物化和炸药性能进行了报道。

  • 标签: DNTF 表征 合成 高能量密度化合物 氧化呋咱 CL-20
  • 简介:介绍了当前高功率微波(highpowermicrowave,HPM)能量合成和功率合成的研究进展,并思考了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方向。能量合成的关键在于HPM合成器,基于过模圆波导TM01模式滤波器的HPM合成器,能实现两路微波信号的同极化通道合路,并有效提高合成器的功率容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滤波器及合成器网络,能够实现HPM多波段、多频率工作,或产生拍波。功率合成的关键在于对单个HPM微波源的频率和相位的控制。基于小信号相位牵引的新方法,实现了GW量级的HPM相位控制,注入功率比接近-43dB;同时,结合强流电子束加速器的同步控制、大功率固态注入源及相控阵天线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这些研究可为HPM源空间功率合成技术奠定基础。

  • 标签: 高功率微波 微波合成 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 锁频锁相 相位控制
  • 简介:实验研究了水滴在冷表面结冰结霜,以及合成热射流除霜除冰过程.实验中采用-30.0℃的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制冷源,将水滴滴在半导体制冷片的标定位置,在水滴完全结冰结霜且形态不再改变后,合成热射流激励器工作.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并记录合成热射流除霜除冰的整个过程.结果显示:合成热射流能够完全除去结霜冰滴表面的霜,并且能将凝固水滴完全融化为透明的水滴.并且与合成双射流除霜效果相比,合成热射流的除霜速度极大增加,并且完全除霜后,冰滴的高度比合成双射流除霜减少20%.

  • 标签: 合成热射流 水滴 除冰 除霜 对流换热
  • 简介:将热分解法应用于费-托合成模型催化的设计合成,并对一系列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搅拌速率和升温速率都对催化的分散度和颗粒的均一性有很大的影响.前驱体与载体比过大会导致颗粒致密堆叠,过小会导致颗粒过于分散.搅拌速率过慢会导致部分颗粒不依附载体生长,导致团聚;而转速过快会导致部分小颗粒形成大团簇.另一方面,升温速率会明显影响颗粒在载体上的成核结晶,进而影响颗粒的粒径大小,颗粒粒径会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为0.024,搅拌速率为1800r/min,升温速率为8℃/min时,催化分散良好,粒径为16.9nm,催化负载量为11%,将此催化进行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测试发现催化在210℃,1.0MPa时转化率达到28.5%,C5+选择性达到85.5%,反应后催化形貌与结构得到了保持.

  • 标签: 费-托合成 模型催化剂 氧化亚钴 碳球 纳米颗粒
  • 简介:首先研究制备了Fe3O4和SO4^2ˉ-TiO2固体酸催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共沉淀和浸渍的方法制备了磁性和超细SO4^2ˉ-TiO2-Fe3O4固体酸催化。利用XRD,TEM和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证实该催化具有较小的粒度,较高的磁性表现。在乙酸丁酯合成反应中SO4^2ˉ-TiO2-Fe3O4展示了很高的催化活性(酯化率可达82.7%),而且利用Fe3O4的磁性可对催化进行分离和回收.

  • 标签: 磁性 纳米 固体酸 催化剂
  • 简介:首次在温和条件下,用在传统微孔沸石合成中常作为导向的乙二胺或1,6-己二胺替代NaOH作催化合成出SiO2基中孔MCM-41分子筛。合成样品用XRD和N2吸附等温线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这种替代,使相应合成样品及焙烧样品的中孔骨架结构的有序度明显提高。在XRD图中四个衍射峰清晰可辨,是典型的六方紧密堆积,晶胞参数a0分别为4.11nm和3.75nm,且d100值随所用胺分子中碳链的增长逐渐从3.56nm减少到3.24nm,同时产物孔径由中孔转变为微孔。更多还原

  • 标签: MCM-41 乙二胺 1 6-己二胺 合成 表征
  • 简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本案例的执教教师试尝"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的主要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并上台展示。课堂教学中,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习目标问题的驱动下,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在探索中高效的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 标签: 高中物理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案例
  • 简介:以溶剂热方法首次合成了橄榄石相的磷酸亚铁锂,并以水热法为参照.使用XRD,TEM和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呈球形或多面体状.而水热法制各的颗粒则由纤维状成长为菱形.两种方法产物的形状差异可能是由于溶剂热反应体系中较高的压力抑制了纤维态晶体的产生.溶剂热法和灼烧都有利于磷酸亚铁锂晶相发育.

  • 标签: 磷酸亚铁锂 水热 溶剂热
  • 简介:在低速来流条件下,针对前缘位置嵌有合成射流/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机翼的水滴撞击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Euler气液两相模型和欧拉壁面液膜(Eulerianwallfilm,EWF)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合成射流或合成双射流的主动控制下,阻挡了机翼前缘等积冰重点防护区域内的水滴撞击,从而大幅降低了该区域的结冰强度.其机理是:在高频合成射流的作用下,机翼前缘上游附近形成了一对稳定的闭合回流区,形成了水滴的“真空区域由于回流区内部水滴速度和质量分数较低,改变了机翼前缘水滴运动轨迹和水滴收集率分布,能够减少机翼前缘结冰程度并改变冰形,起到了虚拟气动外形的作用.

  • 标签: 合成双射流 水滴撞击特性 虚拟气动外形 防除冰 流动控制
  • 简介:抗氧剂和抗臭氧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类别之一。本资料为《化工百科全书》主词条之一,文中对抗氧剂和抗臭氧进行了科学完整的介绍,对该类产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介绍了相关工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抗臭氧剂 抗氧剂 产品类别 精细化工 百科全书 发展趋势
  • 简介:硅橡胶海绵的制备主要有化学发泡成型和物理成孔成型两种方法,但采用物理成孔成型后必须除去橡胶中包含的成孔以制得海绵材料。成孔可分为易溶性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小分子易溶有机物,采用水浸泡的方式可以将成孔溶析出来得到泡孔。一般来说为缩短工艺时间,简化工艺流程,可采取提高水温、加快换水频率以加快成孔溶析速度。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成孔剂 硅橡胶海绵 工艺流程
  • 简介:采用原位合成法,使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5)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做为模板,在中性条件下合成W-MSU-1和W-MSU-2介孔分子筛,合成中使用乙酰丙酮(HAcac)作为助剂,考察其对介孔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低温N2吸附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有助于介孔的形成,助剂的使用提高了孔的结构参数.

  • 标签: 原位合成 负载型分子筛 MSU系列
  • 简介:水溶性高分子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己广泛用在药物合成、作血浆替代物和药物输运载体。自1968年Heskins发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水溶液具有最低临界溶液温度的特性以来,热敏高分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聚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热敏高分子因其独特的温度敏感性还可应用于控制释放、酶的固化、循环吸收和免疫分析等领域,这种高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一个固定的较低相转变温度(约30-31℃),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其溶解度会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在高温时溶解度降低。

  • 标签: 药物合成 PNIPAAM 热敏性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DTPA 水溶性高分子
  • 简介:本文通过用双踪示波器来观察李萨如图形和'拍'现象,加深学生对两种特殊形式的简谐振动合成的理解.

  • 标签: 李萨如图形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