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河流最小生态流量是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时需要保障的河道内最小流量,也称生态基流。常用的确定方法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等,水文学方法主要有六种。本文利用水文学方法对党河干流最小生态流量进行了探析,并对各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选用,最终确定了党河干流最小生态流量。

  • 标签: 最小生态流量 水文学方法 生态需水量 Qp法 频率曲线法 Tennant法
  • 简介:中国古建筑,特别是古庙宇、园林、民居等建筑的设计思想以及建造技术,都能尽量做到选址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同时考虑了按省工省料的思想进行运作,符合节能省时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古建筑在明清时期的设计思想与建造技术要比唐宋时期臻于完善,"设计法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不同时期的建筑物的建造特点,唐宋时代至明清时代的400多年间,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使建筑结构与建造发生了很大改进。

  • 标签: 古建筑 和谐性特征 最小作用量原理 斗拱
  • 简介:系统科学发展到今天,关于它的哲学问题与哲学理论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根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系统哲学及其数学原理的研究,不难看出系统哲学的基本数学原理正是最小作用量原理。通过对最小作用量原理发展史的梳理,也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神学秉承的目的论观点与无神论的冲突。这种冲突在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框架内可以通过重新解释亚里士多德内在目的论的方法得到比较好的调和,最终得到的则是系统哲学、最小作用量原理和内在目的论协调一致的理论结构。

  • 标签: 系统哲学 最小作用量原理 目的论 自然神学
  • 简介:采用数值仿真、曲线拟合和归纳的方法,建立了大规模NW小世界和BA无标度网络的Laplace矩阵最小非零特征值的近似计算公式,并且给出一些简单的应用。

  • 标签: 复杂网络 LAPLACIAN矩阵 特征值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变频器以其节能、可靠、高效的特性应用到了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中,但是其运行时产生的高次谐波也会干扰周围设备的运行。因此本文介绍了变频器应用系统中干扰产生的来源及其传播途径,提出了抗干扰的抑制措施。

  • 标签: 变频器 干扰 抑制
  • 简介:基于网络论坛中用户行为的异质性和病毒传播的SEIR模型,提出了面向网络论坛的SEIR谣言传播模型.首先根据模型在非均匀网络中的平均场方程,推导网络论坛中谣言传播的临界阈值,表明在谣言传播率有限的情况下,增加用户间的信任机制可以有效抑制谣言在网络中的传播;然后通过仿真与数值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及信任机制的引入能够有效降低谣言的影响力、传播速率和影响范围;最后结合仿真与数值分析的结论和网络论坛用户间的高影响力有限信任关系,给出了抑制谣言传播的高影响力用户免疫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与传统的免疫策略相比能够取得更好的谣言抑制效果.

  • 标签: 网络论坛 谣言传播 SEIR模型 非均匀网络 信任机制 高影响力用户免疫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成都地区2005-2014年的日降水资料,2010-2014年每小时降水数据,2013-2014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数据,对成都市不同量级降水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降雨量 降水日数 大气污染物 特征分析
  • 简介:对心脏组织中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的抑制进行了研究。因为有多种方法可以改变心脏组织的扩散系数,因此提出用提高扩散系数的方法来抑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并采用不交替和交替两种方式改变扩散系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控制参数下,以不交替方式提高扩散系数可以有效抑制螺旋波,但不能有效抑制时空混沌,因为控制效果依赖控制时机;采用交替方式提高扩散系数可有效抑制时空混沌,发现螺旋波和时空混沌被抑制是由于均匀介质中出现了传导障碍的缘故。

  • 标签: 螺旋波 时空混沌 扩散系数
  • 简介:针对大量现实系统中多种信息传播并存,且不同传播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现象,以复杂网络为系统模型,采用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相关理论,对同一系统中多信息传播并存情况下的传播模型和传播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关性质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针对多信息传播并存过程中相互抑制作用,给出多信息传播的SIn模型。以仿真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确认该模型对模拟和预测多种信息传播并存系统动力学行为是有效的。

  • 标签: 复杂网络 多信息传播模型 传播动力学
  • 简介:采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脏组织中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针对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单纯减少钙离子流的最大电导率不能达到控制目的,提出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调制钙离子流的最大电导率,使之按行波方式变化。在钙电导率按行波方式变化下,观察到时空混沌转变成螺旋波的现象,对控制机制作了简要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选取控制参数下,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抑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使系统回到静息态。

  • 标签: 螺旋波 时空混沌 钙电导 行波调制
  • 简介:摘要细颗粒物浓度是决定大气能见度的关键因子,利用2013年11月1日~2014年3月31日期间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逐时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监测数据以及温江站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大气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成都市能见度水平整体较低,2000m以下和2000m-3000m的样本数分别为1335、542,共占有效样本数的71%;(2)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大气能见度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利用Mie散射理论,构建了大气能见度与PM2.5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基于幂函数分别在RH<70%、70%≤RH<80%以及80%≤RH<90%三种相对湿度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拟合研究,对应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1、-0.47、-0.52。

  • 标签: 成都市 大气能见度 相对湿度 PM2.5质量浓度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