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陕甘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区域。从城乡规划与建设的视角对该时期的相关史料进行挖掘梳理,利用现代规划手法,以边区城镇体系为切入点,对当时的城镇体系规划与建设进行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受困于当时艰苦的战时环境和多变的管辖范围,边区虽未颁布系统明确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文件,但通过一系列施政方针的颁布与实施,利用有限条件,进行了大量城镇建设工作,培育了新的集镇乡村,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城镇化转移,重构了边区产业空间布局,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城镇体系雏形。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时期与地域,陕甘边区城镇体系规划与建设的整体构想具有应对战时需求的典型特征,这些规划建设工作,一方面巩固了抗日战争时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基础,有力支持了作战行动;另一方面也对后续接管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胆试验与探索,具有一定的先行引导作用。今天陕甘老区的城镇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当时建设的延续与发展。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城镇体系 城乡规划史
  • 简介:从1939年到1949年,陕甘边区曾数次独立举行对黄帝与成吉思汗的祭祀典礼。这两项祭礼不同于明清时期的帝王陵寝祭礼,而是被设计成象征威权体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代政治仪式。经过数年延续,二者成为新的革命礼仪传统。其所展示的操演策略与社会动员技术主要模仿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仪式。在对黄帝、成吉思汗的符号建构与仪式象征的运用上,边区与南京国民政府始终存在竞争态势,其实质在于两党政权正当性的冲突与对抗。在国共两党的政治弈局中,边区的成吉思汗祭礼有力增进了蒙古族对中共政权的认同感,而黄帝祭礼则生动展演了中共的民族主义策略与威权政治体制。这两种祭礼的运用,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共在局部执政时对政治进行仪式化运作的机制与效能。

  • 标签: 仪式 政治祭祀 黄帝 成吉思汗 陕甘宁边区政府
  • 简介:在人们研究、收藏二十世纪上半叶即习称民国时期中国陶瓷时,关注的是景德镇产各种仿古瓷、新品种瓷及名家名作如“珠山八友”瓷。这一时期有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瓷器迄今还鲜为人知,那就是陕甘边区生产的独具风格的瓷器。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瓷器 文化传统 形制 文物考古
  • 简介:1947年7月底,习仲勋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和陇东、三边战役后,中共中央小河会议决定让他回西北局主持工作,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领导陕甘边区土地改革。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习仲勋 《中国土地法大纲》 纠偏 土改 组织指挥
  • 简介:提到儿童节,大家不约而同地会想到"六一"。但在1942年4月4日的陕甘边区,这天儿童们欢欣鼓舞,庆贺着"四四"儿童节的到来,中央党报《解放日报》还专门刊登了毛泽东为儿童节的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儿童节 《解放日报》 中央党报 毛泽东 新中国
  • 简介: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从此这个革命根据地就成为全国革命的大本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陕甘根据地改称陕甘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边区,既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也不愧为坚决肃清烟毒祸害的全国禁烟模范区。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 简介:盐池县地处陕、甘、宁、绥四省交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和文化教育十分落后。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了盐池县,并在这里建立了红色政权,抗战时期,盐池县成为陕甘边区的一部分,隶属三边分区。盐池县委和政府在努力发展经济,保卫边区的同时,十分注重文化教育事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文化教育,不仅使广大群众学到了文化知识,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盐池县 文化教育事业 社会文化教育 自然环境 红色政权
  • 简介:陕甘边区时期,党中央和边区对文物保护事业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了陕甘边区文物保护事业健康有序的开展,文物保护和征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建国以后西北地区文物征集热潮的兴起,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文物保护 事业
  • 简介:陕甘边区地处西北,荒凉贫困,“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文化落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唯一保存下来的根据地,西安事变前后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抗战初期,边区维持3万军政人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民政府发给的“抗日军饷”、国内外捐款及征收的赋税。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抗战初期 贸易政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食盐 经济落后
  • 简介:抗日根据地的代耕是根据地政权实行的帮助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不足的抗工属和退伍军人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的制度。在陕甘边区,它是诸多优抗措施中最中心的方式。边区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细则,制定了代耕原则、代耕办法、代耕方式及加强代耕的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等措施。代耕的实施,对改善抗工属及退伍军人的生活,稳定军心,激励士气乃至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边区的代耕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政治特征和全民性、长期性等时代特色。

  • 标签: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代耕 抗工属 退伍军人
  • 简介:江泽民总书记在1989年9月视察延安期间,于9月10日参观了陕甘边区货币展览。江泽民同志称赞这个展览“办得很好”,并说“让广大群众看一看,很有必要”。总书记参观货币展览,给了延安广大群众和全国的金融、货币工作

  • 标签: 人公
  • 简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其目的是努力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早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就先后向全党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腐化分子的通知》和《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之后,红军经过艰苦的长征,终于在陕北有了一个“落脚点”,又经过西征,扩大为陕甘革命根据地。1937年9月,随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廉政建设 抗战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 简介:11月21日,为落实《陕甘边区志(1935-1948)》终审稿审读会议事宜,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史天社来宁与宁夏地方志办公室座谈。宁夏社科院副院长刘天明、宁夏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明鹏及区志办有关人员,宁夏地方史志专家张树林参加会议。座谈会上,大家围绕盐池县在陕甘边区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等内容作了发言。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座谈会 宁夏 审读 审稿 办公室
  • 简介:盐池县是陕甘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盐池县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陕甘边区的经济支柱,是抗日和反摩擦的前哨阵地,也是陕甘边区的对外窗口,为抗战胜利和保卫陕甘边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盐池县 抗日民主根据地 经济支柱 历史贡献
  • 简介:民族问题是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始终,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我国有史以来。惟有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民族政策,探索出—条和谐民族关系的有效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

  • 标签: 马列主义 民族关系 民族理论 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代表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最近笔者在革命老区江苏泗洪收集到一张解放区公债,单面印刷,长171mm,宽123mm。上方“苏皖边区救灾公债券”,右边依次为编号、金额(华中币壹百圆整)及主席李一氓、副主席刘瑞龙、季方、韦悫、方毅署名。中间为填发机关(第七专员公署)和发行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左边为《条例》,其主要内容是:“本公债……完全用于赈济灾民……以三十五年粮赋收入为基金……分五百元、二百元、一百元、五十元四种……利息为月息二分……自填发日起三十五年十一月一日开始偿还……”票面正中钤有“苏皖边区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印”红色印鉴(图1)。

  • 标签: 边区政府 债券 革命老区 中华民国 发行时间 《条例》
  • 简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局的战略性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应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民族地区政的经济职能。

  • 标签: 民族地区 政府 经济职能
  • 简介:2008年5月28日,原州区人民政府区长吴万俊主持召开原州区第七次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区史志办负责人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汇报。会议决定编纂《原州区志》,由区史志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力争在两年内完成。这此编修《原州区志》是第二轮修志。

  • 标签: 政府常务会议 编纂工作 原州区 地方志工作 人民政府 会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