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1933年春,博古、洛甫、陈云(据我所知,他当时负责工会工作)和中央委员会机关的其他几个同志,动身去中央苏区。中央委员会在上海留下了一个上海局,先由康生领导,他前往莫斯科以后,由斯拉文和米茨克维奇领导。

  • 标签: 中央苏区 中央委员会 工会工作 莫斯科 上海 领导
  • 简介:川陕苏区又称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二大苏区。1932年12月11日夜,红四方面军胜利进入陕南上元观、私渡河、钟家沟,结束了历时两个月行程三千里的长途跋涉,开始筹划创建新根据地,标志川陕苏区的开端。1935年5月初,为打破"川陕会剿"接应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四川江油附近召开高级会议研究行动方针。

  • 标签: 川陕苏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川陕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 红四方面军 中央红军
  • 简介: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60多年后的今天,大田苏区那段真实的革命斗争史,即大田县1927年至1934年苏维埃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终于浮出水面。1929年初,在厦门求学的共产党员大田籍学生叶炎煌,受中共厦门区委的委派返回家乡——谢武乡(现在的谢洋、武陵)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支部书记林壮锟。这个事实的发现,把大田的建党时间从1937年前移到了1929年。

  • 标签: 苏区 革命斗争 苏维埃时期 1934年 1927年 大田县
  • 简介:闽西客家人出洋谋生由来已久。早在宋末,即有汀州人涉足马来半岛之南端一带,“因此,可引证汀江(旧鄞江)客家人在宋末已到了柔佛。”①此后,闽西人出国谋生络绎不绝。明成化十四年(1478)前,就有溪南里芦竹溪(今永定区仙师乡芦下坝)卢姓人出国谋生。当然,较成规模过番谋生应是始于明末清初。如永定古竹黄竹烟魏氏族人南渡谋生者就为数不少,“早在清朝初期,已有数以百计居民奔往印尼三马林达、泗水、雅加达、缅甸等地谋生。”

  • 标签: 闽西 创业 马来半岛 明末清初 清朝初期 客家人
  • 简介:中国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国家,但比起西方海洋强国来,无论从航海历史的悠久,还是从远洋航行所到达的海域看,都毫不逊色。中国人航海并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瀛洲之时,即寻找海外仙山及长生不老药的那次。据说徐福他们没有回来,流寓瀛洲。

  • 标签: 出海通道 对接 早期 闽西 航海历史 海外移民
  • 简介:雕版印刷业自唐开创,经过宋、元、明近千年时陕时缓的起伏发展,至清代康雍乾时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以官刻、私刻、坊刻为代表的三大刻书系统,都有了长足发展,尤其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的坊刻业发展势头相当迅猛。这一时期,全国比较著名的坊刻基地就有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广州、汀州四堡、抚州浒湾等,其中,以四堡书坊为代表的客家坊刻业,在全国坊刻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堡书坊以其书坊数量之多(大小书坊一百余家)、发行范围之深广(遍及南方11省109县市数以千计的乡村)、持续时间之长(延续至少二个半世纪以上),成为清代南方最大的坊刻基地,为著名学者郑振铎列为清代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 标签: 四堡 清代 考试经济 客家 雕版印刷业 闽西
  • 简介:本文通过运用史料查阅、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闽西武平县一个客家村落萧屋的家训及其现代性转化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客家萧屋经过几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家风家训,凝结了"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耕读为本"的持家方略、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等生活哲学和道德智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继续弘扬和继承传统的优良家庭美德和家风家训,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标签: 客家 家训 现代性转化 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