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也许是长江的闻名,游人忽视了上游金沙的风景;也许是在云南有众多的风光景点,吸引了太多的观光客;或者是金沙藏于深山,一直带着朦胧的面纱。对于金沙,我们了解的太少。不久前,我1门有机会走进了金沙

  • 标签: 金沙江 中国 云南 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 自然风光
  • 简介: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实际指挥下,驰骋折返于黔、川、滇三省边缘地带的高山峡谷、急流险川,在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迂回穿插、神出鬼没,不仅使蒋介石的围歼计划一再落空,而且多次反守为攻,兵临省城,令亲往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状,心神不宁.他哪曾想到,转战于赤水、乌江的红军,刹那间已震撼他的卧榻了.……

  • 标签: 云南巧 巧渡 渡金沙江
  • 简介:本文运用专家主观评估法,对影响金沙两岸藏区“超载”现象的各类因素进行了量化估算,并结合实地调查中的观察和相关文献中的讨论,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革牧区产权制度,才能有效地缓解“超载”现象?基本结论是:“使用权承包到户”只能解决利益的初始分配问题,并不能自动消除公地悲剧现象;只有“因地治宜”,尊重牧民根据“特定时空”的经验知识所进行的理性选择,产权制度的改革才可能实现其政策初衷。

  • 标签: 超载 产权制度 经验知识 理性选择
  • 简介:汉江,亦称汉水,又名襄河,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潘家山北侧一个岩洞之中,流经陕南秦巴山地至湖北,沿途汇合陕南褒河、川北汝河、鄂西北金钱河、堵河、丹江河、唐白河等溪河支流,经襄阳、宜城、钟祥、荆门、潜江、天门、仙桃、汉川、汉阳境,在汉口与汉阳之间注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十七万四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水襄阳以上两岸背山,下游地势子衍,差延六百五十余公里,自钟祥以下河道上宽下窄,迎流弯曲,多属险段。古代泄洪,“上有大泽口河分杀其势,下有两湖泊通畅其流”。其南北分支有三:一由潜江泽口(上名挡河,下称荆河)纳塞水由青滩回归江;二由潜江排沙渡(又称小泽口)纳襄水通荆河由饨口达江;三由天

  • 标签: 汉江 砌石护岸 天门 陕南秦巴山地 钟祥 保护农田
  • 简介:金沙遗址现已出土金、铜、玉、石、漆、骨等珍贵文物约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器和陶片以及100余根完整的象牙。其中出土玉器总量已达到2000余件,制作极为精细,是目前国内所有遗址中发现玉器最多的一处。玉器种类有戈、璋、钺、矛、剑、刀、凿、凹刃凿形器、斧、锛、琮、璧、环、镯、箍形器、人面形器、海贝形佩饰、多边形器、梯形器、椭圆形器、珠体形器、镂空饰件、绿松石珠管、玛瑙珠及大量的美石、磨石和特殊玉器等;器物种类繁多,个别玉器还是第一次出土,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玉器 工艺 珍贵文物 文化内涵 多边形
  • 简介:金沙遗址目前已出土铜器共470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35.69%。铜器数量多,品种较丰富。下面拟从铜器的类别、装饰与制作、文化内涵三个方面予以介绍。一、铜器的类别按器物学原理分类,首先将铜器分为几何形、像生形、彝盛形三大类。几何形器中按形制特点又可分为直方形和圆曲形两类,像生形中有人物形、动物形两类(表一)。

  • 标签: 铜器 金沙遗址 出土器物 文化内涵 人物 首先
  • 简介:<正>早年在碑刻普查中,于苏州胥门外接官厅建筑垃圾中发现一块“水则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该碑正面上刻“水则碑”三大字,下刻“七则,水在此极高日俱渰.六则,水在此稍高田渰.五则,水在此上中田渰.四则,水在此下中田渰.三则,水在此稍低田渰.二则,水在此极低田渰.一则,水在此高低田俱无恙”诸字样.

  • 标签: 博物馆 苏州碑刻 普查 胥江 官厅建筑 胥门
  • 简介:一、金沙小铜人像出土2001年在成都金沙遗址梅苑发现的一件青铜人像,通高19.6厘米。由于铜人站立在叉形的插座上,实际上高仅仅14.6厘米,只有铅笔那么长。铜人有着与三星堆众多铜人相同的手势,两臂抬至胸前,夸大的手掌圈成溜圆的环,于是成为两处遗址存在着文化连续性的证据。这一铜人的服饰,与三星堆铜人也有共同之处。但是三星堆铜人尺寸都比较大,这一铜人却相当小,在功能上定有较大差别。

  • 标签: 青铜 成都金沙遗址 明器 三星堆 连续性 出土
  • 简介:金沙遗址的大型祭祀活动区内,现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这批玉器制作精美,器上少见使用的痕迹,因此大都不是实用的物品,而是与古蜀王国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性用器,既是当时的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实物载体,也是巫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玉器 古蜀王国 器形 统治 宗教祭祀活动
  • 简介:基于文献史料及近年岭南大量先秦高规格墓葬群的发现,提出中华民族夏朝至春秋时期之历史在珠江水系而非长江、黄河流域,商时期部分部族先期进入中原地区,春秋中晚期各国先后越过岭南山区,大规模举国北拓于长江、黄河流域。古籍之泰山、会稽山分别为惠州罗浮山与东莞银瓶嘴山,吴王阖闾墓在东莞境内,孔子、孟子故里在广东博罗,大禹治水、封禅发生于岭南珠三角。

  • 标签: 先秦时期 考古遗址 岭南 泰山 会稽山
  • 简介:青铜雕像是古蜀青铜文化最富有特色的杰作,也是商周时期古蜀文明最令人称奇的璀璨结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像群,便充分展示了瑰丽的神韵和丰富的内涵,真实地展现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东方文明形态,成为中外考古史上举世轰动的重要发现。成都金沙遗址也出土有一件青铜立人像,对我们了解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金沙遗址 青铜立人像 出土 雕像 古蜀文明 古史
  • 简介:2005年3月,成都成房置业有限公司在成都市西郊金沙修建“天韵金沙”商住小区。“天韵金沙”商住小区乐邻青羊大道,南距成温公路略500米,北与金沙遗址博物馆相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该工地进行文物勘探中,发现唐墓二座。两墓相距5米,编号为2005CQJM1、2005CQJM2,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历时半月,现将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简报 成都市 唐墓 文物考古研究所 遗址博物馆 有限公司
  • 简介:2001年初,在成都市西北郊的金沙村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部分器物面貌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个祭祀坑出土器物相似。一时间默默无闻的金沙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来的大规模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我们对金沙遗址的分布面积、文化性质、时代以及金沙遗址和三星堆的关系等问题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 玉琮 三星堆遗址 铜器 金器
  • 简介:金沙遗址出土的农具木耜,是商代末期先民们的遗物,在中国考古出土的古代农具中十分罕见,对研究金沙遗址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 修复 保护 古代居民 农具
  • 简介:通过对成都金沙遗址区孢粉分析方法复原古植被特征,同时结合遗址区广汉亚粘土层古土壤的地球化学行为分析结果得出,金沙遗址文化期内气候总体上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温暖湿润气候,并有温暖湿润与温暖干旱气候变替现象发生。

  • 标签: 成部市 金沙遗址 古环境 孢粉分析 文物考古
  • 简介:震惊中外的成都金沙商周遗址于2001年2月8日在成都市西郊建筑工地施工中被发现,至今出土文物已接近3000余件。其中最令人称奇的除了众多的金器、玉器、铜器外,还有一批雕刻精美、制作细腻的石雕器物。这类作品的发现不仅展示出了金沙遗址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为我国古代社会史、雕塑艺术史提供了一批崭新而又重要的实物材料。下面就这批材料做一些具体的介绍,并谈一谈对这些材料的初步认识。

  • 标签: 成都市 金沙遗址 石雕器物 出土文物 考古工作 石雕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