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辽东行部志注释》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蒙罗继祖、史树青二位先生指正,受益非浅。今据所示例举诸条,匡正于下:一、第二十页注[16]“缙云山”条,原注对此山未能确指。近知缙云山在北京延庆县。此注应改为“辽志西京道奉圣州之儒州缙云军,治缙县,今北京之延庆县。有山日缙云山,山中有寺。海山‘自重熙十七年,离去海岛,住持缙云山’即此”。

  • 标签: 缙云山 匡谬 辽东 延庆县 罗继祖 十七年
  • 简介:本文经类型学研究。将辽东地区两周时期流行的双房式陶壶分为三期,并对年代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提出三点认识:1.双房式陶壶的祖型可追溯到庙后山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太子河、浑河为中心,分布范围遍及辽东地区具有显著时段特征的一种考古遗存。2.将双房式陶壶分为A、B两系,认为它们是同源陶壶谱系的两个发展序列。3.所谓“美松里”陶壶,是双房式陶壶自西周中晚期发生分野以后,向东流入西北朝鲜地区发展的一支。同时这种陶壶的北传,还对西团山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 标签: 双房式陶壶 分期 年代 来源 流向 两个发展序列
  • 简介:目录序言第一章辽民及岛民:辽东的人口流动第二章毛文龙的东江镇开设及海上活动第三章海上商业活动结语序言明末在明一后金的战争漩涡中辽东地区产生了大批的难民。为了躲避战乱以及努尔哈齐的高压支配,辽民大规模地踏上了避难之路,且其数量急剧增加,这一问题在伴随战争进行的另一维度中成为明、后金、朝鲜之间的主要悬案。

  • 标签: 辽东地区 海上 明末 沿海 人口流动 商业活动
  • 简介:明朝时期东北地区女真族日渐强大,时常与明戍边军队发生冲突,为了加强明廷统治地位,稳定东北边疆局势,明王朝修筑了绵延数百里的军事防御体系既辽东边墙,也称辽东镇长城,是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御线上筑有城堡,城堡之外筑有边墙及烽火台等军事防御体,驻军把守。本溪长城,是辽东边墙的组成部分。本溪长城由北向南的走势为:从新宾入本溪县境,经南甸、碱厂、东营房等地,出本溪境,入凤城界,长度约50公里。

  • 标签: 辽东边墙 本溪长城 遗迹
  • 简介:辽东半岛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明清两代,辽东半岛之得失关系到天下的治乱.而天下的治乱,取决于辽东的兴衰。因此,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辽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尤为重视,并随着辽东周边形势的变化,明清两朝不断的改变着对辽东半岛行政军事的机构设置。梳理明清时期辽东半岛的建置沿革,对于我们今天理解辽东半岛行政区划,以及建置沿革的由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辽东半岛 辽东卫 辽东都指挥使 盛京将军
  • 简介: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抗战,多数媒体,甚至教课书中都是“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算起,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 标签: 辽东半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侵略者 阴谋 《马关条约》 八年抗战
  • 简介:"首届中国辽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保护与研究论坛"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英额门镇召开。论坛共收到论文19篇,来自东北地区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价值及保护抢救意义、辽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分布与特征、东北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存量与现状、辽东满汉合璧墓碑研究趋势等方面主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论坛交流,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于辽东地区的满汉合璧墓碑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保护这些满汉合璧墓碑的文化意义达成了共识。

  • 标签: 辽东地区 满汉合璧墓碑 保护研究
  • 简介:明代辽东档案,“明信牌档”记载,明朝统治者,滥施刑罪,轻罪重判,以“不应事”等罪,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广东籍人谪寓辽东充当军丁。他们在重冰积雪的北国大地,与当地兄弟民族,携手并肩,披荆斩棘,辛勤劳动,用汗水、泪水,乃至系以性命为代价,开发东北,保卫疆土,促进民族融合,对祖国东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 标签: 历史档案 东北经济 辽东 广东 记载 明代
  • 简介: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并与华夏、东胡、[氵岁]貊、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纵而言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从商朝南下到“五胡乱华”、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北朝到辽金两朝开拓中原,再到元、清两朝分别统一中国全部陆疆与中国整个陆海疆,大凡开局与收关的“重头戏”,都在这个舞台上登场.推究其深层原因,则与该区域塑造的经济生产方式、军政体制与文化性格息息相关,辽东历史上诸政权之统治民族正是凭借其尚武崇文的军政体制、勇于融合异族的民族政策、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开疆拓土,统一辽东乃至最终底定中国.

  • 标签: 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经济类型 军政体制 文化性格
  • 简介:2000年7月,曾见两枚北魏墓砖。一枚完整,刻“王礼斑妻舆”五字,28×13.3×4.5—5厘米;一枚下残,仅存“王斑”二字,15.5×16.5×4.5厘米。据云是在大同城东南十里左右的智家堡沙场弃土中发现的。当时我只把它当作北魏平城时期的一般民间志墓砖,故未作详细介绍。

  • 标签: 墓砖 北魏 政治 辽东 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