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化竞争促使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上住房市场的持续去管制化,欧美国家多数大学城镇出现“学生化”的现象,与此相应的城市地理学研究逐渐展开。从学生化概念的提出入手,回顾了西方尤其是英国学生化研究的简要历程,从学生化的现象特征、形成机理、后果影响、应对策略和学生化与中产阶层化关系等方面分析当前学生化研究的新特征。结合研究回顾,认为学生化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尚处在探索阶段,且主要在中产阶层化的理论框架体系中进行。中国学生化研究应当结合自身背景进行概念界定与实证、理论研究。未来学生化研究将集中于四个方面:大数据等新技术方法在学生化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学生化效应评估与应对机制研究以及学生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 标签: 学生化 中产阶层化 社会空间
  • 简介:鸦片战争后,西方警政思想伴随西学东渐大潮渐入中国。租界办警政的样本示范,游历人员和维新人士著书立说式的推介,洋教习对警政学堂教育的督办指导,使西方警政思想快速传入中国,促成了清末警政革新的移植型范式选择,并由此催生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建。

  • 标签: 近代中国 西方警政思想 传播路径
  • 简介:犯罪地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的空间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从21世纪以来SSCI、SCI收录的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期刊中整理500多篇犯罪地理研究相关论文,分析西方近年来犯罪地理学发展态势,并选取100余篇代表文献重点评述。总体来看,2000午以来,西方犯罪地理研究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学科融合等途径推进了犯罪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犯罪时空模式、城市社会环境与犯罪的关系、犯罪仿真模拟与地理画像、犯罪空间防控等领域发展迅速,犯罪地理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学科体系和发展脉络日益清晰。以此为鉴,未来国内的犯罪地理学应加强实证研究,以犯罪空间分析为重点,逐步形成包括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空间观的研究体系。

  • 标签: 犯罪地理 犯罪模式 犯罪机会 犯罪防控
  • 简介:19世纪伊始,随着新教传教士进入中国,西方人第二次汉语学习高潮兴起。在晚清一百多年中,西方人的汉语学习历史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进。西方人的汉语学习经历了从严禁到合法的转变,西方人在华的活动范围因中国国门的被迫开放不断扩大,学习汉语的需求随之不断增加,汉语教材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日益丰富,编写水平日渐提高。晚清时期西方人的汉语学习也呈现出了新特征。从原始文献入手,勾画这一历史阶段的汉语学习史,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晚清 西方人 汉语学习 汉语教材
  • 简介:西方国家对移民聚居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学派”,随后经历了同化主义、多元主义、异质本地化和跨国主义研究思潮,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总体上看,对移民聚居区的研究,区位选择方面经历了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演变,空间类型包括族裔飞地、族裔社区和族裔郊区,移民聚居区经济经历了单个案例到不同案例的对比研究,形成机制方面从民族团结理论转向不同作用者和空间生产理论,此外,西方移民聚居区还加强了反作用和空间效应的研究。本文在评述西方移民聚居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移民聚居区研究现状,提出中国相关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借鉴之处。

  • 标签: 移民 移民聚居区 社会空间 社会空 间辩证法 西方国家
  • 简介:地方志或方志可以分解成"方"+"志"。由于历史上社会文化制度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社会治理结构的"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区性的"方",在西方则表现为封建庄园采邑和教区性的"方"。地理大发现后,伴随着殖民主义所产生的西方人类学民族志将视线转向异国异族的"他乡""他方",由此产生了各自相对应的实证记录文献。文章考察了中西方语境中"志"与"方志"的语言转换和文化理解,比较了中国方志与西方地方史(志)、西方人类学民族志背后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特征特点,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提出建立中国版人类学民族志,并提出适应走出去战略的中国方志发展转型,将相对于以中国为天下的"地方"志改造为相对于以世界为天下的"方"志,方志既要吸纳人类学"走出去"的外向思维,也要吸纳人类学"走下去"的田野思维,以此改造传统封闭的地方志,增强方志的活力及其文化学术价值。

  • 标签: 地方志 文化比较 语言翻译 人类学民族志 全球化
  • 简介:公元前403年雅典大赦是古代希腊政治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文中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古典学者对雅典大赦历史的研究状况与路径,指出19世纪以来,米特福德、格罗特、莫塞、阿特金森等西方古典学者从雅典人的品格以及当时雅典社会的内外形势探讨了雅典大赦及其获得成功的原因。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史学的文化转向,洛侯等人尝试从人类学的路径解释雅典大赦与历史记忆的关系。近年来卡拉万对雅典大赦的思考打破了传统解释模式的束缚,从法律语境的视角考察与分析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乔伊斯对卡拉万观点的批判则从语言的角度维护了从政治宽恕的层面解释雅典大赦的传统。研究雅典大赦与政治和解具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进程与政治宽恕的传统。

  • 标签: 雅典 大赦 记忆 宽恕
  • 简介:19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山东,以教会诊所、医院和学校为媒介和手段开展传教工作,这在客观上助推了山东现代医学教育的萌芽,为医学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山东民众对于西方现代医学的认知大体经历了"恐惧与排斥、好奇与观望、接受与学习、信任和接纳"的演变过程。从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视角,概述现代西方医学在山东的起源与发展,有助于深入分析山东民众对西医的认知演变过程及原因,深入理解西医传入山东后对民众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 标签: 西方现代医学 认知演变 传教士 山东民众
  • 简介:西方的哲学存在深重的、似乎不可克服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儒家哲学被视为一个从西方宗教意义衍生的传统,我们可以很顺畅地在西方框架内对它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代价。对中国进行概念化与理论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职业偏见,也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汤一介先生对哲学学科有着全球性和多元性的理解,对汤先生来说,哲学家的责任,是要用我们的文化资源,为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新思想,生产所需的社会学识。在汤一介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中,人类道德和自然和谐——真、善、美——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汤一介的出发点和他采用的中国哲学中具有最广泛和最根本意义的特定范畴即是“天人合一”。汤先生将“天人合一”作为“真”或者也许可以说“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什么的终极来源的道德律令。随着汤先生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而出现在西方的书架上,新一代的年轻哲学家也将分享到这一学识与贡献。

  • 标签: 汤一介 互系性诠释 知行 情境 体用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