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孙逸仙纪念医院成立于1835年,已有173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的西医院。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就读于此,并开始伟大的革命活动。

  • 标签: 医院 民主革命 革命活动 孙中山
  • 简介:每日见这美貌妇人在自己面前宽衣解带,苏炳麟渐渐动了色心。苏告诉伍氏“余毒未消”,要继续治疗。偷天换日之下,苏用哥罗芳把伍氏给迷倒了……

  • 标签: 民国初年 西医 迷奸案 犯罪行为
  • 简介: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胃镜普查证实,在我国慢性胃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其中萎缩性胃炎约占20%。本文把西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藏医学的胃铁垢样病(),从病机、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等做了比较,与此同时根据藏医理论把此病分为寒热两性给出具体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铁垢样病( ) 胃火衰弱( )
  • 简介: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

  • 标签: 病人 政治 冲突 西医 中国人
  • 简介:西医产科学传人近代中国后,以新法接生训练助产者被视为保障母婴健康的重途径,医学传教士、在华中外医生以及政府卫生部门都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在培养新式助产士的同时,西医产科学及其代言人将旧产婆设定为反面的他者,并使产婆及其雇主沦为科学话语讨伐的对象。产科学亦成为训练产婆的知识载体,各地开办短期训练班教授产婆妊娠生理与消毒方法等知识。产婆的经验被科学所打败,其传统技艺与社会角色被掩盖甚或扭曲。训练产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推动妇婴卫生的权宜之计,成效有限,更多地停留在理想模式之上。

  • 标签: 产科学 新法接生 旧法接生 产婆训练
  • 简介:1884年5月,《点石斋画报》在上海滩头问世,有关中外的新知时务、怪事奇闻,如万花筒里的折光般通过它的册页滚滚涌出。新近传入的西方近代医学也在中国这第一份新闻画报上亮过几次相。《点石斋画报》登载过的图画前后四千馀幅,西医类的题材从出现率来说并不算高,但那几幅画近年来常常吸引研究者的专门注意,这或许与医学史研究在史学领域的地位上升有那么一点关系。

  • 标签: 西医 《点石斋画报》 晚清 记载 西方近代 史学领域
  • 简介:在医疗社会史视角中,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中西医协调,不仅仅是一场卫生防病实践,更是掌握国家公权的执政党对社会的一次整合。中医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西医彰显了现代科学的文明,对这两者的协调与整合,需要找到一个依托点。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个依托点便历史地落到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上,由此也使得这场医学协调活动不仅对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诞生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在卫生领域的延伸。执政党对中西医的成功协调,也展现了其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能力和风采。

  • 标签: 执政党 公共卫生事件 血吸虫病 中西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