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王岱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在中国伊斯兰教由衰微走向进一步发展之际,王岱开始著书立说,实现他以儒解经、伊儒相通,立志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使命。王岱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学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围绕宗教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以及慎修教育思想,对王岱的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

  • 标签: 王岱舆 汉文译著 经学教育思想
  • 简介:大象与元代结缘始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忽必烈对于大象的喜爱远超过以往历史上的其他皇帝,其时不仅有'贡象'制度,甚至出现御用'象'这样独特的宫廷景观。'象'在元朝一直作为巡幸两都的车形式,以此彰显元代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元代大象主要来源于南方诸国的供奉,随着诸国国力的衰微,入贡大象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 标签: 元代 大象 象舆 入贡
  • 简介:王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的穆斯林学者。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阿拉伯哲学中的宇宙形成理论,进而对王岱的宇宙形成理论构建过程之中对阿拉伯哲学的吸收、创新进行了具体地探讨和分析,指出王岱在阿拉伯哲学“流溢观”、“照明观”的基础之上创新地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及语言特色的“自然发露说”和“余光照临说”。更多还原

  • 标签: 王岱舆 流溢观 照明观 自然发露说 余光照临说
  • 简介:王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的穆斯林学者。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阿拉析哲学中的宇宙形成理论,进而对王岱的宇宙形成理论构建过程之中对阿拉伯哲学的吸收、创新进行了具体地探讨和分析,指出王岱在阿拉伯哲学“流溢观”、“照明观”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及语言物特色的“自然发露说”和“余炮照临说”。

  • 标签: 王岱舆 流溢观 照明观 自然发露说 余光照临说
  • 简介:一、导言"穆护"一名,最令人瞩目者,乃见于史籍有关唐武宗灭佛的记载;如《唐会要》卷四七《毁佛寺制》有曰:其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录僧尼属主客,显明外国之教。勒大秦穆护祆三千余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法国汉学家沙畹(Ed.Chavannes)十九世纪末发表的《景教与喀喇和林遗址碑铭》一文,率先将汉文所记的"穆护"法译为mage;其后,沙畹、伯希和(P.Pelliot)进一步指出"穆护"

  • 标签: 瑣羅亞斯德教 沙畹 《唐会要》 赛神曲 伯希和 兰若
  • 简介:据说“车”这种交通工具不是华夏祖先发明的,但是大约在3000多年前,制做工艺较为成熟的“车”就已经传入了中原地区并为商王朝和周王朝所利用了,因为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多种形体的“车”字了。

  • 标签: “车” 交通工具 中原地区 周王朝 商王朝 甲骨文
  • 简介:据南阳出土仲鼻父鼎等,知周夷王有未嗣位长子监伯,其後为监氏。监伯女监姬嫁新宫叔硕父,生子名山,作膳夫山鼎。鼎铭纪年为三十七年,记山任为王司饮酒职务。由监伯以下年龄估算,三十七年只能属於周厉王,从而证明《史记.周本纪》厉王年数是正确的。

  • 标签: 周厉王 膳夫山鼎 年代学
  • 简介:在王岱那里,天是与地相对应的一自然存在,其在宇宙中的位置,虽很重要,却不显赫。人却不然,他认为,人在宇宙中地位显赫,为万物之灵。对于天人关系,提出三个基本的判断,即天人同源、天人相依及天人相通。立足于人,却又不轻视天是王岱天人关系思想的一大特点。王岱的天人关系体现出他深刻的伊斯兰文化认同的立场。

  • 标签: 王岱舆 天人关系 文化认同
  • 简介:台北藏清代《新疆地总图》的图像虽然已在网上披露,但是除馆藏单位简单著录外,还没有专题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图像、注记及相关文献发现,该图大概绘制于光绪年间,图幅内容表现的极有可能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新疆状况,是研究乾隆中期新疆状况的可靠图像史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并且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新疆全图》具有同源性。

  • 标签: 清代 新疆 古地图
  • 简介:王岱所谓“正教”,即伊斯兰教。所谓“正学”,就是以伊斯兰教经训为内容和对象的学问。也就是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宗教知识就是所谓“正学”。明清之际的穆斯林学者从伊斯兰教立场出发,以弘扬伊斯兰教义为宗旨,在探讨“正教”与“正学”时,有时涉及对于儒释道各家思想学说的批评和议论,为我们提供了伊斯兰教关于该问题的一种学术思考。

  • 标签: 正教 正学 王岱舆
  • 简介:对于儒学“心性天道”这一核心论题,王岱从伊斯兰的视角进行了批判和诠释。他认为,儒学没有实现真正“心性天道”的统一,他提出了“心一性一天一真主”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伊斯兰的文化认同。

  • 标签: 王岱舆 儒学 性与天道 文化认同
  • 简介:2000年7月,曾见两枚北魏墓砖。一枚完整,刻“王礼斑妻”五字,28×13.3×4.5—5厘米;一枚下残,仅存“王斑”二字,15.5×16.5×4.5厘米。据云是在大同城东南十里左右的智家堡沙场弃土中发现的。当时我只把它当作北魏平城时期的一般民间志墓砖,故未作详细介绍。

  • 标签: 墓砖 北魏 政治 辽东 平城
  • 简介:本文在考察五辂制成立过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晋书·服志》车制部分的史料来源和形成经过。天子五辂真正从经典进入现实是在刘宋时期,晋志以及《唐六典》《通典》等文献传达了错误的信息。晋志的相关记载完全出於初唐史官之手,参杂有大量南朝後期制度。《晋书》编纂者将五辂制度强加於晋代历史的做法,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认识,亦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晋志五辂之外的部分主要继承自臧荣绪《晋书》,对了解两晋的服制度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另外,本文通过材料的比对,具体说明了晋志与《续漠书·服志》《宋书·礼志》的关系。

  • 标签: 五辂 《晋书·舆服志》 臧荣绪《晋书》 史源
  • 简介:以儒释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宋儒的语词和概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这些语词和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三是这些语词、概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伊斯兰教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以伊释儒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借用的儒学概念范畴的思想内涵进行改造;二是这种改造基于伊儒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三是这种改造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伊斯兰教的立场坚定不移,对伊儒思想的异同严格区分,对儒学面对的问题适度同情,对儒学的整体思想全面观照,则是王岱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 标签: 以儒诠经 以儒释伊 以伊释儒
  • 简介:新发现的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提供了丰富的关於南宋後期地方官员管理制度的珍贵信息,这些信息,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认识空白,使得我们有可能重新审视学术史中的一些重要议题。

  • 标签: 管理制度 地方官员 南宋 文书 徐谓 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