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各地各级基层党组织应当正视服务群众务实化、党建手段信息化、党建格局统筹化等新要求,积极改进组织建设欠缺、党建方法陈旧、工作效能不高等基层党建的常见问题,通过走好项目化、信息化、制度化、人才化的“四化”道路,积极适应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常态。

  • 标签: 基层党建 全面从严治党 新常态
  • 简介:蓝天蔚,少倜傥,从父客汉阳,与湘名将陶树恩、周芳明等游习,问军旅之事,慕洪秀全之为人,自号秀豪。清末,见亲贵颟顸,政治腐败,列强环伺,虎视眈眈,瓜分之声,时腾报上,痛国亡之无日,以为非讲武不足以救亡。

  • 标签: 辛亥革命 政治腐败 洪秀全
  • 简介: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笔者前往陕北古城安边。瞻仰了古城中央新落成的烈士陵园和安边起义纪念园。烈士陵园大门上的一副对联是:“六月西征激情鏖战留英魂,三边兵运慷慨悲歌多壮士。”面对着庄严耸立的烈士纪念碑,

  • 标签: 革命烈士 五一国际劳动节 烈士陵园 慷慨悲歌 纪念碑 古城
  • 简介: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拆卸重组,再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 标签: 文化精华 文化遗产 中国 历史文化
  • 简介:1500件辛亥革命首义和民国初期文物,由江苏无锡人沈良富、沈汉生父子两代人秘藏了七八十年。近年破壁公开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标签: 革命文物 民国初期 辛亥革命
  • 简介:张太雷,1898年6月出生于江苏常州。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在斗争中,张太雷与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同时与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者周恩来、于方舟等结下了革命友谊。在李大钊影响下,张太雷开始接触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协助李大钊开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 标签: 大革命时期 张太雷 武汉 爱国运动 天津地区 马克思学说
  • 简介: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出生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此后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 标签: 革命生涯 陈赓 青年 中国共产党 黄埔军校 广州商团
  • 简介:在红军长征还没有确定最终的落脚点时。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抗日,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是我们前进的阵地。”这也就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陕北救了中央”。与此同时.西北苏区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等却异口同声地承认是“中央救了陕北”。

  • 标签: 陕北 中央 中国革命 扭转 红军长征 毛泽东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标签: 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汲取 福建
  • 简介:1910年(宣统二年)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因其力主君主立宪,遂与张謇相知相识。在清未民初的政治变迁中,彼此最终顺应民主共和的潮流,大力促成江苏独立,并双双参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宋案”发生后,程德全查清案情真相,并公布全国,因而为袁世凯所不容。张謇曾一度调解南北纷争,无果而终。“二次革命”中,程德全因附和革命党人,宣布江苏独立,战后被逐出政坛,从此结束与张謇的交往,晚年在常州天宁寺出家为僧,以青灯黄卷聊度余生。

  • 标签: 程德全 张謇 辛亥革命前后 君主立宪 江苏独立
  • 简介:本文对唐高宗朝《显庆礼》及龙朔至仪凤时期两次格的撰作及其与朝政的关系作了重新探讨和解读,对格的撰作目的和方向进行了论证和推测。指出《显庆礼》在推翻和批判《贞观礼》与永徽律令格式相关法条的同时,是一批贞观顾命大臣的贬逐和覆灭。而龙朔修格也以官名官号的革新作为开始,所修成的格“中本”完成於封禅前夕,是贯彻武则天意志和扩张其权力的产物。但仪凤修成的格“後本”不但以官名官号的全面复旧为标榜,也以对《显庆礼》的明堂祭祀和郊礼批判,明确表达了与此前观念的截然对立,证明了宰相领导的传统派朝臣对武则天参政的反对和抵制。其行动获得皇帝的支持,说明高宗在朝政中维持平衡以及利用宰臣制约武则天的意图。不同时期政治取向的摇摆使礼法的编纂成为朝廷政治运作的工具,而武则天通过礼仪活动不断扩展皇后权威,也演为武周革命的先声。

  • 标签: 《显庆礼》 《永徽格》中本 《永徽格》后本 礼法编纂 武周革命
  • 简介:范文澜是第一个以革命史观为指导从事历史撰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建构了革命史学的基本框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通史体系,缔造了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特别注重对中国历史发展特殊性的研究,对于民族发展史、民族关系史若干命题提出了一系列创见,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范文澜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构建的革命史学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进行历史叙事,从建立民族国家的角度看,本质上是民族主义史学,同时范文澜史学具有战时史学的特性。当前反思和评价范文澜史学成就必须坚持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继承和发展范文澜学术思想。

  • 标签: 范文澜 民族主义 革命史学 通史体系
  • 简介:本文重点分析了福楼拜小说《情感教育》和《布瓦尔与佩居榭》中关于于法国1848年革命的写作。福楼拜在参考众多史料的基础上,将历史政治事件与小说人物的个人情感相结合,透过人物主观视角呈现多元的历史见证。作品糅合了群体、个体、私人、公共、宏观、微观等多个空间,多角度呈现了革命中的各类人物。福楼拜用犀利的反讽和对比驳斥了历史进步论,质疑对革命进行理性认识的可能性,暗含了其后现代的历史观。

  • 标签: 历史 1848年革命福楼拜《情感教育》 《布瓦尔与佩居榭》
  • 简介:2015年10月19日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8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值得我们驻足思考的历史节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一年中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无数先烈牺牲,经过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找到了落脚点——陕北。

  • 标签: 革命历史 中央红军长征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 锲而不舍 陕北
  • 简介:华岗作为中共著名理论家,其治学涉及多个领域,对史学、文学、哲学、军事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皆有论述。在以上学术领域,最能体现华岗学术思想并充分反映其治学理路的当属史学、文学、哲学著述,其中又首推史学。在史学领域,华岗既有具体的实践,又有理论的阐述。华岗治史,首在致用,次在求真,毕其一生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为这一体系的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乃至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标签: 华岗 唯物史观 革命史 规律
  • 简介:企业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有所不同。这些分支学科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其他领域的问题或议题(如医学、教育等),成为探究这些领域的辅助知识,却没有改变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企业人类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研究范式,在当今全球人类学中是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企业人类学引入"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突破人类学传统的小社会、小社区视野,学会从整个宏观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现象;突破了僵化的"传统—现代"二分法,正在使用"连续谱"的视角;突破了人类学草根的学术传统,深入探索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分析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提升本学科解析当代经济社会转型的能力。因此,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其研究范畴扩展和深化了,其学科名称得以整合和统一了,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企业人类学不但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学术通道,而且实现了中国和国际人类学的局部突破和学科转型。近些年来,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崛起和社会转型,使之成为国际人类学新兴的研究园地。

  • 标签: 企业人类学 人类学 第四次革命
  • 简介:小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如何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目前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以班集体教学为主,一般由30—40个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的学习指导,实现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发展和提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适合

  • 标签: 差异化教学 课堂教学 小学教学 集体教学 学习指导 学习过程
  • 简介:桄调诰农民协会旧址坐落于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广平镇内一个名叫调村的自然村落中.是1926年大革命时期由桄榔、调村、诰村3个自然村农民联合发起组织的农民运动协会活动聚集地和农民运动指挥部.

  • 标签: 大革命时期 农民运动 农民协会 梧州市 协会活动 自然村
  • 简介:福建苏区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在福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目前,福建省博物院共有三级以上珍贵革命文物9060件,其中九成以上系苏区时期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治、经济、文教等事业的发展轨迹。

  • 标签: 闽西革命根据地 苏区时期 革命文物 革命根据地建设 苏维埃政府 合作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