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结果认为,秦腔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人口迁移与艺人游走,特点是多级化。秦腔文化景观反映当地发展史,是多种地域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传播时的屏障作用具有正负双重影响。未来秦腔文化的发展要根植于群众并植入现代元素,以实现秦腔文化新的繁荣。

  • 标签: 秦腔文化 形成原因 文化扩散 文化整合
  • 简介:今人论清代学术,大率以为明亡之后,理学风气衰歇,再无理论之建树,代之而起者乃所谓实学。然若细检清初文献,可知雍、乾以前,理学之风实颇盛,江南尤然。须知所谓理学者,以实践为要务,以乡里为始基,与今人心目中之哲学,本自有异。清初江南理学诸公,痛天下之多故,惩士风之不振,乃相与讲明道理,身体力行,又究心乡邦利病,布德施化。其流风余韵,延至民国仍未断绝。兹以太仓陆桴亭(世仪)、陈确庵(瑚)二先生为例,略作论说,以就教于学界。

  • 标签: 清初理学 陆世仪(桴亭) 陈瑚(确庵) 讲学
  • 简介:布洛陀经诗是壮族古老而宏伟的创世史诗,是壮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在地理—民族—文化—经诗的研究范式中,我们发现,地理基础之上的生活方式、经济关系促进壮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与审美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确定了布洛陀经诗的文献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呈现方式,突显了民族文学对当下文学创作的给养、借鉴意义。

  • 标签: 壮族 布洛陀经诗 文化地理学
  • 简介:劳动力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作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指导劳动力市场调节、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劳动力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起源,认为其理论演变经历了由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文化、制度转向"的劳动力市场地理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地方化劳动力市场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及其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未来方向。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劳动力地理学 文化制度转向 地方劳动力市场 研究进展
  • 简介:王兴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他是中国新人文地理学的倡引者与践行者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用现代新人文思想引领中国对空间对偶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系统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学理。具体表现在倡导探讨空间(或地点)社会—文化空间秩序的构成规律,引领对人文空间的社会公正与价值尊严结构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力践中国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的社会空间基础、结构与解构及其规划的系统理念与原理。他的以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人文地理学领域中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以及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等四大领域的系统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大师吴传钧先生生前在王兴中先生的前三部代表性力作《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和《中国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原理》的序言中,赞称填补了该三大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城市社区体系规划原理》一书为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新思想。不仅如此,王兴中先生运用新人文思想对旅游资源景观和行为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王先生积极投身于我国人文地理研究,成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生力军,通过他的具体工作,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学术杂志《人文地理》,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2001—2010年,在王先生的带领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会议几乎年年召开,积极地促进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王先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册。

  • 标签: 学术思想 人文地理学 贡献
  • 简介:2013年7月12日-16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的2013年中国地理学会“社会文化地理”国际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在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同时,这次活动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的支持和帮助。

  •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地理学会 高级研修班 文化地理 国际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