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集成55著录传世之“安右”三件,编号11488-11490,本人曾于2011年《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一文中讨论过其中的一件(编号11490)。本文对前文做了修正,认为此器的铭文当释读为“安平右”为妥,是器当为战国早期齐国兵器,齐之安平即是春秋纪国之“”。

  • 标签: 战国兵器 安右矛 安平
  • 简介:铎乃南诏独特兵器,累见古代文献典籍,传为天降,王者出军所佩,但记载含糊。互有抵牾,至今理解不一,兹作简说。

  • 标签: “铎鞘” 中国 兵器 历史演变
  • 简介: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县长、夫人及师爷上演了一出热热闹闹的“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欢乐戏,而火锅就是这份热闹的重头道具;易中天也曾品火锅道:“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除了这份热闹,你会不会邂逅别样的火锅情愫呢?

  • 标签: 水晶 火锅 易中天
  • 简介:地点:天津蓟县规划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启动/开工日期:2007年7月运作与经营:预计投资总额将达到128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28平方公里,拟用十年时间完工。主要功能定位为影视展览交易中心、娱乐休闲体验中心、影视创作制作基地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基地。

  • 标签: 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 历史文化景观 影视创作 占地面积 投资总额
  • 简介: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南阳淅川下王岗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四件倒钩阔叶铜[1],由于此类铜形制特殊,发现较少,且与中国西北乃至欧亚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形制相似,遂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2]。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曾在1979年入藏了三件这种类型的倒钩阔叶铜,具体形制与淅川下王岗遗址新近出土者类似。本文现将这三件倒钩阔叶铜的材料整理发表,

  • 标签: 倒钩 淅川 南水北调中线 河南省南阳市 材料整理 中国西北
  • 简介:本文对中国境内散见夹叶阔叶铜进行类型划分,并将其与欧亚草原地区同类器进行类比分析,认为这类器物是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人群在与更北的塞伊玛一图尔宾诺现象人群接触交流的结果,但并非异域器物的直接输入,而是制作技术的传入,即为齐家文化人群"仿制"欧亚草原地区同类器的产物。淅川下王岗遗址H181中新近出土者,应系从齐家文化的分布地域甘青地区传入中原地区,并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因素在二里头文化中得以传承和保存。

  • 标签: 夹叶阔叶铜矛 甘青地区 仿制 传播路线
  • 简介:迄今中国境内至少发现有13件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依据骹与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两型,与典型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在形制特征上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推测年代上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末期阶段,绝对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800年~1600年之间。塞伊玛—图尔宾诺倒钩铜经天山北麓三大河流通道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新疆,向东传播,经河西走廊中转,以齐家文化为中介,逐渐作为文化因素的代表器物继续向东影响,北达晋陕高原包括鄂尔多斯地区,东南经关中以至中原腹地及丹江流域。中国境内发现的此类铜显然已不具有武器的功用,很可能属于仪礼用品。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及社会对于传入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创造性的发明了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并把这类青铜容器加入了"礼制"的内涵,成就了辉煌的夏商周三代青铜礼乐文明。

  • 标签: 塞伊玛—图尔宾诺 青铜矛 文化传播
  • 简介:2010年,金属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培训班于5~7月历时两个半月。前一个月主要学习保护修复的理论课,后一个半月主要是实践,现就结合此次培训谈谈铁质文物的修复。

  • 标签: 培训班 铁质文物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