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1912年4月14日,英国皇家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处女航,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次海难被认为是上世纪十大灾难之一。而在1948年时的上海吴淞口外,也曾发生了一起中国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但对于这场世界最大海难的真相,人们却知之者甚少。揭开60多年前那万劫不复的一幕,依然令人惊心动魄。

  • 标签: 泰坦尼克号 海难 民国 1948年 沉船事故 死亡人数
  • 简介:《民国春秋》1998年第4期发表了《〈申报〉关于泰坦尼克沉没的系列报道》一文,实际上1949年以前中国也有一次最大的海难,这就是1948年“江亚”轮的沉没。在这次海难中,共有旅客和海员1483人丧生,遇难人数之多,损失之重,景象之惨,在中外航运史上实为罕见,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泰坦尼克”沉没死难1500多人的第二个重大海难事件。4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民政府强征商轮,实行军运,再加上航政管理的混乱,客货混装、超载以及海员业务欠佳或违规操作等原因,致使当时的海损事故不断发生,如民生公司的“民望”、“民用”、“民熙”等轮都因超载而使船上重下轻,酿成倾覆沉船的海损事故。特别是旧时最大的轮船公司──

  • 标签: 泰坦尼克号 招商局 海损事故 国民政府 海难 旅客
  • 简介:<正>1912年4月15日,号称“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在首航途经大西洋时,触冰山沉没,1500多人葬身海底,成为本世纪最大的海难之一.当时中国的《申报》从4月18日至23日连续5天较详细地登载了有关泰坦尼克沉没的消息.今天,当电影《泰坦尼克》轰动影坛,人们再一次关注发生在86年前的这一事件时,本刊选登当年《申报》关于泰坦尼克沉没报道的部分内容,虽然时过境迁,但字里行间仍会给人留下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读者也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一事件发生的经过.

  • 标签: 泰坦尼克号 《申报》 救生艇 《泰坦尼克号》 下层甲板 船长
  • 简介:近年来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迅猛,随着展柜、照明及恒温恒湿、安防监控技术的进步,出水文物的陈展设计也不断取得突破,出水文物在展览前经过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最终以艺术展览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本论文通过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出水文物的光环境设计研究,在加深对灯光照明认识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光源在陈列照明的多元艺术展示效果.

  • 标签: 光环境 陈展设计 场景复原
  • 简介:1972年2月17—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和尼克松商讨有关中美两国之间重大事宜.并发表了上海公报。从此中美二国间的坚冰开始溶化。

  • 标签: 尼克松 中国 纪念章 文物考古 钱币学 图案设计
  • 简介:尼克松正式访华前的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带18人抵京,与中方商讨礼宾、安全、住房、电视转播等所有细节。其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分歧和问题,有些牵涉到国家主权,有些甚至需要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亲自来解决。

  • 标签: 尼克松 技术性 华中 安全事务 美国总统 国家主权
  • 简介:面对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国际恐怖主义劫机活动,9.11事件后公开的美国国家档案显示,尼克松政府不仅通过创建空中警察和机场安检系统等措施提高美国自身的民航反恐能力,还通过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积极争取国际反劫机合作。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地减少了针对美国的劫机事件,而且客观上促进了国际社会在航运安全领域的合作。然而,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尼克松政府的民航安全政策主要着眼于美国的航运利益,服务于冷战时期美国的地区安全战略,因此其争取国际合作的努力常因无法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而作用有限。

  • 标签: 尼克松 民航安全 国际恐怖主义 劫机 国际合作
  • 简介:60年代中、后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以往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世界战略难以再呈现良性运行态势。为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1969年1月上任的尼克松政府决定走调整、迂回之路——变往昔依据优势力量谋求世界霸权为通过推行“均势”外交实现美国一如既往的战略目标。尼克松尤其重视中国在全球均势中的作用,他把中国作为抗衡苏联的地缘政治砝码,积极促成美中和解的实现。从本质上说,“均势”政策是美国外交战略的一种调动方式,尼克松意在通过利用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在交叉变位中牵引国际格局走势,实现美国一极独尊的霸业

  • 标签: 尼克松 均势 美中和解
  • 简介:《新华字典》收了“姜(薹)”字,其释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黄色,味辣,可供调味用,也可入药。”也就是说,所谓的“姜”,就是“生姜”的“姜”。其实,“姜”还有一个义项,即姓,《新华字典》似乎漏收了这个义项(看来是漏收,因为“王”收有姓氏义;但又好像不是漏收,因为“张”“章”“朱”“赵”也未收姓氏义)。但这么一漏收,有关“姜”的一些词就不好处理了。比如,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姜斋”。这里的“姜”,如果孤立地看,确实不知道是姓氏的“姜”,还是生姜的“姜”,

  • 标签: 王夫之 《新华字典》 多年生草本植物 明清之际 漏收 姓氏
  • 简介:坐落在河西路西侧中段偏北的位置,前后两栋都是3层楼房,坐西朝东,除了隔壁的市委宿舍,它们是这条街最高的建筑;前一栋楼当街,一楼是粮店,23这个门牌,包括了粮店和前后两栋楼,于是,河西路粮店几乎成了这两栋楼的代名词。

  • 标签: 河西 粮店 代名词 建筑
  • 简介:钱玄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猛将,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也是不容抹煞的。他始终坚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爱国的知识分子。

  • 标签: 钱玄同 “名” “字” “号” 生平事迹 中国
  • 简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是迄今所见最为完整的高句丽王,通过对其分析可知,至迟到广开土王时期,高句丽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王命名方式。与中原王朝帝号大体是由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等构成相类似,高句丽王基本是由“国家代称”+“谥号”+“王名”+“官”四部分构成。借此可以类推出其他高句丽王,尤其是广开土王之后的历代王的全貌。另外,由《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可知,高句丽史上所谓“好太(大)王”者最少有四位,甚或自广开土王起皆谓“好太王”。而“国冈上”“平(阳)冈上”并非指代葬地,乃是高句丽国家的一种汉译专属代称,本意为“以都城‘国内城(平壤)’为中心的国家”。

  • 标签: 高句丽 王号 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 故国 冈上
  • 简介:,亦称诨号、绰号、外号,是人们名、字、、小名等称谓之外的另一种特殊称谓。混的渊源己久,上古已有之。

  • 标签: 古人 特殊称谓 混号 中国历史
  • 简介: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发生的“重庆”事件完全是中日之间的外交摩擦,但其最终实际上由英国出面了结。英方坚持与中国交涉的唯一理由是“重庆”悬挂的英国国旗受辱。英国所提出的正式道歉和逞凶两条要求,中间虽经历“最后通牒”风波而始终不变。中方鉴于“重庆”事件是由“高升”事件而起,对于英国方面的要求最初不愿响应,但迫于英方压力,终由大沽炮台鸣炮21响向英国国旗致礼道歉作结,对此英国方面非常满意。逞凶问题由于证据不足,英方实已主动放弃。中方留存的内容翔实的逞凶报告中所指“元凶”需存疑。“重庆”事件为类似的重大事件如“高升”事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 标签: “重庆”号事件 英国 逞凶问题 “最后通牒”风波 中日甲午战争
  • 简介:2017年6月25日,雨后的北京,碧空如洗。位于北京西郊的北京动车段,喜气洋洋,一片欢腾。今天,中国标准动车组在这里被正式命名为'复兴'。从这一刻起,'复兴'高速列车亮相中国大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奔向未来。它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完全建立起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 标签: 高速列车 中国标准 动车组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 简介:“美国人常常会建栋房子安度晚年,又会在盖好房顶之前就脱手卖出;他会精心收拾一处花园,却没等树木开花就把它租出去;他会辛苦谋求一份职业,但又很快跳槽他处。在岁末如果有一丝空闲,他会踏上公路或者铁路展开又一段新的旅程……”

  • 标签: 公路 传奇 美国人 铁路
  • 简介:第二个“中国航海日”前夕,在太仓港,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船长和“重走郑和路”的凤凰船长的相聚,成为当地航海日活动中传出的一段佳话。

  • 标签: 太仓港 凤凰 探险 科考 科学考察 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