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间故事在不同的藏区有不同的名称。西藏地区叫"钟",是故事的本意;安多藏区叫"纳达",意为古时候的传说;青海玉树地区称为"达白",原意为谚语,而在玉树却包括民间故事;在四川藏区,民间故事又叫"纳钟",意为古时候的故事。藏族民间故事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藏族作家文学作品。

  • 标签: 青海玉树 作家文学 安多藏区 格萨尔王传 唐东杰布 七兄弟
  • 简介:每年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六,是都溪苗族跳场节。方圆百里的苗胞,云集贵阳市白云区都溪村,白天在川黔铁路边的跳场上轻歌漫舞,夜里在村里各家的院坝和寨子周围的田边地头对歌。对歌大致分两种形式:青年人在野外,主要唱情歌;中老年在院坝里摆起歌台,主要唱赞颂性的歌,多为民间故事,传说、颂忠良、斥奸佞、扶正祛邪。《杨家将故事代代传》是1986年跳场节时,由唐开学、陈德义、陈进元、唐发光、高尚志等用苗语演唱的。我当时在白云区政协工作,参加了这次跳场节。应我的请求,他们专门给我翻译了歌词大意,我将其记录整理,歌词正文如后:

  • 标签: 民间故事 杨家将 苗族 贵阳市白云区 扶正祛邪 中老年
  • 简介: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界,由芬兰学者阿尔奈(AnttiAarne,1867—1925)和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Thompson,1885—1976)共同完成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称为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该索引为民间故事的跨国界、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参照,但两位编者已经意识到,他们的资料范围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存在方式 祁连休 跨文化比较研究 美国学者
  • 简介:壮族民间故事中的文化心理欧以克(广西民族学院教务处)壮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丰富。作为壮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故事,更是源远流长,世代在壮族民间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壮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壮族的文化心理是由壮族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种民...

  • 标签: 壮族民间故事 壮族地区 文化心理 壮族民间文学 知识分子 广西人民出版社
  • 简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采用的民间故事的概念是广义的,即指社会上民间文学散文作品的通称,包括神话、传说、笑话和故事等。长期以来,学者主要集中对民间故事文本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通过对故事文本的研究来“挖掘本民族民间故事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而对传承民间故事的讲述人却很少关注。“民间故事在集体中保存和流传,主要依靠这些讲述家的口头艺术创造,

  • 标签: 民间故事 中国 现代 故事文本 劳动人民 文学作品
  • 简介:<正>聪慧而狡黠的鼠少小的年纪,在祖母的膝下常常听她教我学念那首人人会唱的《小老鼠上灯台》的歌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咕吱咕蹦下来。”那时不懂得这歌词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只知道老鼠既好玩,又讨厌,每到晚上就出来偷吃家里的食物,连灯油也不放过,还听说老鼠把谁家小孩的耳朵咬掉了一大块。多少年了,这歌词,现在居然也还记得。

  • 标签: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十二生肖 文化英雄 内部资料 神话传说
  • 简介:本文论析了维吾尔民间故事常提及的神化形象如妖魔、恶魔、凶龙、仙女、赫孜尔、巫神、独眼龙、恶鬼、凤凰等的性格、起源和作用。

  • 标签: 维吾尔民间故事 神化形象 论析
  • 简介:我国学者对民间故事的语言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在对讲故事的结构要素、互动序列和话语性质进行分析时,可以引入雅各布森、萨克斯、巴赫金的语言理论,关注多种实际语境、不回避局内人视角的研究视点。从调查时间的角度,可以将对故事讲述活动的田野调查分为三种作业法,录音的文字转写则是田野调查十分重要的一环。

  • 标签: 民间故事讲述 话语互动 田野作业 录音转写
  • 简介:民间故事学考察的对象是故事文本和故事的传承人或讲述人,即故事家。两者相互关联,演述活动的主客体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的再生产关系。20世纪民间故事家的考察与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故事家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现代故事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学术路径,为民间和学者在故事层面的知识交换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 标签: 民间故事家 民间故事学 故事文本 生产关系 中国现代 知识交换
  • 简介:本文在对涉及东乡族女性的民间故事类型的界定之上,对三种故事类型的关于东乡族女性叙事的民间故事进行叙事分析,并结合故事类型与女性叙事分析探讨民间故事中性别叙事的特点及由此产生对民间故事文本一些反思。

  • 标签: 东乡族 民间故事 女性 故事类型 叙事
  • 简介:一2000年3月,88岁的农民故事家刘德培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就奖)。接到通知的时候,刘德培老人已卧病在床,未能出席同月底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颁奖仪式,但他和亲友乡邻的欣喜之情却溢于言表。这是刘老获得的又一项殊荣。此前的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命名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刘老名列榜首。在那次表彰前夕,《中国艺术报》1998年9月25日曾以整版篇幅介绍这些著名故事家的简况,在刘老的大幅照片下面,该报报道:“刘德培,1912年生,湖北省五峰县白鹿庄乡珍珠山村人,农

  • 标签: 民间故事家 刘德培 民间文艺 民间文学 湖北省 皮影戏
  • 简介:<正>本文所指区域性为宏观区域性,它即包括由气侯、土地、物产资源组成的自然环境因素,也包括与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文化环境因素。区城性制约着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与演变。白山黑水为满族发祥地;承德是清朝建立后满族新兴的迁徙地,两区域间自然环境的不同,使两地间流传的满族民间文学作

  • 标签: 满族先民 承德 民间故事 区域性特征 东北区域 部落
  • 简介:祁连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全书98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理论探讨,分为绪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态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互换现象、民间故事的录写与选编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等下编分为七个历史时期,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间传说 祁连休
  • 简介: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的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吕仪先生。他们各以自己专研的故事学、神话学的成就而著名,人们却没有机缘见到他们,因为他们不参加任何会议,不出席任何典礼,不赶任何聚餐的场子。远求诸何其芳、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艺学 著名学者
  • 简介:一、导  言对使用同一语系语言的蒙古人和朝鲜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各国在文学研究方法方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但可以进一步弄清楚在蒙古文化的历史性影响下的阿尔泰文化圈中各国文学的特征,也可发展亚洲文学理论以相应于西方文学理论之发展,并终将对世界文学理论之建设作出贡献。二、从“葫芦和富人”这一传说看蒙古和朝鲜民间故事之同样性和多样性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属于含有“葫芦和富人”核心传说的故事类型。我们可以在朝鲜和日本找到含有相似核心传说的民间故事。这些在蒙古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岛流传的故事都使用着相同的材料。(1)第一种样本: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一位母亲和她的两个儿子生活在天堂。当河水干涸

  • 标签: 民间故事 比较研究 葫芦 民间传说 蒙古人 文学理论
  • 简介:在一个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中,口头文本充当着见证历史,记述文化的角色,在民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给人们展示不同"文化板块"汇集的图志,复原和再现民族历史的"文化断层",提供多元文化交融互渗的整合过程。因此,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把握多民族关系和理解多元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 标签: 多元文化 口头文本 裕固族 民间故事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基于民间故事类型的视角》以民众生活为根基,以民族关系为旨归,依托汉藏民间故事类型的提炼和分析,探讨和解析汉族、藏族民间叙事传统的共同性、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而洞见和阐释民间叙事共同体的共享性与意义。论著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汉藏民间故事、汉藏民间叙事传统交流的新观点,不仅对于汉藏文化关系研究,而且对于中国民间叙事学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汉藏民间叙事传统 民间故事类型 跨族际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