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山石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贵港市南山风景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南山石刻,楷行隶篆,各显功力,是南山古迹又一绝。从南山寺门八角亭至山门,触目皆是碑刻摩崖,大部分岩洞都有题刻,其中石佛洞、观音岩最多,共40多(块)处。据旧志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骚人墨客留题吟咏南山的诗文联额100余篇(首),近100块(处)石刻。南山的摩崖碑碣历史久远,其年代上至宋初,下至民国。其形式有题记、题额、诗联、序跋和捐资列名等。

  • 标签: 南山寺 石刻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清至民国 风景区
  • 简介:太白古陈仓地,群山环抱,汉、渭分流,建置虽短,历史悠久。李白有诗云:“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此之谓也。

  • 标签: 鳌山 石沟 中国 人文地理
  • 简介:凉州天梯山石窟胡宗秘凉州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中路乡。天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东北坡峰峦起伏,山路崎岖,西南面更是峻峭,登临之难,犹如上天梯,故名“天梯山”。石窟开凿在黄羊河水库东岸山峰的岩壁间,现存洞窟18个。洞窟比较集中,大体...

  • 标签: 天梯山石窟 凉州 石窟艺术 佛教石窟 洞窟遗迹 龙门石窟
  • 简介: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酒泉市南十五公里、祁连山北麓的文殊山山谷中。现隶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为国家级义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它以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和数以百计精巧别致的寺、庙、殿、偻等古代建筑闻名于世。它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

  • 标签: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裕固族 古代建筑 自治 祁连山
  • 简介:武威天梯山石窟自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的重视。窟区内现存的第十三号大佛窟与6个完整的小洞窟除外.还有1927年地震时塌陷的残窟十一个,加之窟区内红砂石岩壁上隐约可见的小佛龛.足有二十个之多。

  • 标签: 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病害 自然 2001年 1927年
  • 简介:麦积山石窟北魏和平至太和年间(460—499)开凿的几组具有明显双窟特征的窟龛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造像题材、图像内容不仅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特点,而且对于研究麦积山石窟营建与开凿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窟龛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麦积山西魏、北周时期的窟龛开凿也产生了影响。

  • 标签: 麦积山双窟 图像内容 历史背景
  • 简介: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和传说,是泰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信仰.泰山石敢当信仰和传说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2005年8月18日我们用百度搜索"泰山石敢当",用时0.103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4000篇;同时用Google搜索,用时0.40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0800条,说明泰山石敢当信仰分布的普遍性.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从2004年开始,对泰山石敢当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敢当研究 泰山石 石敢当
  • 简介:甘肃石窟规模宏大,分布面广,由东向西的地理位置上可分为:陇东石窟群、陇南石窟群、陇中石窟群、河西石窟群、敦煌石窟群等百余个大小石窟,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可谓世界之最.而麦积山石窟属陇南石窟群,它位于秦岭西段的北麓,甘肃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最早开凿于十六国后秦(384-417年),后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和扩建.现存洞窟计有194个;现存塑像七千余尊;现存壁画一千多平方米.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体育文化 弓箭运动 武术 传统养生
  • 简介:西樵山——珠江三角洲上的宝卷,岭南山水中的明珠。在全国庞大的山系中,西樵山属“小字辈”。论高峻,不及秦岭;论雄浑,无敌泰岱;论奇险,远输太华。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西樵山的钟灵毓秀,奇丽妩媚,七十二峰,奇崖凝翠,湖光岫云,泉流瀑响,曾牵动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使慕名而来的游客为之驻足,为之倾倒,留下了“南粤名山数二樵”的美誉。

  • 标签: 西樵山 白云洞 石刻 书院 黎简 行书
  • 简介:太原龙山道教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的龙山东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最珍奇的纯道教石窟。主窟开凿于元太宗六年至十一年(1234年-1239年),由道士宋德方主持兴建。在龙山峰顶一突兀的崖面上,共凿有9个洞窟,窟外表面虽风化严重,但也能依稀可见精美的云龙纹浮雕。窟内共有道像65尊,其中13尊有完整的头部。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道教石窟,在中国道教和道教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龙山石窟 中国道教 保护 调查 病害 太原市
  • 简介:文殊山石窟是丝绸之路星罗棋布的石窟群中比较重要的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区文殊山中.石窟、寺院依山而建,以文殊沟为界,分布在"前山"和"后山"两个区域.据乾隆二年黄文炜所撰的称"山峡内凿山为洞,盖房为寺,俗称‘三百禅寺',号日‘小西天'."文殊山石窟经历代扩建,洞窟达百余个,寺院建筑360余座,70余院,但大部已毁.现今前山区尚有千佛洞、万佛洞、文殊寺窟,后山区有古佛洞、千佛洞等早期中心柱窟.

  • 标签: 文殊山石窟 万佛洞 壁画 西夏时期 艺术风格
  • 简介:清代满族人崇尚华丽精致,钟爱文玩把件,民间手工艺因此得到提高发展,寿山石雕也因此迈入鼎盛时期。顺治年间出现的艺坛巨匠杨玉璇,继往开来,发展形成了寿山石独特的雕刻技艺,创造出儒工雕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世传其曾被招为御工,然无从考证,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作品甚多,足以证明清廷皇族对杨玉璇雕刻艺术的赏识和钟爱。杨玉璇,又名杨玉璿、杨璇、杨璿。

  • 标签: 寿山石雕 雕刻艺术 杨璿 民间手工艺 清代满族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简介:麦积山石窟,保留有众多的佛教菩萨造像。其中的众多菩萨宝冠造型,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然而,学界在引述这些宝冠时,名称不一,导致混乱。本文以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宝冠的样式特征出发,尝试建立较为合理的宝冠命名,并分析其时代特征、造型来源和演变规律,以彰显麦积山石窟宝冠的独特艺术风格。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菩萨宝冠 类型 时代特征
  • 简介:由于资料的局限,人们对乾隆以前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本文即以现存实物为考察对象,结合有关的档案文献,对清前期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在寿山石雕的历史上,清前期是一个极为繁荣的时代,其题材广泛,表现技法多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同时期其他材质的雕刻相比,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水平是毫不逊色的.

  • 标签: 清前期 寿山石 雕刻艺术 考察 评价
  • 简介:天都山为宁夏第四高峰,又称西华山,位于海原县西安乡境。今山中有大小石窟9处,其他为地面建筑,共计20多处(不含丹房)。其中有儒教1处(大成殿),佛教4处(有观音、如来、菩萨等),剩余为道教场所,有老君、玉皇、真武、三清、龙王等。

  • 标签: 石窟 龙王 寺庙 探源 儒教 佛教
  • 简介:栖霞山石窟南朝洞窟约始凿于5世纪末期。南齐时期流行露胸通肩式佛衣,出现上衣搭肘式佛衣;齐梁之际延续露胸通肩式佛衣,出现通肩式和中衣搭肘式佛衣;萧梁时期以中衣搭肘式佛衣为主。栖霞山露胸通肩式和通肩式佛衣可能与东吴至西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随葬品上贴饰的佛像服饰有关,上衣搭肘式佛衣的源头可寻向前后秦时期的长安地区。大约自北魏迁都洛阳至北朝灭亡这段较长时期中,栖霞山南朝佛衣类型流行于北朝域内,其中,露胸通肩式佛衣主要流行于青徐地区,中衣搭肘式、上衣搭肘式、通肩式佛衣主要流行于晋冀地区,露胸通肩式和通肩式佛衣主要流行于甘宁地区。

  • 标签: 栖霞山石窟 南朝 佛衣类型
  • 简介:一、石窟环境状况:1、地质概况天梯山石窟地处祁连山——河西走廊南山山间盆地,形似葫芦状,长约15公里,宽约1—3.5公里,地势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洞窟依河湖相砂砾岩建造,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砂岩,泥质砂岩之上覆盖薄层黄土;中部为砖红色厚层砂岩夹薄层砾岩;下部为棕红色砾岩,全部洞窟皆位于下部砾岩岩组之中。

  • 标签: 石窟壁画 保护对策 病害 环境状况 河西走廊 祁连山
  • 简介:响堂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刘东光LyinginGushanMount.HandanCity.HebeiProvince.xiangtangshanGrottesconsistofthreegroupsofgrottoesinNorthernXiang...

  • 标签: 响堂山石窟 北齐 鼓山 续高僧传 水浴寺石窟 石窟造像
  • 简介:山西省寿阳县阳摩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唐代、北汉曾进行过补刻和扩建。其现存的东魏、唐代的窟龛、造像对研究佛教在山西的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造像的演变等问题都有较大的价值。报告在对阳摩山石窟东区窟龛、造像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些窟龛、造像的形制、题材、功能及内含的佛教思想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山西寿阳 阳摩山石窟东区 调查 研究
  • 简介:和顺县云龙山石窟调查简报李玉明常亚平(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云龙山石窟在山西省和顺县县城以北1公里处云龙山半山腰间。黄沙岩崖壁上东西走向排列两窟,东窟东侧存二附龛。二窟二龛均坐北向南,二窟相距15米,东窟保存较好;西窟风化严重,窟内造像已成石胎。1...

  • 标签: 石窟调查 龙山石窟 古建筑保护 龙门石窟莲花洞 开凿年代 造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