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审美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而言,审美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增强体能,提高整体素养,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对中学生的审美教育缺乏足够关注,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应提升自身情操和修养,家庭应重视与支持,社会应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国家应给予制度性引导和必要的支持。

  • 标签: 中学生 审美教育 对策思考
  • 简介:近年来,观众研究日益受到博物馆学界的重视。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博物馆观众研究在方法的使用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采用文献法分析了定量及定性两类研究方法在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发现,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定量方法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定性方法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且研究方法的使用缺乏统一的体系和科学的标准。为提高观众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博物馆应提高对观众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加强方法使用的针对性和严谨性,实现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有效整合,构建科学完备的方法体系。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研究 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
  • 简介:出生于嘉庆年间、活跃在道咸两朝政治舞台上的清代名臣杜受田的传统身份决定了他的传统经历、思想和眼光,但终因其所处的特殊时代却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现在发掘的史料看,他的为政并没有任何突破传统官僚的建树,在其所处的时代他也未曾扮演像他身后短短十数年即涌现出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类的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色;但不容忽视的是,杜毕竟是处于时代即将变动的前夜,他以及与他密切相关的人将在极大程度上左右中国未来的走向。事实也确实如此。于是,两则十分有趣的逸闻出现了,这两则史料影响极其深远;它的出现并不是小说家漫无目的地偶然为之,而是代表了清末民初的一股反思与回顾思潮。不幸的是,杜受田作为与核心人物关系最为亲密的传统官僚,成了被层累构造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 标签: 杜受田 南苑围猎 皇储之争 层累构造 反思思潮
  • 简介:本文梳理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2011年以来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经验,指出工业遗产工作目前在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组织等层面面临的困境,包括价值认定、再利用惯性和工作组织模式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我国正在进入后工业时代,对研究实践的全面总结和有关问题的积极思考将有助于国内工业遗产真正走上可持续道路。

  • 标签: 工业遗产 保护 可持续发展 再利用
  • 简介:历史村镇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我国城乡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梳理了中国历史村镇三十多年的保护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思历史村镇保护发展中应该秉持的原则与策略,即以积极改善历史村镇人居环境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地引导农村居民自主自治地投入其中,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历史村镇走向永续发展之路。

  • 标签: 历史村镇 保护历程 永续保护
  • 简介: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化的反思缺少一种空间,即边疆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考察,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背后,潜藏着一套隐秘的知识体系——“中心主义”“东部主义”“民族主义”。笔者继而从史学领域兴起的“从边疆看中国”视角中汲取资源,站在反思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认为该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将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性知识话语进行解构,对边疆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心主义”“东部主义”等话语知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和看待边疆地区的现代化。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中心主义 民族主义 内亚边疆
  • 简介:国际史学史名家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先生于2017年11月26日去世,这是史学史领域的一大损失。伊格尔斯生前与本文作者有师生情谊,并合作出版了包括《全球史学史》在内的著作。在伊格尔斯逝世之际,作者对史学史研究的今后走向,就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是如何具有全球的眼光,平等地对待世界各地文明历史意识的不同表现,克服将书写的历史作为史学史研究唯一对象的偏见。第二是提倡史学史研究的时代感和批判意识,从时代变化的角度探究历史研究和写作的变化,并对以往的历史书写,具有批评的态度,以求促进历史学的进步。

  • 标签: 伊格尔斯 史学史 中外史学比较 兰克史学 浦朗穆
  • 简介:公园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新时代汲取城市发展思想精华与国内外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公园城市把城市的定义从早期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升华到命运共同体,因而具有公共品属性、生态属性和空间属性的三重内涵。公园城市以生态价值为核心,兼顾生态、功能和美学三大标准,实现生命、生态、生产、生活“四生共融”。

  • 标签: 公园城市 命运共同体 生态价值 四生共融
  • 简介:在梳理图书文献中各种实例后,本文认为《律例馆校正洗冤录》虽是官书,但它并非不可挑战的常规。在继承元明以来活用《洗冤录》的脉络下,清代的检验知识和制度,其实比过去认为的更有弹性。例如利用案例、使用坊间著作来补充官方的不足;仵作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不只是单纯的机械性操作。官方与民间著作,官员和仵作,案例,无论是在知识或制度层面,这些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仵作 洗冤录 律例馆校正洗冤录 清代检验知识与制度
  • 简介:传拓是文物学与金石学研究中保存和展示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广西位于中国南部高湿地区,传拓用纸的干燥速度较慢,水性墨汁在传拓中容易晕散,传拓难度较高。文章就广西地区传拓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介绍,特别是对工作中针对高湿度环境下的传拓技术改良作了专门阐释,并以碑刻传拓及铜鼓传拓为例,说明传拓技术改良后的实践效果与优势。

  • 标签: 传拓 拓片 高湿度环境
  • 简介:"四个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四个自信"源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本质上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创造更大成就的光辉指引。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和开创中国道路的历史。道路问题是根本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

  • 标签: 伟大实践 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党的历史 信念体系
  • 简介:开发式扶贫一改过去平均用力和单纯救济的作法,瞄准重点区域侧重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投入,变'输血'为'造血',明显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活力。形成了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化经营和劳动力培训转移为支点的'一体两翼'新模式,开创了以扶贫开发促进脱贫致富、以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的'两轮驱动'新格局。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也不再画地为牢,自设'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之类的人为障碍,更加注重支农扶贫的精准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 标签: 扶贫开发 统筹兼顾 精准施策
  • 简介:高中历史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更新,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做教学工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新课改,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历史教学进行探索。

  • 标签: 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 探索与实践
  • 简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已故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在整理、研究、传播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真知灼见与亲身实践

  • 标签: 任继愈 传统文化 古籍整理思想 中华大藏经 中华大典
  • 简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公民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职责和施政的重要目标之一。怀远县文广旅新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群众的切实需求,分别从创新服务,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创新监管,规范文化民生工程;创新宣传,传播持续发展正能量等层面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 旅游品牌 文化民生工程
  • 简介:20世纪以来,"大战略"(grandstrategy)概念渐受重视。一般而言,"战略"在传统上即指"军事战略",适用范围是战争,所用的是军事手段,所追求的是胜利。与战略的观念和解释限制在战争领域不同,大战略认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仅在战时,也在平时;威胁来源不仅是其他国家的武装力量,一国所制定和采取的经济、外交、科技等政策措施,均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安全;捍卫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目标,不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需要采用军事手段,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国家资源。

  • 标签: 欧洲国家 战略目标
  • 简介:近十年来,国际汉学研究界最令人瞩目的动向,便是域外汉籍研究的兴起,这使得汉学研究在主题上开始强调中国与东亚的相互建构,在史料方面日益重视域外史料特别是域外汉籍。当这一门学问在中国起步的时候,南京大学张伯伟教授曾经以上世纪的新学问——敦煌学来类比其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域外汉籍 张伯伟 文学研究 教授 实践 天地
  • 简介:一、拼音教学的思考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拼音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拼音是工具中的工具,是学生认识新字词的拐杖。凶此,以前各版本的语文教材,拼音是一年级上学期第一个内容,期待学生在学好拼音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汉字,更好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 标签: 汉语拼音 教学思考 新教材 语文课程 实践 工具性
  • 简介:湘西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是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苗族的歌舞、服饰、节日等体现本土百姓朴素的审美心理形成独特的苗家美育特色。苗家美育的愉悦性、大众性、风俗性、生态性贯穿于研学游各方面,本文意在通过师生的参与体验苗家美育特色资源等研学旅游活动锻造完美人格,实施当代美育、艺术教育。

  • 标签: 苗家美育特色 研学游 实践策略
  • 简介:青少年、儿童时期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重要窗口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容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重视中小学生的品质形成是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情感教育、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可使广大青少年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

  • 标签: 传统文化 别具特色国 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