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早就听说云南石林乃天造奇观,奇石奇景连绵不绝,令人叹服。去年11月,当我真正步入石林,亲眼目睹其雄姿时,还是深深地被石林的雄奇壮美所震撼。

  • 标签: 云南 石林 昆明市 自然景观 旅游景点 莲花峰
  • 简介:春末夏初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互助北山,风景迷人,气象万千,吸引着不少游人前往览胜。尤其是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后,柳枝吐露新叶,山峰沾染着湿润的灵秀之气,苍松的翠色愈发湛青鲜艳,其独具魅力的风姿更是让人心仪不已。

  • 标签: 北山春景
  • 简介:强加的一纸《马关条约》,逼使清政府把神圣领土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吾政府可欺,而吾民不可欺,台湾绅民万姓不服,誓不臣倭”,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间,高山族人民前仆后继,争取回归祖国的反日怒潮汹涌不息。1930年的雾社起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史诗。受尽压榨凌辱 反抗暗流涌动雾社位于台中县的埔里山区,地势险要,风景优美。因早晚白雾笼罩,故名雾社。这里居住着2178个高山族同胞及100多个汉人,另有157个日本人,他们都是日本官吏、警察的家属,负有监视高山族人的特殊任务。雾社人民具有光荣的反侵略传统,曾抵抗过荷兰与西班牙的入侵。日本侵占台湾后,他们又以各种方式反抗殖民统治,为此屡遭镇压,被日本

  • 标签: 雾社起义 日本殖民者 义军 台湾 高山族 罗达
  • 简介: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越过娄山关,一渡赤水,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因蒋介石急调40万大军封锁长江,毛泽东遂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接受了夺取娄山关这一决定红军命运的艰巨任务。于2月18日率所部二渡赤水,奇袭娄山关。经过5次激战,打垮娄山关守敌。次日,他又带领红军英勇地打退了敌人6次集团冲锋,守住

  • 标签: 娄山关 中央红军 彭雪枫 遵义城 马蹄声 喇叭声
  • 简介:“丽江雪山天下绝”。丽江这个山明水秀,风光宜人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有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我知道丽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1997年冬,春城召开中国地协学术年会后,选择考察地点,在西双版纳和丽江之间,我还是“从

  • 标签: 丽江市 云南 自然景观 志书质量 民族文化 古建筑
  • 简介:沿着滚滚长江东下,我们曾先后登临过岳阳楼、黄鹤楼、太白楼,也去过南昌的滕王阁,“中国四大名楼”已尽收眼底。可是心中总还觉得有“遗珠之憾”,那六百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学士宋濂为之写记的阅江楼,何时能够倚天而立,为龙盘虎踞的石头城再添一道旖旎的风景呢?

  • 标签: 大学士 江东 明太祖 黄鹤楼 石头城 朱元璋
  • 简介:2010年7月17日,我在北京回桂林的火车上,手机响了,屏幕显示电话来自赵平家。我按下通话键,像平时一样说了声:“赵老师好!”意外的是电话里传出来一个女声,更意外的是,电话里,赵平老师的女儿告诉我,赵平老师去世了。

  • 标签: 老师 赵平 2010年 屏幕显示 电话
  • 简介:<正>“”作为汉字,凝势定位为一个人类共同体的名称,肇于一九六五年。它是由“僮”转化而来的,是“僮”的同音假借字;而“僮”作为族称,源自南宋时见之载籍的“撞”。以“僮”代“撞”,就汉字而论本为会意,非袭音声,因“僮”字古今仅止toη~2一音,没有“oη~6”读者,平空赋以oη~6音,人多一如既往,不管是“僮族”还是“僮僕”,均以“toη~2”律之,从而惹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今以“”代“僮”,则免了可能出现的是非。“撞”,是南宋时书载对广西某一人类群团的称谓,元蒙明初仍一以贯之,随着它

  • 标签: 广西地区 壮族人 古越人 柳宗元 壮语 范成大
  • 简介: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石峻峭,山崖秀美,那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而成被誉为“石头上开花”的丹霞地貌堪称旷世奇迹,千姿百态,嶂叠百重,让人目不暇接,深山中隐藏着飞檐画栋、星罗棋布的古刹,苍松翠柏,簇拥着座座石峰根根石柱,云在山头悠游,雾在林中飘浮。仲秋时节.高原的季风更染出满山枫树的

  • 标签: 云南 剑川县 石宝山歌会 民族习俗
  • 简介:他先后在《申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等有影响的大报任总编辑,又自己创办《救国日报》。他有"龚大炮""湖南怪物"之称,不畏权贵,出言狂妄,口无遮拦,骂过很多人,扬言不怕上雨花台。他一直追随蒋介石,曾担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抗战中坚决抗日,宣扬抗战必胜。他又坚决反共,是反共的死硬派,投蒋所好,写过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印数甚巨。

  • 标签: 陈应 《世界日报》 李宗仁 某年某月 国大代表 跑来跑去
  • 简介:本文认为,学是在“后轴心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文化中心主义”逐渐被打破,区域性、族别性研究蓬勃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学产生所依赖的学术基础是壮族研究。80年代以来,壮族研究成果的系列化和综合化,使学术界在壮族渊源、壮族文化的本质等根本问题上基本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发散性,这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学的神圣使命是要促进民族的文化自觉,沟通世界人类。

  • 标签: 壮学 学科研究
  • 简介:汉高帝刘邦出身布衣,毫无凭籍,在秦末大起义中,竟然三年亡秦,五年灭楚,而得天下.评论他说:"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岂非天!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1](第3册,P760)早年读到这一段话,不觉得有何难解之处.

  • 标签: “岂非天哉”《史记》 《高祖本纪》 《项羽本纪》 训诂
  • 简介:母亲于蓝,从1949年开始演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银幕形象:《翠岗红旗》里的向五儿,《龙须沟》里的程娘子,《革命家庭》里的周莲,《烈火中永生》里的江雪琴(江姐),《林家铺子》里的张寡妇……六十岁的时候,她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儿童电影制片厂。

  • 标签: 电影制片厂 电影学 母亲 林家铺子 张艺谋 儿童
  • 简介:三十年来,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我们的秦汉史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观上的思想解放。过去禁锢着人们思想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人们摒弃以往那种政治化、公式化的研究模式,大量吸取实证学派的研究方法,转向具体的名物制度研究,

  • 标签: “碎片化” 史学 会通 秦汉史研究 思想解放 实证学派
  • 简介:泰两民族的器乐文化非常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器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内涵从宗教典礼仪式向世俗化转变。两民族器乐文化相同点在于乐器的种类、型制与音乐的功用,相异之处是壮族器乐文化世俗化,而泰族器乐文化获得了浓重的印度佛教的色彩。泰器乐文化异同的原因在于种族的同源和后期分化。由于外来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泰族发生宗教信仰上的本质性变化。由于泰族的器乐在宗教严谨性方面突出,以致在传统文化保护上更胜一筹,这对于壮族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壮泰 器乐文化 异同 宗教信仰
  • 简介:文章以人类学的“冷逻辑”思维为反思维度,以学理论建构及其学术史发展为论域,尝试对学个案研究进行再思考。在此基础上,尤其侧重于时空坐落选取方面的反思,设想专题研究中的时空坐落选取更具有多元化特征,以此对研究旨趣与学科宏观微观互补的有效综合进行初步探究。

  • 标签: 壮学 冷逻辑 时空坐落 多元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