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美术点评傅抱石的《过黄泛》是一幅水墨淋漓、大气磅礴的水墨军史画,生动艺术地再现了1947年夏刘邓大军风雨中涉过黄泛,挺进大别山开辟新区的情景。淡墨皴擦表现出暴雨淋漓,浓墨点染表现出解放军勇往直前。画面并不注重具体形象的描绘,而着重于整体意境的把握和渲染,

  • 标签: 黄泛区 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 具体形象 傅抱石 解放军
  • 简介:公元13世纪,藏雕版印刷技术和藏纸制作技术发展后,藏印刷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地寺院纷纷建起了印经院。这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和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藏七大印经院简单地作以介绍。

  • 标签: 藏区 雕版印刷技术 藏族传统文化 13世纪 制作技术
  • 简介:2013年3月,自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率相关人员分别到马山县、南宁市良庆,凌云县、田阳县、贺州市、柳江县、柳城县进行地方志工作调研。调研组所到市、县、地方志办公室,听取各市、县、开展地方志工作情况汇报;了解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办法;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李秋洪对调研的市、县、地方志办公室今后工作提出要求。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办公室主任 调研组 自治区 纪要 情况汇报
  • 简介:有人说,"没去红灯就没到过阿姆斯特丹"。色情、大麻、同性恋在这里公开合法,无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白的黑的,黄的棕的,好孩子、坏孩子都会在这里找到快乐。

  • 标签: 万象迷乱 荷兰红灯区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广大沦陷实行愚民政策,以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的殖民统治。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 标签: 教科书 沦陷区 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 殖民统治
  • 简介:一个地区能否建立并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是该区域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省委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的时刻,深入研究和不断增强我省比较优势,对于科学确立青海下一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以强化特色竞争优势;全国各地争相探索体现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差异化竞争,以此提升发展质量。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和成就,也无不与探索和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相关联。特别是过去五年里,在中央及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立足青海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确立了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形成了“四个发展”的工作路径,初步探索出了体现时代特征与青海特色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全省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641亿元上升到1635亿元,

  • 标签: 竞争优势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 差异化竞争 战略定位
  • 简介:基于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从行为主义视角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社区居民的通勤、购物、就学、就医、休闲等日常活动空间开展实证研究,刻画开发职住分离、购物行为的空间指向性,以及居民就学、就医和休闲行为的空间分配特征。继而,基于加入空间变量的消费者效用函数,结合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背景,重点从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开发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进行解释,并概括出其形成的综合机制模式。研究发现,距离、业态偏好、对服务设施质量的要求,以及交通方式改善带来居民需求变动,与市场供给的空间分布、政府供给的相对短缺共同影响,塑造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

  • 标签: 开发区 郊区社区 日常活动空间 空间结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简介:10月31日至11月1日.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志编委”)在成都举办2013年度全省县(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培训会,各市(州)组织所属各县(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同志203人参加培训。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党组成员、副主任罗亚夫,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孝平,副巡视员汪毅及各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 标签: 办公室主任 地方志 培训会 编纂委员会 党组书记 党委书记
  • 简介:2006年9月,《红寺堡开发志》出版后,由于机构改革,红寺堡开发档案史志馆被撤销。2012年11月,红寺堡档案史志馆再次成立。由于工作人员少;设备配备不到位,工作一直无法正常开展。

  • 标签: 红寺堡开发区 设备配备 史志 档案 机构改革 工作人员
  • 简介:增长极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以增长极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该地区培育增长极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增长极理论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 区域发展
  • 简介:2013年4月19日。定西市安定西巩镇涝池村苦河社村民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砖室墓。接到举报后,安定博物馆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勘察.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清理简报 安定区 金墓 梯田建设 组织人员 砖室墓
  • 简介:<正>1.GeneralremarksAlthoughtheDharmadbatustava(DDhS)hasbeenascribedtoNagarjuna,1thisattributionhasbeenquestionedbyTSUKINOWA(1934)andSEYFORTRUEGG(1971:453-54)andrejectedbyLINDTNER(1982:10).2Judgingfromitscontent,whichshowssignificantinfluencefromthetatbagatagarbha-tradition,theauthoroftheDDhScannotbethesameasthatoftheMadhyamakakdrika.Anotherpossibleindicationforthenon-authenticityofthisworkisthefactthatwedonotfindanyIndiancommentariesonit.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烦恼 法身 如来 地藏 瑜伽
  • 简介:天水市麦积博物馆馆藏一批耀州窑瓷碗,纹饰优美,刻花犀利洒脱、印花清秀婉约。是宋代青釉瓷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瓷碗.更是宋代文化气质、经济昌盛的集中体现。它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对于研究宋代耀州窑在麦积的发展、演变及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耀州窑 印花 刻花 瓷碗 艺术风格
  • 简介:2013年10月17日上午,自治地方志办公室在多功能厅举办理论学习报告会,邀请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广西桂学研究学会会长潘琦作题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报告。

  • 标签: 理论学习 自治区 报告会 办公室 地方志 多功能厅
  • 简介:本文在明代湖广、四川、贵州行省毗邻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对目前发现的由明代皇帝、“客家”知识精英、“客家”官员与土司及其代办和土舍分别书写的60块金石碑刻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认为这是生者的自由书写和对死者的盖棺论定,客观地反映了土家族土司观念、情感和意象世界在明早中晚期及南明时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展示了土家族各土司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机关连的“中华情结”的聚积及变化过程。在明清易代之际,它对旧朝是“情结”,对新朝却是“症结”。基于土司学所做的此项研究,对于客观地评价我国土司及其文化具有启迪意义。

  • 标签: 武陵山片区 明代 金石碑刻 土司学 中华情结
  • 简介:本文依据大量档案及文献,阐述人民政府在川滇藏推行人民币、禁用银元、改造旧领域、深化及拓展民主改革的过程。首先,在追溯改革前藏货币流通的由来及概况后,阐述人民政府推行人民币等的努力,揭示和平解放后西藏与内地交流畅通,公路通车后运输便捷,大量银元流向西藏、走私商品流入内地等滋生的后果及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映上层人士及群众的相关要求,说明推行及扩大人民币、禁止银元流通等也是民主改革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阐述了各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制止银元“西流”与外货“东进”的努力,说明只有深化及拓展改革,改变旧的体制,才能从经济领域完成民主改革,维持改革取得的成果。

  • 标签: 经济领域 货币流通 人民币 银元 藏区 改造
  • 简介:2012年内蒙古自治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收获重大。赤峰市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通辽市哈民忙哈新石器聚落遗址、和林格尔盛乐古城周边墓葬、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蒙古国的调查与考古发掘以及集宁路古城的大面积发掘等都有重要发现。

  • 标签: 文物考古 内蒙古 古城遗址 考古发掘 和林格尔 考古发现
  • 简介:本文基于550份调查问卷和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以北京著名的郊区大型居住——回龙观文化居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购物空间和游憩空间在内的郊区大型居住生活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制,分析了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与郊区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来,居民对远距离居住—工作空间错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以回龙观为代表的郊区大型居住在形成居住空间郊区化、商业和休闲空间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验证了过去10年中北京郊区化发展的高强力度。回龙观社区职能由单纯卧城向综合型社区的演变成为居民多种生活空间重构的背景,另外,不同类型的生活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某种生活空间变化往往导致另一种或几种生活空间跟随发生变化。回龙观的案例给郊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大型居住区 生活空间 活动类型 郊区化 回龙观
  • 简介:城市居民迁居行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但以微观手法研究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以位于北京郊区的回龙观居住为例,以微观的手法对城区拆迁居民、经历体制转型的中老年人、北京本地年轻人以及外地来京年轻人的迁居历程进行解读,寻找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革与个体生命历程的交集,进而洞察郊区居民迁居的一般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迁居机会供给、住房需求、住房获取能力、迁居决策4个方面归纳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阐释重构机制。对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北京城市空间重构及郊区化进程。

  • 标签: 生命历程 迁居行为 空间重构 郊区 北京回龙观
  • 简介:西汉时代的太常因一度管辖陵邑而兼具民政的职能,以往学界认为太常已具备行政区划的某些特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重新解读,集中探讨西汉政研究领域中,与“太常”相关的三个问题,指出西汉并不存在“太常郡”的称谓;太常管辖陵邑始于高帝时期,长陵邑的设置约在高帝九年;西汉的太常既不具有明确的辖域,也不具有管理地方政务的完备官员建制,只是一个具有部分民政职能的中央官署,不应视为郡级政而加以讨论。

  • 标签: 太常郡 陵邑 肩水金关汉简 西汉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