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纤维素-壳聚糖共聚产物对石质文物封护保护的可行性,采用自由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将醋酸丁酸纤维素(CAB)与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纤维素-壳聚糖接枝共聚。同时研究了纤维素和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引发剂K2S2O8浓度1.5mmol/L,预处理温度40℃,时间2h,纤维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交联剂0.12mL,总液体积100mL。分析了纤维素-壳聚糖用量对石质文物封护材料的性能影响,并且对石材试样进行模拟试验,测试分析了色差度、光泽度、接触角、附着力、透气性和耐老化等性能指标,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纤维素-壳聚糖接枝聚合浓度为15%的封护材料保护后,石材试样保持了原有的质感、光泽、颜色,并且憎水性、耐老化性等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对石材试样具有良好的封护效果,为天然高分子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壳聚糖 纤维素 接枝共聚 文物保护
  • 简介:为探讨用氟聚合FEVE和HDI三聚体对纸质文物进行加固保护的有效性,用FEVE树脂溶液和HDI三聚体对纸质文物加固保护后,分别进行了拉伸强度、光泽度、耐酸水解性及抗干热老化性等一系列试验,并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FEVE(浓度5%)和HDI三聚体(浓度20%)对纸质文物的加固保护后,提高了纸张的机械强度,缓解、抑制了酸和热对纸质文物的侵蚀,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含氟聚合物 加固 保护 纸质文物
  • 简介:为对陕西户县大王镇庙底沟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进行保护,在用X射线衍射测得表面风化的成分及对彩陶湿量测定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30%、20%、10%、5%)四元共聚(F4-SS)溶液进行加固防护处理,观察加固后彩陶的外观颜色,机械强度、吸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F4-SS溶液加固处理后,彩陶的机械强度显著提高,外观颜色没变化,孔隙水蒸气通道无影响;5%-25%F4-SS用于酥松彩陶加固保护、5%-10%F4-SS用于硬质彩陶的表面防护处理,效果显著.说明F4-SS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彩陶的保护.

  • 标签: 含氟聚合物 新石器彩陶 颜色 强度
  • 简介:为研究古代麻江型铜鼓的成分、工艺和矿料来源及麻江型铜鼓与遵义型铜鼓的发展源流关系,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方法,对所取4面砷麻江型铜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为Cu-Sn-As-Pb四元合金。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可知,古代麻江型铜鼓中砷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含量较高。将该4面麻江型铜鼓与砷遵义型铜鼓进行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对比及地缘、矿产进行相关研究可知,砷的两种类型铜鼓存在着一定的源流关系,并且砷的两种类型铜鼓的矿料可能来源于云南文山地区与广西百色地区一带。

  • 标签: 冶金史 麻江型铜鼓 遵义型铜鼓 Cu-Sn-As-Pb四元合金
  • 简介:1938年中国军队撤退后,上海成为孤岛。那时有两位与法租界当局关系较深的人物:一个是法公董局锅炉检验师董大酋,人称Vincent董;一个是原上海市府外事秘书耿嘉,名绩之,人称C.C.耿。他们两人关系颇不一般,但予人印象各异。董君自驾飞霞脱轿车往来于法租界的工厂、旅馆、公寓、酒楼

  • 标签: 耿嘉基死
  • 简介:章先生是研究中国传统民歌花儿的先驱,是临夏籍知识分子中研究花儿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中最早研究花儿的人。牙章先生对花儿的研究著述是上世纪30年代初完成的。其中包括1篇花儿理论研究文章《花儿再序》,100多首搜集整理的花儿唱词,及1封《关于花儿地名注释的信》。其中《花儿再序》文章及100多首花儿唱词是他在民国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即1932年到1933年写成的,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寄给当时编辑《甘肃民国日报》副刊的张亚雄先生。《花儿集》一文连载于当年十一月《甘肃民国日报》副刊,署名冀达斋主。《关于花儿地名注释的信》是他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看到当年九月十八日《甘肃民国日报》登载的一首花儿的注释错误后写给张亚雄先生的,随后由张亚雄先生刊登在当年十一月七日的《甘肃民国日报》上。牙章先生以上著述后经张亚雄先生修改,收入其编著的《花儿集》中,这本书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由重庆青年书店出版。《花儿集》的出版,使牙章先生的花儿著述得以保存下来;同时也由于牙章先生的花儿著述散漫于这本书中,使人难以了解其原貌。牙章先生是一个终身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忠实的共产党员。他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家,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花儿研究则是他早期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展现和了解牙章先生的花儿著述,不仅对研究他的人生轨迹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大有裨益于人们了解花儿整理研究工作的早期历史。这是编校者竭力复原牙章先生花儿著述的根本动机。编校者在翻阅相关资料、调查相关人士的基础上,根据张亚雄先生在初版《花儿集》89—90页、148页、150页、1

  • 标签: 花儿 著述 2004年第4期 无产阶级革命 注释错误
  • 简介:<正>卓克藏语含意为“地形像桌子”,全境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川西北高原地带,境内崇山峻岭,河流湍急。卓克土解放前为“四土”之一土,“四土”的藏族又称嘉绒藏族,说嘉绒语,嘉绒之意为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

  • 标签: 基土 土司 嘉绒藏族 四土 藏民 清政府
  • 简介:熊铁教授,湖南常德人,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著有《秦汉新道家略论稿》、《秦汉官制史稿》(两人合著)、《秦汉军事制度史》、《汉唐文化史》、《秦汉文化志》、《秦汉新道家》、《中国老学史》(三人合著)、《中国庄学史》(三人合著)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过去20多年间,笔者时常向他问学,最近趁他刚搬入新家,又多次来到他家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熊教授谈到他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以及历史学的发展前景。现在把访谈内容整理成篇。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 标签: 熊铁基 教授 《秦汉新道家》 中国古代史教学 《中国老学史》 访谈录
  • 简介:国学大师钱博(1887-1957),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生于书香人家,学博于文,治学谨严,诂经谭史,旁涉百家,每多阐发。南通张季直读其文而叹曰:"大江以北,未见其论!"吴江费树蔚称:"岂惟江北,即江南宁复有第二手!"钱博在圣约翰大学讲授国文。光华大学创立,他出任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37年抗战爆发,国军酣战三月西撤,上海成为"孤岛"。会同光华大学副校长兼附中主任廖世承奉命在湘西创办国立师范学院。钱氏年逾五十,欣然赴蓝田,在穷山间弦歌不辍,共纾国难。博先生复邀其哲嗣钱钟书来校,担任

  • 标签: 钱基博 孙子兵法 钱钟书 圣约翰大学 国学 江苏无锡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西侧土岭上出土了一方墓志,青石质,方形,边长73厘米。厚20厘米,楷书40行,满行45字,实书1545字。志主李孝见于《宋史》,墓志由理学家程颓撰文,官僚王慎言书丹篆盖,可谓名人、名撰、名书,刻工亦名匠,十分撩人兴致。

  • 标签: 墓志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程颢 龙门石窟 《宋史》 洛阳市
  • 简介:9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共同保护大明宫元殿遗址工程竣工仪式在西安元殿遗址广场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物保护司司长顾玉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井出敬二公使、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木村信雄所长及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相关领导出席竣工仪式。

  • 标签: 工程竣工 保护工程 大明宫 遗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家文物局
  • 简介: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帛图,原图无题,整理者据帛图中“则有形”四字为题。目录首见於2004年文出版社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第90页)。其具体内容,最早由陈松长先生撰文介绍并研究。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三号汉墓 文物出版社 学说 道家
  • 简介:“Scotty”身长约13米,体重超过8800公斤,生活在距今约6600万年前。经过20多年的挖掘和骨骼重建,这个于1991年被发现的霸王龙化石,终于被确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霸王龙。“Scotty”的命名由来则是在它被发现的当晚,古生物学家们喝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来庆祝。据悉,这个“异常大”而“健壮”的霸王龙骨骼将于今年5月在加拿大皇家萨斯喀彻温博物馆展出。

  • 标签: 苏格兰威士忌 古生物学家 萨斯喀彻温 博物馆 加拿大 骨骼
  • 简介:汾阳天宁寺位于汾阳城东关木桥街、寺巷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原汾阳市五金厂院内,寺院已毁。寺院有塔,名为天宁寺塔。山西省平遥冠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汾阳公司2012年1月在此区域施工建设,为了确定天宁寺塔的位置、时代及该塔有无地宫等问题,2012年2月29日至3月7日,汾阳市文物管理所对天宁寺塔塔进行了抢救性的勘探、清理和发掘。

  • 标签: 清理简报 天宁寺 汾阳市 山西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塔基
  • 简介:<正>李鸿,字子宽,生于1881年8月23日,湖北应城城北盛滩人,老同盟会会员,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创建共和作出了贡献。最初,他在国内外从事唤醒、发动群众的舆论组织工作。1911年回国后,追随孙中山奔走效力,武昌起

  • 标签: 辛亥革命前后 同盟会会员 许崇智 组织工作 城北 廖仲恺
  • 简介:本文对康熙中期刊刻的笔记小说集《三冈识略》的成书背景进行考察,并对此书后来所经历的周折做了详细介绍。《三冈识略》的作者董是晚明高官董羽宸的长孙,他于1678年为《三冈识略》撰写序文,经过多年的扩大补充后,此书于1697年终于写完。《三冈识略》的第一次刻本之所以流传不广,是因为它的一位读者(很可能是松江举人金维宁)给《三冈识略》扣上了“谤讪朝廷”的罪名。这位读者的举报信声称,书内记录年代时仅写甲子而无顺治、康熙年号,是不正统的,同时指责董对清政权有抵触情绪。本文对《三冈识略》与《莼乡赘笔》的关系也进行探讨,认为《莼乡赘笔》是清代后期的一名编辑或书商在《三冈识略》的基础上擅自编出来的。

  • 标签: 董含 《三冈识略》 《莼乡赘笔 金维宁 文字狱
  • 简介:2003年,出土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山辽代早期墓葬的彩绘木棺具,棺体最长处2.31米,最宽处1.31米,最高处0.9米,棺椁相套,下有棺床,共计八层,棺、床均施彩绘。吐尔山辽墓以其随葬品的丰富、墓主人的高贵社会地位与身份之谜,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如此完整的辽墓彩绘木棺在内蒙古地区更属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标签: 彩绘 辽墓 科学研究价值 内蒙古地区 科左后旗 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