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一、藩切市概况藩切市是越南南方平顺省的省会。这里盛产火龙果,据说80%销往中国。该市也是越南著名的捕鱼区,近年更成为吸引大量北欧、东欧、俄罗斯和韩国游客的海滨度假胜地。这两年,中国游客亦在增加。据越南官方消息称,2015年1月起,在藩切开始修建一座军民两用机场,2017年竣工。届时,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

  • 标签: 越南 客家人 会馆 韩国游客 中国游客 度假胜地
  • 简介: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开始在台湾设置府县,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这两百多年间,正是中央政府对台管理制度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台的治理观念几经变动,在台官员的设置和职权也都频繁发生改变,情况纷繁复杂。在此期间,台湾道台一职虽始终存在,但其管辖范围、职权、作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变化,对台湾社会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基于台湾道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庄林丽的《清代台湾道、台湾道台与台湾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一书从制度史的角度解读了台湾道的设置与变迁、台湾道台的基本情况以及台湾道台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该书还从台湾道台与台湾社会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台湾道台与清代台湾的社会秩序维护、台湾的开发、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方面的关系和作用。庄林丽深厚的考证功底以及对于资料的全面搜集、梳理、分析均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台湾社会 清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评介 中央政府 管理制度
  • 简介:我国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编修地方志是两岸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方式,探究两岸地方志工作的异同,对于促进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发掘共同的文化基因有重要意义。2015年6月26日至7月3日,笔者随江西省地方志学会考察团赴台湾考察。

  • 标签: 台湾地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志工作 修志 地方志学会 文化基因
  • 简介:在我国,文庙供奉孔子,武庙供奉关公。据记载,现台湾470多座武庙(即关帝庙),都是古代从福建东山岛关帝庙分灵的。因而,东山岛关帝庙(全国文保单位)被确认为台湾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东山岛"关帝文化信仰习俗"已经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两岸关帝信俗一脉相承东山岛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台胞重点祖居地之一,也曾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前沿码头。

  • 标签: 台湾人 关帝 东山岛 福建东山 文保单位 忠心贯日
  • 简介:1980年代以降,随着本土化思潮的兴起,在"重构台湾"的过程中,台湾史研究亦呈雨后春笋之势,随之风起,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台湾史学界的"显学"。1990年代以来,台湾学术界对台湾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有不同角度和程度的回顾与反思。这些回顾与反思,既是学术史研究的成果,亦是学术史研究的对象。目前对于本课题及相关问题,笔者所见仅刘翠溶有过一定的讨论。

  • 标签: 90年代以来 台湾学者 台湾史 回顾与反思 学术史研究 80年代
  • 简介:一、前言廖伦光研究台湾客家纳骨葬法与坟墓体系,依据葬俗与墓作的差异指出客家坟墓的类型,有初葬的大葬、拾骨后的寄岩半葬、二次葬正式坟墓的吉坟风水及家族墓“阴塔”等4种。除了大葬、寄岩、风水吉坟葬法之外,美浓地区现有坟冢葬法,尚有古老大人墓、打银牌、生基、家冢以及纳骨塔(如表1)。

  • 标签: 台湾地区 风俗 坟墓 二次葬 客家 风水
  • 简介:本文针对尤中提出的明朝台湾南部已建立中山、山南、山北三个王国的观点进行评论,认为这是张冠李戴。中山、山南、山北三个王国在明朝时是琉球群岛,即今日本冲绳县的冲绳本岛上的三个王国,后统一为琉球中山国,与明朝建立了册封、朝贡关系。当时的台湾岛世居少数民族还处在部落社会,与明朝没有政治关系。日本萨摩藩侵略的是冲绳岛上的中山王国,也不是台湾岛。

  • 标签: 明朝 琉球中山王国 冲绳本岛 台湾岛
  • 简介:近代台湾的寺庙建筑深受闽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台湾处处可看到闽南建筑风格的寺庙。闽南建筑风格分为漳州派和泉州派。在台湾的匠师中,陈应彬、叶金万与王益顺被称为台湾寺庙建筑“三大匠师”。

  • 标签: 寺庙建筑 台湾地区 建筑风格 建筑文化 闽南
  • 简介:一1949年年末,在大陆战败的蒋介石及其残余势力败逃台湾。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惨败甚为恼火。因为,他们出钱出武器帮助蒋政权打内战,结果是号称几百万精锐的"国军"在三年之内就一败涂地。杜鲁门政府原本就对蒋介石没有什么好感,通过这场国共内战,对蒋介石则彻底失望,认为他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决定予以抛弃,并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内各派反映较好的代"总统"李宗仁身上。

  • 标签: 李宗仁 杜鲁门政府 国共内战 顾维钧 国民党政权 残余势力
  • 简介:在日韩合并100周年的2010年8月10日,日本民主党首相菅直人,表明日本将诚实面对历史,对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所带来的莫大损害与苦痛,痛切地反省及由衷地致歉,并且将日本宫内厅所保管的“朝鲜王室仪轨”等朝鲜半岛的贵重图书,归还韩国。日本首相的道歉谈话,仅对殖民统治36年的朝鲜半岛而发,对殖民统治长达50年的台湾,则没有任何道歉之意。日本人对台湾,趾高气扬地认定:台湾的“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是日本的殖民统治奠基的,是日本“苦心经营”台湾的结果。既然日本是台湾“现代化”的功臣,就没有必要对台湾道歉,反而乐意接受“台湾人”的感谢。台湾与朝鲜半岛,都经过日本的殖民统治,后来都经历了内战,而陷入“分裂国家”的状态。本文尝试分析何以“朝鲜人”能拂拭日本殖民统治的伤痕,让日本人肃然起敬,痛切地反省和致歉;而“台湾人”经过日本50年“皇民化”“同化”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媚日”的人群。

  • 标签: 日本 殖民 台湾地区 朝鲜
  • 简介:1950年代台湾经济政策改革以土地改革、发展私营经济、改革外汇制度和十九点财经改革计划为主要内容。陈诚、尹仲容、严家淦、杨继增等技术官员是这几项经济政策改革的主要推手。台湾经济政策改革的起因在于应对美国经济援助的停止。其中,美国的角色主要是作为外在推动力而存在的,而非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利于国民党当局推行经济政策改革,而以陈诚为首的技术派官员务实的态度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自由市场经济学说的传播,则为台湾当局的经济政策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

  • 标签: 经济政策改革 美援 技术官员 市场经济学
  • 简介:2013年9月,台湾当局的国民党"立法院长"王金平因帮该院"立委"、民进党党鞭柯建铭"关说"("关说",指代人陈说,引申为用言辞打通关节,与大陆的"说情"意思相近)一件司法案,受到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严厉斥责,被国民党考纪会撤销党籍。王金平为保"院长"高位,情急之下决定走诉讼之路。2015年春,拉锯多时的王金平党籍案官司因国民党党主席换人撤诉而落幕,但此案对国民党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伤害,恐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 标签: 王金平 蒋介石集团 谷凤翔 陈诚 黄向坚 自由中国
  • 简介:面对“台海危机”发生后两岸关系紧张局势和“总统直选”后岛内政治力量新变化,为下一阶段“修宪”做准备,台湾当局决定援引“国是会议”先例,以政治协商形式,于1996年底召开“国家发展会议”,讨论“宪政体制”、“经济发展”与“两岸关系”三大议题,但在新党退出后,成为国、民两党利益交换的“分赃会议”,引起社会各界不满。从会议达成的结论来看,以“总统扩权”交换“冻省”共识,显然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独台”与“台独”的合流,不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了障碍,也造成台湾地区政治体制新的混乱。

  • 标签: 政治协商 利益交换 台湾“国家发展会议”
  • 简介:台湾是个选举之岛,选举中的麻烦和风波,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据史料记载,早年选举中的许多风波,都是蒋氏父子及国民党组织在背后操弄的。这里.向大家介绍鲜为人知的国民党收回台湾后的首次选举风波,以飨读者。

  • 标签: 国民党 选举 风波 台湾地区 制造 史料记载
  • 简介:台湾原本没有贵重的物产足以吸引外国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者的注意。1861年《天津条约》议定九口通商,淡水是其中的一个港口。最初选择淡水开港的原因不明,事后却证明,茶是淡水开港后最亮眼的出口产品,台湾于是登上现代国际贸易的舞台,这也造就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因为台湾取得这种成就,引来日本人的觊觎,而有乙未割台之惨事。茶如何与台湾人民的祸和福相连,是本文的重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把眼光放大到近代世界贸易史上,如此才能看出相关的各种联系。本文首先说明英美人民如何喜欢上喝茶,再谈英国人如何找茶,再谈台湾的洋行和茶叶外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乌龙茶、包种茶和红茶各自代表不同的政体、政商关系及营销策略和管道。

  • 标签: 工业革命 乌龙茶 包种茶 红茶
  • 简介:1987年以后,台湾社会进入改革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也是其中一项。台湾民间教育改革运动是推动台湾教改的原动力。1994年以后,台湾当局开始正式推动台湾教改。到2008年陈水扁“执政”结束后,台湾教改已经取得了许多具体的成绩。但是,由于台湾教改是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发生的,其过程始终包含着一条“去中国化”或者说追求“台独”的线索。所以,台湾教改引发争议,特别是引发蓝绿“统独”的激烈争议,十分正常,而且这个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 标签: 台湾教育改革 李登辉 李远哲 陈水扁 “去中国化”教育
  • 简介:通过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可知,粤东客家地区是台湾客家人的主要原乡。明末清初以降,大量广东客家人相继迁移台湾,这是客家移民史上的重要内容,也是台湾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大陆客家人有规模的渡台最早可追溯到明郑时期,在随后的300年时间里,受大陆原乡生齿日繁、人多地少、生活窘迫的影响,以及清政府大力招来大陆居民开垦台湾政策的驱动,粤东地区客家人持续地大规模迁往台湾,他们成为现在台湾客家人的祖先,在台湾被称为“来台祖”或“唐山祖”。随着客家人大规模迁台定居,客家文化也随之进入台湾

  • 标签: 台湾历史 客家文化 粤东地区 传承 大陆居民 客家人
  • 简介:日本政府在1895—1945年间于台湾施行强而有力的殖民政策,使台湾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各层面都出现空前的明显变化,此变化甚至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台湾。其中,在战后初期仍为台湾最重要产业的制糖业,则是于日治时期成长茁壮的。当时为了推动新式机械糖厂的顺利运作,对于蔗农的措施有欠慎重,因此在1920年代先后发生了二林事件和凤山事件。二林事件中蔗农的抗争对象是林本源制糖会社,凤山事件则因陈中和新兴制糖会社的处置佃耕地而爆发,两个事件促使农民分别组织“二林蔗农组合”和“凤山农民组合”,后来扩大成为台湾农民组合,此组合之所以能出现,其推手则是李应章和简吉。他们当初所力争的不是传统中国常见的抗租、抗粮等租佃制度上的不平等,而是争取既有的耕作权与较合理的原料交易权,这是因为近代台湾新式制糖工业的出现,以及官方强力实行“原料采取区”制度,所导致的糖业资本家与蔗农之间的土地权益纠纷,使势力薄弱的蔗农警觉到团结的重要性。他们之所以能够警觉应该是地方精英极力呼吁的结果,并且也多多少少获得“胜利”,就此意义而言,简吉和李应章在1920年代确实扮演了领导台湾农民运动的角色。

  • 标签: 农民运动 地方精英 简吉 李应章 台湾农民组合
  • 简介:台湾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样重视史志鉴的编修,但长期以来,有关台湾各类年鉴的研究始终不足。本文以台湾出版年鉴的历次改版为参考,初步探讨其历次改版背后的理念和意图,探索专业年鉴创新的可能性。台湾《出版年鉴》自1976年创刊,坚持每年或隔年出版,并历经多次改版,对年鉴工作及研究者了解台湾专业类年鉴的编纂理念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专业年鉴 台湾地区 改版 出版 理念创新 历史
  • 简介:国民政府在大陆国共内战中日趋劣势后,于1948年12月开始,将上海国库的黄金、金银硬币及有价票券,陆续迁运至台湾,决意以台湾作为今后反攻大陆的基地。然当时台湾在经济方面,二战后的损害尚待恢复,“二二八事件”的影响及大陆经济状况的连累,造成“国府”迁台初期台湾通货膨胀严重。大陆方面,虽然国民政府在南方尚控制几座大城市,但在大陆已全然失去税源收入,军政所需全由台湾方面支持。随“政府”迁台的数十万军队及公教人员,也需“政府”供养。本文利用台北“国史馆”档案和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尝试探讨“国民政府”在迁台初期如何运用这批迁台黄金进行金融改革,稳定台湾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运台黄金 台湾经济 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