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京丰台区和义学校位于北京中轴路的南端,建于1999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7512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雅,交通便利,是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理想之所。在"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秉承"尚和至美、明理守义"的校训,全校师生倾力建设学校特色的"和义文化"。学校为教师的

  • 标签: 学校特色 九年一贯制 中轴路 学校占地面积 守义 一所
  • 简介:园寝是清王朝对皇帝的子女以及宗室有爵位人的墓葬的统称,据笔者调查,今北京昌平区共分布有清代十大显赫家族的二十四座园寝。这二十四座园寝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多数都背山近水,位于军都山山前的缓坡平地上,以军都山为靠山,并以靠山的朝向决定园寝的朝向,园寝附近均有水源通过,它们在昌平区中部呈东西向排列分布。此外,昌平区清代园寝的主人没有女性,全部为男性,而且爵位普遍较高。清代园寝之所以选址昌平与该地独特的山水风貌、军事地位和交通有着极大的关系。

  • 标签: 昌平 园寝 军都山
  • 简介:榆林堡是元明清时期京北交通线上的重要驿站之一,它既是北京邮驿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和重要载体,又是研究北京军事和交通史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实物遗存。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对榆林堡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重点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论述,揭示出榆林堡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标签: 榆林堡 空间 建筑 装饰
  • 简介:北京集中了很多优秀的古建筑木结构,但由于年代久远,结构经受了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有些甚至面临倒塌破坏的危险。为了准确了解结构的现状,发现结构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现有的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系统的检测鉴定。本研究以雍和门为例,介绍了此类建筑的检测鉴定方法。首先完成了结构的图纸测绘工作,并对结构承重构件及主要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测量,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无(微)损检测技术,如采用探地雷达对地基基础情况进行了探查,采用微钻阻力仪、应力波扫描仪等无(微)损检测设备对木构件材质情况进行了检测,采用脉动测试法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部分木构件进行了树种鉴定。最后,基于以上检测结果对雍和门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鉴定和评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建筑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雍和门 古建筑 木结构 无(微)损 检测 鉴定
  • 简介: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下辖回龙观小学和第三小学(中心校)两所小学,共有38个教学班,1263名学生,随迁子女占75.6%。学校有教师69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2%。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骨干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骨干教师16人,北京紫禁杯优秀班主任4人。回龙观中心小学始终把培育'友善文化'作为教育追求和办学特色。学校高扬'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互助互谅的合作精神、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尽心竭力的关爱精神',践行'感恩至善,乐读厉行'的校训,形成了'善言善行,善始善终'的校风、'以善育善,至善至美'的教风和'尚善施善,从善如流'的学风,通过友善课程、团队建设、人本管理、校园环境、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把友善待人、友善待己、友善待物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发展的乐园。

  • 标签: 北京市昌平区 回龙观中心小学 昌平区回龙观
  • 简介:北京第九十六中学建校于1958年,是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现同时挂牌北京工业大学实验中学,是一所初、高中兼具的完全中学。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环境精致优美。同时,拥有一支甘于奉献、乐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教师队伍,他们用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

  • 标签: 北京市中学
  • 简介:北京历史自然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于希贤现在,人们已普遍了解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不变化、不发展的固定环境是不存在的。前一代人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我们今天所见的地理景观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一、二百年,三、五百年乃至...

  • 标签: 自然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 北京市 森林破坏 《帝京景物略》 能见度
  • 简介:北京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北京示范校、北京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学校拥有齐全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实习实训设备。学校以创建创新型学校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内造素质,外塑形象'的办学方针,遵循'专业企业有机接轨、中职高职相互融通、国内国外联合办学'的职教理念,贯彻'以上岗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特色名校'的现代职教发展之路。

  • 标签: 北京市大兴区 大兴区职业 职业学校
  • 简介:近年来全球地震、海啸等重大灾难频发,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的规划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防灾减灾交通生命线系统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在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北京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及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梳理和解读,分析了既有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规划实践,对北京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应尽快开展防灾减灾规划技术体系研究;尽快启动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开展全市及各区(县)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尽快完善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尽快出台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办法、技术指南或导则。

  • 标签: 北京 交通 防灾 减灾 规划
  • 简介:北京朝阳区苇沟小学成果名称:北京朝阳区苇沟小学'五虎棍'校本课程教育创新研究学校简介北京朝阳区苇沟小学于1955年建校,地处于朝阳区东北部,与顺义区毗邻,坐落于机场辅路沿线上。学校秉承'遵循规律、尊重个体、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围绕'以个性发展为本,以均衡发展为本,以终身发展为本;重自育,重实践、重创新'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三年内使学校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要求,五年内基本形成办学特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进入农村

  • 标签: 北京市朝阳区 五虎棍 成果名称 规范化要求 学校各项工作 整体办学水平
  • 简介:北京大兴区第六幼儿园成果名称:品格教育课程创新研究学校简介北京大兴区第六幼儿园成立于2005年,原名为大兴工业局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市立幼儿园。幼儿园现有大、中、小教学班共6个,在园幼儿200名,教职工32名。幼儿园秉承'幼儿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的办园宗旨,坚持'把幼儿园建成教育思想先进,管理科学规范,教师素质高强,幼儿全面发展,社会声誉良好、家长满意放心的儿童乐园'的办园目标,以《幼儿园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思想,优化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 标签: 北京市大兴区 成果名称 在园幼儿 成果展示 品格教育 管理科学
  • 简介:北京第二十二中学,前身为北京私立大中公学,创办于1924年,首任校长蔡元培,董事长李石曾,1952年9月正式更名。学校于1994年7月和2004年9月分别在鼓楼东大街草场胡同和交道口北二条设立分校,现任校长高宇军。二十二中是六年制完全中学,现有初中27个班,高中18个班,1000余名学生,教职工200多人,占地约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外廊相连,别具特色。鲁迅先生、著名作家谢冰莹曾任高中新文艺学科教员、

  • 标签: 北京市中学
  • 简介:裕龙双语艺术幼儿园位于北京顺义区中心地带裕龙花园三区,顺义区社会组织5A级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北京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学前教育工作者联谊会颁发的'优秀民办幼儿园'荣誉,是一所以高瞻幼教体系为核心理念的中、英文国际幼儿园。全园设立12个班级,其中三个为蒙台梭利国际班,在册幼

  • 标签: 北京市顺义区 双语艺术 艺术幼儿园
  • 简介: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我们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调研基地,分别在博物馆现场针对北京青少年(以小学生为主)及其家长、学校教师三种角色进行了博物馆教育期望的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图了解青少年的博物馆参观等需求调查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21份,文章从基本信息、基本认识、选择意愿等方面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青少年 博物馆教育 调查报告
  • 简介:北京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成果名称:以文化为核心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研究学校简介北京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现所辖阳坊小学、四家庄小学、后白虎涧小学三所完小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596人,教职工71人。学校以'弘扬正气,勤于奉献,和谐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精神,秉承'扬帆,博学,明理,健康'之校训,努力实现'让走进来的人都有快乐,让走出去的人都能发展'的办学宗旨,对艺术教育、教学常抓不懈,开设花式跳绳、书法、绘画、

  • 标签: 北京市昌平区 中心小学 成果名称 艺术教育 所完 小校
  • 简介:中等教育的统制政策是沦陷期北京伪政权欺骗、胁迫、监督、控制该市的中等教育界,使它的发展完全服从、服务于日本对华战争的所有措施、手段的集合体。对于该政策,陈兆肆等学者已有所涉猎,但很少有人从教育自主权被剥夺的角度来分析当时该市中等教育的殖民化倾向,进而揭露日本亡我之野心及其手段之阴险毒辣。有鉴于此,笔者试从上述角度对日伪的中等教育统制政策予以细致的梳理。

  • 标签: 统制政策 中等教育 沦陷时期 伪政权 北京市 教育自主权
  • 简介:2007年7月至8月,北京文物研究所在大兴区文物管理所的协助下,对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汉代窑址8座,均由窑室、火膛和操作间等构成;汉代墓葬5座,皆为砖室墓,可分为多室和单室两类;明代墓葬7座,其中6座为小型火葬墓。

  • 标签: 北京市 大兴新城北区 陶窑 汉墓 火葬墓 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