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西夏时武威的陶瓷制造非常发达。在距威武市城南25公里的古城乡上古城。包括现在的上古、八五、上河三村,是当时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古城瓷窑)。创于何时,史无记载。从塔儿湾出土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灰陶可知,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制作陶器了。1987年.上古村出土了一件瓷残碑碎块,上刻永隆元年(680年)字迹,永隆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说明在唐代永隆年间这里已开始了制瓷

  • 标签: 陶瓷制造业 武威 西夏 马家窑文化 生产基地 制瓷业
  • 简介: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大省,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制造彰显出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与制造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已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力。通过分析江苏制造与互联网融合现状,提出江苏制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 标签: 江苏制造业 互联网 融合 路径
  • 简介:本文以制造内部生产服务活动外部化这一行为作为切入点,针对杭州市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从城市主体功能定位,以及实现城市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视角,以推进制造企业生产服务活动外部化为主要推手,寻求推动生产性服务制造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以实现打造杭州创意产业中心和长三角制造中心的多元发展目标。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城市定位
  • 简介:民国前期江南地区的新式灌溉事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往的研究成果重心多在农田灌溉形式的转型,本文则从生产资料供给部门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工促农”。民国前期江南农村对新式灌溉的需求带动了城市机械工业的发展,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则以其熊彼特式创新精神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农村的技术,保障了灌溉机械的供给,新旧部门间形成良性互动。然而,由于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迟滞,机械工业无法对农村经济社会施加更加正面的影响,产业间的联系仍相当脆弱。

  • 标签: 机械制造业 灌溉 江南 以工促农 熊彼特式创新
  • 简介:生产性服务制造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是制约制造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从理论上对生产性服务影响制造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10个省会城市为例,对生产性服务影响制造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部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制造劳动生产率作用非常显著,生产性服务水平每上升1%,制造劳动生产率增加0.0721%。此外,熟练劳动力水平、创新水平和FDI也对提升制造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 简介:是什么行业,现在已不为大多数年轻人所熟悉了。杠,旧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行业之一。

  • 标签: 行业 年轻人 社会 “杠业”
  • 简介:以政治借款为前提的引资项目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JohnDavisonRockefeller,1839—1937)早在1870年起步创建石油工业时,就已将市场伸向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从1876年开始到1920年,石油产品(煤油为主)已在美国输华货物量中居领先地位。

  • 标签: 在华投资 风波 石油工业 引资项目 洛克菲勒 领先地位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竞争正在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头戏。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每个国家都把发展本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发展策略。

  • 标签: 民族自信心 奇迹 投资 演绎 童话 丹麦
  • 简介: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冶铸青铜的技术.据考古资料得知,早在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有红铜器.以后人们发现在自然铜中适当加入锡和铅,冶铸成青铜,可增大其硬度,增强其韧性,根据实际需要铸造成各种各样的礼器、工具和兵器.青铜冶铸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商代时是被王室和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官府手工业.

  • 标签: 冶铸业 我国冶铸
  • 简介:中国古代,对旅馆有着多种表达方式。“旅”,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解为:“旅者,容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馆”,从字的组成即可看出是提供食宿、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自周代以来,中国的旅馆开始出现了雏形;经过两千多年文明的沉积,随着社会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旅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它已发展成为旅游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今笔者就我国旅馆的历史、现状做一些简介,并对其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展望。

  • 标签: 旅馆业 中国 经济发展 表达方式 社会变迁 生产力发展
  • 简介:明代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其典当在中国典当史上表现出了独有的特点:地域性典当行帮、当票、隐语行话的出现;典当与商业经营相结合;典当业主的地主、官僚、高利贷者三重身份以及明代典当虽高度发展但却不很规范等。文章还探讨了明代国家对典当的政策,即从明初的禁止到万历年间的认可,对典税采取“分征”,对典商利率及计利方法做出法律上的规定、禁止官吏经营典当等。同时又论述了明代典当“济他人之急、图自家之利”的社会功能

  • 标签: 明代 典当业 特点 作用
  • 简介:二十四史中之《魏书》,编纂历时百余年,篇卷形成年代不一,因政治需要,最终成书匆匆,虽魏收题名作者,未必一一审定推敲。人名、地名或此卷与彼卷异、或纪与传不同,当讳字此卷讳而彼卷不讳,均不少见,历来号为芜杂。加上流传过程中残佚已甚,後人补以他书,更增史文舛互。至于抄写、版刻新增讹误,亦在所难免。

  • 标签: 《魏书》 校读 二十四史 形成年代 政治需要 流传过程
  • 简介:说起挑担,也许映入许多人眼帘的景象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镜头。其实,挑担这类业务,并不是年代久远的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即便在交通运输相当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里,比如在山城、码头、车站等区域,挑担也存在较大的市场。这里,作者主要对客家地区的挑担业务作一阐述,旨在让关心和热爱客家传统文化的读者对客家地区的农村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客家地区的传统农村文化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认识。

  • 标签: 客家地区 挑担业务 社会背景 生活状况 传统社会 社会风俗
  • 简介:2004年10月5日~12月31日,笔者应德国波鸿大学邀请,并受宁夏社会科学院和德国对外文化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赴德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和研究。其中的任务之一是考察德国年鉴的现状,建立宁夏年鉴与德国年鉴的联系,进行工作和学术交流。笔者访问了德国北威州年鉴社、黑森州历史年鉴江、

  • 标签: 德国 年鉴业 形式 北威州 年鉴社 《东亚政治学研究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