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近30年来.我国众多的各级各类年鉴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广大年鉴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数量由起初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2500多种.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年鉴,年鉴事业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年鉴工作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年鉴的形式和载体不断创新.年鉴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为推进年鉴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年鉴事业 编纂 工作队伍 年鉴工作 工作者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宋濂的年寿和姻亲、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穆尔的事迹、危素的姻娅及其入明以后的命运、北方医学南传及浙东名医朱震亨的从医之路、明初入华日僧和出使日本华僧情况等诸方面的问题,旨在将《宋濂全集》中相关史事的记载与同时期其他历史文献相互比勘,以彰显《宋濂全集》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宋濂全集》 札记 历史文献 史料价值 比勘 史事
  • 简介:65年前的1949年是古老中国翻天覆地大变革的一年。这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毛泽东就在批转华东局要求紧急调拨300亿元人民币的电报时提出,不但要满足华东方面的需求,还要准备满足华中方面和9月以后占领粤桂川滇黔五省所需的人民币供应,并立即着手为这五个省准备3万名干部——“马上作出计划,通知各区遵办”。

  • 标签: 朱九思 评传 1949年 人民币 大变革 毛泽东
  • 简介:“乌布”是清代部中标识司官职务名目的满语称呼,包括掌印、主稿、帮印、帮稿、管股等。掌印和主稿最先出现,并在乾隆年间形成掌印、主稿对所办事务负责的制度。嘉道时期,又出现帮印、帮稿、管股等一系列名目,乌布演化为一种与官缺分离的职位序列。官缺由吏部铨选,决定司官的资格、薪俸、待遇,乌布则由本部堂官任命,决定司官在部内的日常工作与所需承担的责任。清末新官制改革时期,又出现司长、局长、科长、股长、科员等“新乌布”。乌布进一步演化为一套新的职事官体系,与现代职官制度接轨。

  • 标签: 六部 司官 乌布 差遣 职位
  • 简介:上一次我们讲了,《秋声赋》从“余谓童子”开始,一直到“乃其一气之馀烈”,是假借童子的问答,来说秋天的形状。说秋之色,如何;秋之容,如何;秋之气,如何;秋之意,如何;秋之声,如何。

  • 标签: 《秋声赋》 欧阳修 历史文化 中国
  • 简介:朝石刻多俗字,其中不乏疑难俗字。经过古今众多学者的努力,大部分俗字都已经得到确释。但也还有一些字尚未准确认出来,或存在争议,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这里试对十三个疑难俗字加以考释,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 标签: 疑难俗字 石刻 六朝 例释
  • 简介:与学生一起做欧阳修《归田录》译注,以上世纪80年代初李伟国兄整理之点校本为底本。点校本附益有伟国兄收集的佚文一卷,也作为我们译注的组成部分。最近跟学生读佚文卷中这样一条文字:德州长寿寺舍利碑云:"浮云共岭松长盖,明月与岩桂分丛。"亦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同。由于宋人谢采伯撰《密斋笔记》卷三,在这段文字前记有"《归田录》载"四字,故伟国兄据以收录于佚文卷中。

  • 标签: 秋水共长天一色 密斋笔记 点校本 归田录 谢采伯 前记
  • 简介:“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创立了以“艺论”为主体的新儒学理论体系,在这个“艺论”的学术思想体系之中,《论语》、《孝经》犹如两大柱石,占有基础性地位;《诗》《书》《礼》《易》《乐》《春秋》则成为“艺之教”学理体系得以发挥阐释的主要内涵.马一浮的新经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提倡艺之学两两涵摄、相互融通、总别不二、圆融无碍,从而在当代新儒学思潮建构之中开创了一种特色鲜明的经典诠释学新范式.

  • 标签: 马一浮 六艺论 逻辑结构
  • 简介: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第达(1599-1662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在文化上的贡献,迄今都在影响着世人。故叶尔达著《卫拉特高僧拉布紧巴·咱雅第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一书的出版对于学术界而言,应该是可喜可贺之事。但是,在研读此书后,令人感到诸多遗憾。

  • 标签: 高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卫拉特蒙古 历史人物 学术界
  • 简介:荷花,也称莲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早在人类出现以前便在这个世界绽放着光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荷花的花粉化石;五六千年前的中原仰韶文化遗址中也有已经炭化的莲子。

  • 标签: 荷花 文化遗址 河姆渡 中原
  • 简介:本文通过对《唐典》中正文与注文的重新考察,并结合其它典籍的相关记载,发现开元二十三年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机构改革的精减率达到了十分之一,乃有唐历史上绝无仅有。它既与当时的经济背景直接相关,也是盛唐官制调整、成熟与定型的关键一环,同时还与当时的宰相政治尤其是李林甫的执政风格密不可分。

  • 标签: 唐六典 李林甫 机构改革
  • 简介:空桐氏,是殷商始祖契的子孙,殷商时分封于今河南省虞城县境内。武王伐纣灭商后,被强制迁徙于盘山地区,成为从属于周的重要殷商旧族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戎侵夏,秦国兴于秦陇之地,遂霸西戎,掀起了各民族、氏族之间新的迁徙、融合浪潮,空桐氏遂从盘山区继续西迁,最终融入到华夏族、西戎诸族当中。

  • 标签: 殷商 山地 西迁 小考 遗民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通过分析东汉、朝时期三吴地域水利事业的三个实例,本文指出:(一)东汉时钱塘县防海大塘的修建,是由以华信家族为代表的当地豪族联合策划、组织、实施的。(二)南朝宋时,为解决吴兴郡的水患问题,费时二十余年,亲自踏勘调查,提出工程方案,极力呼吁政府组织实施的民间人士姚崤,为吴兴武康大族姚氏的成员。(三)南朝齐时,会稽郡民间本有完善的水利设施维护系统,并自主运转。但因官方的粗暴介入,该系统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到毁灭性打击。本文认为:东汉、朝时期,本应由政府使用公权力组织实施的水利事业,受到了私家势力相当程度的渗透,反映了该时期国家统合程度较低的事实。

  • 标签: 三吴 水利 华信 姚崤 塘丁 大族
  • 简介:2014年5月27日,西藏自治区妇联、昌都地区妇联联合举办的全区第九期尼姑暨驻寺女干部培训在昌都开班,并进行了6天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宗教道德教育、惠僧惠寺政策法规、妇女保健知识等。培训先后赴北京、天津、四川三省、市考察学习10天。在京期间,学员们参观了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等。此次培训共30名尼姑分别来自昌都9个县4个教派23座寺庙和5名基层驻寺女干部。

  • 标签: 干部培训班 西藏自治区 尼姑 昌都地区 儿童博物馆 集中培训
  • 简介:汉代“五时衣”在晋代正式定名为“五时朝服”,与“四时朝服”、“朝服”一起同为晋宋时期的常用朝服形式。“朝服”又名“绛朝服”,但因沈约《宋书》的删略之误,以致出现了二者并立的假象,进而造成了现今文献中关于“五时朝服”、“绛朝服”的记载,既有重合又有冲突的错综景象。

  • 标签: 五时朝服 绛朝服 朝服
  • 简介:麦积山石窟所藏《秦州雄武军陇城县第保瑞应寺再葬佛舍利》碑,为宋代靖康年间刻。碑文主要介绍了瑞应寺的初建、西魏大统元年修建麦积山、隋文帝时建舍利塔赐瑞应寺及寺院的情况。从中反映出麦积山的兴衰及其历史的变迁状况,为我们研究秦州及麦积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秦州雄武军 陇城 瑞应寺 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