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大寨村着力实施旅游兴村战略,朝着建设旅游品牌的目标迈进,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大寨不仅是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游景区之一,而且还是闻名遐迩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整体开发成体系,创新思路铸精品,使大寨旅游业充满了勃勃生机,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去年,大寨森林公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万人次。

  • 标签: 大寨村 旅游品牌 山西 旅游资源 促销力度 文明意识
  • 简介:出于南宋初年军事行动的需要,宋政权建立了多种管理数路兵马防务并兼管民事的机构。其中以制置使和宣抚使为长官的机构,在绍兴五年之後,已在四川、京湖和江淮地区形成较稳定的辖区范围,并成为辖区内最高军事民政长官。但是,通过剥夺监司和总领的权力,其在民事和财政上的职权於绍兴五年之後一直呈现逐渐扩张之趋势。制置使和宣抚使是宋政权加强军事防御的产物,但它们增加了地方行政层级,导致中央集权的力度减弱。本文并讨论了与制置使、宣抚使相关的其他制度,分析了四川、京湖、江淮三大制置使、宣抚使辖区的区别。

  • 标签: 准行政组织 制置使 宣抚使 中央集权
  • 简介:遣唐使初探刘淑梅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有着友好的密切往来。在长达两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其佼佼者,当首推遣唐使。本文围绕遣唐使的派遣次数、路线及不同阶段目的的变化等问题试作探讨。一关于日本遣唐使的派遣次数,国内史学界意见不一。吕思...

  • 标签: 遣唐使 日本留学生 中日两国 朝鲜半岛 文化交流 学问僧
  • 简介:唐朝第四任灵州最高军事长官——灵州道行军大总管,是被誉为“盛唐战神”的大将、军事家、唐朝的开国元勋李靖。唐初有4位有名的大将:李靖、李道宗、李勣、薛万彻,其中3位到灵州担任过最高军事长官,足见灵州在唐代战略地位的重要。

  • 标签: 朔方节度使 唐朝 李靖 灵州道行军大总管 卫国公
  • 简介:押蕃使是唐代于缘边地区设置的管理外交与民族事务的使职。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在论述唐代的使职时,列举了内外使职四十种,其中“外任则有节度使、观察使、诸军使、押蕃使……”等。押蕃使是外任使职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但是这个问题迄未引起学术界之注意,尚无专文论述这一问题,故试略述之。

  • 标签: 押蕃使 唐代 中国 官制 民族事务 外交事务
  • 简介:《文心雕龙》“以雕缛成体”说和“自然之道”说的提出,具有整合自然审美理想和文章雕缛传统的特殊意义。考其实践基础,既有汉大赋兴盛以来穷思极想、铺排夸示的艺术倾向,又有山水诗兴起过程中巧构形似的艺术讲求;究其理论背景,一方面是汉魏以来崇尚心智创造的“智术”理念,一方面则是魏晋以降强调感物吟志的“应物”理念。《文心雕龙》因此而历史地形成了具有整合意味的自然雕饰美学观念。《文心雕龙》自然雕饰观念体系的展开方式,表现为“文体”论与“文术”论的并行互补,而其所以互补的机理则在于“成体有术”的文体方法论。作为中国古典自然雕饰美学理论经典的《文心雕龙》,其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自然”与“雕缛”的整合问题。从“以雕缛成体”悟入“自然之道”,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的简单二元对立思维,有助于体会中国传统“以技而进乎道”之“道术”论的深刻内蕴。

  • 标签: 智术 自然雕饰 以雕缛成体 自然之道 文体方法论
  • 简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着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容貌、绝世的才情,这和她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生存状态形成了巨大反差,非常态的人生体验给了她热烈、纯真、敏锐的诗情,也让她因为多疑、刻薄、嫉妒而不被人理解。无论是诗人林黛玉,还是少女林黛玉,她的诗歌、眼泪都是因为她对理想和爱的执著追求,对世俗的坚决抗争。

  • 标签: 《红楼梦》 林黛玉 “情情世界”
  • 简介:——我是这样走过来,还将这样走下去。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的艺术道路就不同。我出生在1924年,从小到现在,国家一直处在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之中,正是风云迭起,轰轰烈烈的伟大历史时期。我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受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的冲激,一会儿在浪尖,一会儿在谷底。我虽然不是弄潮儿,但,毕竟是在这洪流之中。

  • 标签: 生活经历 艺术道路 时代潮流 大变革
  • 简介:1300年前,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将姑苏名扬天下,而且影响跨越千年,超越国界。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将这首诗入选小学课本,使姑苏在日本妇孺皆知,因而引来了许多日本游客每年除夕到苏州寒山寺听夜半钟声……

  • 标签: 无锡市 古运河 惠山泥人 日本人 京杭大运河 唐代诗人
  • 简介:1933年12月17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圆寂,噶厦(藏语,即西藏地方政府)除向中央报告外,还要求派大员入藏处理有关事务。国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1934年1月12日追封达赖为“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任命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黄慕松为致祭专使,代表中央政府前往拉萨册封、致祭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入藏的准备工作及沿途活动黄慕松,广东梅县人,1884年生,早年留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在那里加入同盟会。回国后,黄积极在新军中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与了广东革命党人的反清举事,宣告广东独立。1912年南北议和,他来到北京任职,次年又受袁世凯派遣赴蒙古地区进行国防考察。也就是在这次考察中他积

  • 标签: 黄慕松 中央政府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 南京国民政府 西藏 布达拉宫
  • 简介:在周公庙西南隅的碑亭中,立有一通“日本国遣隋遣唐使访都之地”石碑,此碑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洛阳分会、日本国奈良县本橿原市文化协会、奈良县遣隋遣唐使显彰委员会三个单位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合立。

  • 标签: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华夏 文化协会 遣唐使 日本国 周公庙
  • 简介:转运使是北宋地方行政制度设置之一。从北宋立国之初的诸类转运使,到确立并完善为路一级地方行政设置,经历了大约三十年时间。本文对太祖和太宗时期转运使制度演变过程的史料进行了详密的梳理和分析,就有关地方转运使设立的时间、先後步骤、太祖和太宗强化中央集权政治的基本思路等,提出了自己的解释。文章认为,转运使制度的设立,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加以考察,作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步骤,与传统的“杯酒释兵权”的解释相比,始终按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方针,协调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其意义更为深远,北宋政权亦藉此成功地避免了重蹈五代时期政权短期更替的覆辙。

  • 标签: 北宋转运使 中央集权政治 宋太祖 宋太宗 中央与地方关系
  • 简介:一、主干道清障,显露三进古建筑2016年初,随着苏州古城区南北主干道“人民路综合治理工程”的全面展开,沧浪亭牌坊北侧沿街搭建的店面房屋被陆续拆除,长期遮掩在后面的一大片古建筑显露了出来。其中三座厅堂均为硬山顶,前后排列,井然有序。大门南向,两侧有敞开的八字墙.

  • 标签: 旧址 提学 江苏 清末 综合治理工程 古建筑
  • 简介: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史馆”和“史馆修撰”,并论证何以这些是使职官名,有特定的动宾结构和含义,以及唐代官员如何带着各种本官,去出任这些史馆使职。

  • 标签: 唐史馆史官 修国史 监修国史 直史馆 史馆修撰
  • 简介:元宪宗九年(1259),旭烈兀分地彰德路宣课使常德受命前往西亚觐见领主。归来後讲述其行程以及所见闻旭烈兀西征史事以及西域地理人情,由刘郁记录成《西使记》。笔者试图对此一重要历史文献作进一步全面、细致的研究,在文本校勘,常德生平及其行程,尤其是旭烈兀西征及其征服木刺夷、哈里发和西亚诸省区的相关人物、史事和地理,给出周详的注释,希望能对前贤的相关着作有所补充或订正。

  • 标签: 西域驿路 旭烈兀西征 木刺夷 哈里发
  • 简介:中国古代音乐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投足以歌八阕”、“肃雝和鸣”、“山高流水”、“阳春白雪”、“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等成语,传颂至今,但古代没有录音技术,乐谱大都亡佚,倘别人要我们拿出断代清晰可靠的音响和乐曲来,则又难免捉襟见肘。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 三日不绝 黎庶昌 录音技术 中国音乐史 人类文化史
  • 简介:别看河湟谷地许多山岭光秃秃的,其实这里除了蕴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矿产之外,还有不少可供人们食用的山珍呢。地莞儿就是一种常见的山野珍宝。

  • 标签: 山珍 高原 河湟谷地 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