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宋人之"愚",起自《尚书》殷商遗民之"顽",属于宗教、文化歧视现象。春秋时期,宋国多重厚君子,其愚在"好仁不好学"。不好学则不能明理,在崇尚理性的战国时期,遂演绎出"揠苗助长"等寓言。不好学则抱残守旧,在崇尚变革的诸子中,遂演绎出"守株待兔"等寓言。百家争鸣中,道家从"反智"观念中,开创出"大智若愚"的寓言传统。

  • 标签: 宋国 愚人 寓言 文学
  • 简介:前人论及汉初文化时,多关注陆贾、贾谊对秦灭亡教训的总结。本文认为,汉初统治者在思考秦因暴力统治而迅速败亡的同时,却在政治思想、朝廷礼仪、职官设置等层面移植秦文化,将其作为汉家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也成为汉初文学生存与发展的文化氛围。

  • 标签: 秦文化 秦礼汉用 文学语境
  • 简介:刘跃进先生在秦汉文学领域已耕耘十五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出版《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与曹道衡合著,中华书局,2005年)、《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秦汉文学论丛》(凤凰出版社,2008年)等几部厚重的著作,获得了学界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最近又出版的《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从空间视阈对秦汉文学作了全新的解读。该书充分重视文献史料,将秦汉文学置于宏阔的历史地理背景下,综合考察了秦汉时期不同区域文学的空间分布及兴衰变迁,

  • 标签: 秦汉文学 空间分布 文学地理 文学研究 文人 视阈
  • 简介:人文集石刻史料中的神道碑、墓志铭对金夏之间的外交与战争多有描述,如《杨瀛神道碑》、《赵秉文墓志铭》、《王若虚墓表》、《冯璧神道碑》、《冯延登神道碑》、《聂天骥墓志铭》、《马庆祥神道碑》、《寄庵先生墓碑》、《杨云翼神道碑》、《张汝翼神道碑》、《术虎筠寿神道碑》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辑录考释,不仅可以管窥金代的外交礼仪制度、西夏在金代外交中的地位,还可以考察金朝末年金朝防御西夏的军事运作。

  • 标签: 金代 西夏 文集 石刻史料
  • 简介:我自2001年和莫言结识后,算起来已有十二年的光景了。记得在十二年前的那个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与高玉琦先生来到莫言家中。看到老乡到来,莫言十分高兴。他在客厅里接待了我们。对于我们的采访,莫言十分配合。他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速虽快,但很清晰。"白骨"与"头发"我们采访他时,莫言刚刚从法国讲学归来。那天莫言穿

  • 标签: 莫言 名人传记 羽毛球拍 茅盾文学奖 少年时代 淡定从容
  • 简介:南朝刘宋时期大量的咏物赋,在题材和表现上都表现出对传统赋风的承续,惟有鲍照《舞鹤赋》等六篇,超越了两晋以来设象立意的老套路,铺陈物象与抒发情志融合得非常紧密;抒情赋专注于感怀个人身世遭际,或叹时光,或悼亡者,或悲离别,表现空间狭小逼仄,缺乏崇高感和宏大叙事,只有鲍照《芜城赋》和谢灵运《江妃赋》具有较为厚重的内涵。刘宋辞赋的主流是延续传统,但题材与形制的新变也正在发生,大批以山水自然为描写对象的赋作集中出现,"歌"、"乱"在赋篇结构、抒情及修辞上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赋体的诗化初见端倪。刘宋辞赋创作呈现出赋史转折期新旧杂糅、承变交并的总体特征。

  • 标签: 刘宋 辞赋 咏物与抒情 传统与新变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文学院曹胜高教授的《中国文学的代际》2013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直接关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文学变革期的研究作为关节点,选择了周秦、汉魏、唐宋、元明与近代五个历史节点,

  • 标签: 中国文学 出版 代际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商务印书馆
  • 简介:张舜徽先生撰写《清人文集别录》,旨在论有清一代六百家学者治学之得失利弊,以推见一代学术兴替。阅读《别录》,不仅能够把握清代儒林的治学精神与方法,亦可从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批评考察其学术观念。张先生在《清人文集别录》中多次针砭俗学、世俗文士。纵观《别录》,"俗"是作为与"博通"相对的学术概念,在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力主博通之学与力辟俗学,构成了《清人文集别录》学术批评中的一种重要的学术精神。

  • 标签: 张舜徽 博通 俗学 《清人文集别录》
  • 简介:1982年初春,天气仍是乍暖还寒.我从武汉到了北京,揣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通知走进位于香山的昭庙.向在这里举办的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报到。记得首先接待我的是作协创研部主任谢永旺,他除了表示欢迎外就是向我交待读书班的任务,接着.就分配一批让我读的长篇小说。于是,我还来不及环视一下周围的环境,也来不及打听一下读书班内有哪些成员.就开始了工作——因为我是最晚一个报到者。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兴奋,又是那么陌生。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读书班 评选 回忆 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
  • 简介:唐代初年文坛上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作家写手们在理论上把南朝文学作为"亡国之音"痛加批判,而在创作实践上却又追随南朝文学的轨辙亦步亦趋,甚至踵事增华。对南朝文学既爱且恨的矛盾在这一历史阶段表现得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学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与重大社会变迁之间的不协调。

  • 标签: 初唐 文学理论 矛盾 成因
  • 简介:研究者的文化制度学养事关研究准确度和研究深度。检视明清文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硕士、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发现研究者对于职官制度方面的学养普遍不足,甚至严重欠缺,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质量,值得重视。

  • 标签: 职官制度 职官别名别称 明清文学
  • 简介:淄川毕氏家族是山左地区著名的文学世家,崛起于明末清初。在文学创作上,毕氏几代作家坚持雅俗兼容,与时共进,和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诗人袁宏道、王士禛、赵执信等均有密切交往,牵涉多个文学支派,从中可看到文学脉络的交错和文艺思潮的嬗变。在某种意义上,毕家几代人走过的道路就是明清之际山左文坛的一个缩影,具有特殊的文学史价值。

  • 标签: 雅俗并举 性灵 神韵
  • 简介:本文就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作了简要的论述。以例证形式提出了人类学民族学哲学理论缺失、“田野调查”研究范式老化及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重心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充分证明了人类学民族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当下社会所面临的理论需求和指导。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学术的一个增长点,是促进人类学民族学创新的新路径。

  • 标签: 人类学民族学 理论创新
  • 简介:<正>周祖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①本着"收录作家从宽,凡有作品传世者,基本上均予收录"(《凡例》)的原则,收录了唐五代文学家近4000人,是同类书籍中收录作家最多的一部辞典,以收录文学家多、传略精审而著称,是从事唐五代文史研究的一部重要工具书。因为"宋以前存世文献有限,收录不妨从宽,凡有作品存世并有事迹可考者概予收录,即

  • 标签: 唐五代 《全唐文》 全唐文 唐诗大辞典 存文 《新唐书》
  • 简介:纵观藏族传统学科发展史,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赞普时期,先后涉及"仲迪乌苯"、"五大学说"、"印度十明"等分类。为了更好地梳理藏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本文重点研究"仲"、"迪乌"、"苯"及其分类情况。

  • 标签: 迪乌 藏族 传统学科
  • 简介: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育人、化人的作用是一个总的方面。以客家文化介入社会管理,发挥客家文化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应有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充分利用精神文化这只“无形之手”去促进、改善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使之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 标签: 客家 人文精神 社会管理创新
  • 简介:人才问题一直是中国博物馆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我国博物馆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功能转变,博物馆学科的二级学科地位和人才缺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人才培养经验,提高博物馆学科在高校和国家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建立以公共知识组织、加工、制造和传播教育为导向的博物馆学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加强我国的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以适应现代博物馆角色和功能的转变,适应我国博物馆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 标签: 博物馆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 简介:仓修良新著《方志学通论》(增订本),全面展现了著者的方志学研究体系,对于当前方志学科建设的深化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解读这部方志学科的经典之作,从方志发展史的建构、章学诚方志理论评析、方志批评学研究、胡乔木方志理论以及治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五个方面,总结和阐述了该书的重要学术价值。

  • 标签: 仓修良 方志学通论 地方志 学科体系
  • 简介:王兴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他是中国新人文地理学的倡引者与践行者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用现代新人文思想引领中国对空间对偶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系统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学理。具体表现在倡导探讨空间(或地点)社会—文化空间秩序的构成规律,引领对人文空间的社会公正与价值尊严结构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力践中国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的社会空间基础、结构与解构及其规划的系统理念与原理。他的以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人文地理学领域中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以及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等四大领域的系统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大师吴传钧先生生前在王兴中先生的前三部代表性力作《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和《中国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原理》的序言中,赞称填补了该三大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城市社区体系规划原理》一书为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新思想。不仅如此,王兴中先生运用新人文思想对旅游资源景观和行为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王先生积极投身于我国人文地理研究,成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生力军,通过他的具体工作,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学术杂志《人文地理》,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2001—2010年,在王先生的带领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会议几乎年年召开,积极地促进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王先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册。

  • 标签: 学术思想 人文地理学 贡献
  • 简介:藏传佛教曾在元朝宫廷广为流传,《元史》等官修史书中的有关记载,源出自元末明初的一部野史《庚申外史》,明代的作家将这段已被小说化了的历史进一步戏剧化和小说化,遂使藏传佛教沦为“淫戏”和“房中术”的代名词。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厘清汉文化传统中有关元代宫廷所传藏传密法的记载从小说到历史,再从历史到小说的复杂演变过程,并利用西夏、元代所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元代藏传佛教传播史,从藏传密教的语境中还原西番僧人于元廷所传所谓“秘密大喜乐禅定”的真实面目和本来意义,颠覆其于汉文文学作品中被色情化了的负面形象,重建历史的真实。

  • 标签: 秘密大喜乐禅定 藏传密教 元史 《庚申外史》 情色 拙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