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正>家世杨美真女士,孝感城东南杨家村②人,生于1904年2月。其父母生有二子一女,在原孝感县城西门外开设一土布③店,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二子则送入私塾就读。杨美真七岁时对父母说自己也要上学读书,当时私塾不收女生,其父就叫两个儿子教她认字写字,将读过的书教给她。她生性聪慧

  • 标签: 孝感县 杨家村 书教 妇女代表 子一 刘王立明
  • 简介:近日,文化部公布了《关于命名2011~2013年度“中国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决定》,广州地区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登榜,以乞巧习俗为代表的天河区珠吉街名列其中。

  • 标签: 民间文化艺术 广州地区 中国 习俗 乞巧 称号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将西康建省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尚未完全控制四川,只能试图在川边地区建立国民党组织,将势力渗透到边疆地区。刘成勋建立了地方党部,但因其战败而流产;格桑泽仁的建党努力,道地方势力抵制而中辍;直到抗战爆发后中央政府入川,西康省、地方党部才得以建立。建立西康党组织的历程,表明国民党统一边疆的意图,在中央政府尚无足够军事、文化影响力统一边疆的情况下,利用其党组织来辅助、促进统一进程,不失为一种相对积极的措施。

  • 标签: 西康 国民党 刘成勋 格桑泽仁 刘文辉
  • 简介:我的父亲彭泽民一生尊敬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良师、领路人。他不畏强权,不畏艰难险阻,忠实遵行三大政策。面对国民党内部新老右派明争暗斗,争权夺利,背叛孙总理的三大政策,父亲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挚友。

  • 标签: 国民党右派 父亲 彭泽 中国共产党 孙中山 政策
  • 简介:从学理上说,1920年代醒狮派的公民教育思想既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以国家主义为灵魂的政治理想。醒狮派在对当时中国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进行反动的同时,更希望通过公民教育的的形式唤醒国人的国魂与国性,重树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规范国人的信仰与道德,以便为"全民革命"提供精神支持。这种公民教育思想由于过分重视国家、民族的神圣性与至上性,而相对忽视了个人、社会在国家中的应有地位,因而是一种狭义的、不完整的公民教育思想。但由于它暗合了近代中国要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节拍,因此也不乏一定的合理性,并对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醒狮派 国家主义 公民教育 中国青年党
  • 简介:为发展西藏的近代教育,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并为此进行了诸多努力。但由于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不正常状态,这些政策很难在西藏推行下去,大部成为一纸空文。然而在政策的实践上,国民政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设立了许多教育设施,对于挽救在藏汉人的民族意识、推动汉藏文化交流、抵制英国的文化渗透等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以同化为主旨、构建民族国家为归宿的教育政策注定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 标签: 国民政府 西藏 教育 政策
  • 简介:最近,一部揭露国民党秘史的新书面世了,那就是80年代逝世的台湾"中华民国财政部"关务署署长周德伟所写的回忆录《落笔惊风雨》。此书为什么时隔30年才问世,看罢原因不言自明。书中晒出了作者亲历亲闻的而又鲜为人知的一段国民党秘史,其史料价值很是珍贵。

  • 标签: 国民党 秘史 中华民国 80年代 史料价值 回忆录
  • 简介: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认识不同、理念不同,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最初提出的“联邦制”①到后来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⑦,进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体现了我党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定决心。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问题 基本制度 世界性 联邦制 法制化
  • 简介:中国史研究领域,焦点一直放在精英思想如何影响了政治,但对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则研究甚少。对《国民公报》的政治讽刺专栏“虚虚实实”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角度观察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转型。“虚虚实实”在民初成都的出现,是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成为当时政治表达的空间。人们不得不使用这样一种间接的方法,批评政府及其政策。通过使用许多幽默的故事,这个专栏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表达了严肃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样不仅避免惹怒地方政府,还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这个专栏涉及到各种主题,从战争、军阀、暴力,到城乡差距、社会习俗、新旧文化冲突。从本专栏的这些短文,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和民国初年其他政治运动,导致了政局不稳,也促使城市市民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治之中。

  • 标签: 《国民公报》 虚虚实实 辛亥革命后 政治讽刺
  • 简介:中国藏学》杂志出刊100期,值得祝贺。《中国藏学》是中国藏学研究的国家级刊物,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藏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创办二十多年来,已经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藏学研究 100期 中国 学术水平 最新成果 国家级
  • 简介:中国藏学》编印出版100期,是藏学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100是个吉祥数字。标志着一件事情圆满成功。二十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办刊宗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众多的藏学研究刊物中,它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任务是繁重的,承担着宣扬党和国家有关西藏方针政策,

  • 标签: 藏学研究 100期 中国 感言 “领头羊” 上级领导
  • 简介:借古开今,立足现代,引西润中,面向未来(一)强调中国画笔墨,扩展水墨优势1.笔墨是中国画的精华,是亚洲中国东方艺术的底线。

  • 标签: 中国画 创新 面向未来 东方艺术 笔墨
  • 简介:中国画传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一部分,民族存在,传统也必然存在,有了民族传统,就有人类文明。传统是中华民族的能源,它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同时也存在于当代生活中。

  • 标签: 中国画 生命 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 文化积淀 民族传统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一以青铜器为政治、文化、生活代表的时间段内青铜器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并简析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标签: 青铜器 铸造技术 文化分期
  • 简介:20世纪30年代,鲁豫皖手工卷烟业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地方经济,满足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其对机制卷烟业也造成极大冲击,并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出于维护机制卷烟业正常发展和国家税收考虑,国民政府着手对三省手工卷烟业进行“整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不甚明显;便又采取了取缔手工卷烟的措施。由于手工卷烟户的抗拒,地方政府的不配合,地方税务机关查禁无力,取缔工作难以展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打断了国民政府对手工卷烟业的“整理”。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国民政府 鲁豫皖手工卷烟业 “整理”
  • 简介:一、《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文的撰写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学术价值

  • 标签: 缘分 藏学 中国 学术价值
  • 简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有一篇关于苏联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专论,开篇却说的是艺术和音乐:“尽管我们不认同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她的诗歌和音乐是首屈一指的。”

  • 标签: 东方 中国 《时代》周刊 80年代 社会问题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