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986年,广汉堆遗址出土了海贝数千枚。这样多的海贝是何性质,来源于何处,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堆海贝出土情况1986年7月18日,当地机砖厂在堆旁取土烧砖,偶然于一号坑的西北角,发现了一大批玉器,经省考古队赶至现场发掘,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后来进入室内整理修复时,在11号青铜人头内,还发现一件金箔模压而成的金虎,长11.7厘米,不少海贝,也就同

  • 标签: 海贝 三星堆遗址 代蜀 贝币 青铜 蜀国
  • 简介:大自然有许多未知未解之谜。很多奇妙事实的不理解,导致了人们对客观天象与地理的神秘感。对自然界动物、植物、以及异族人的难于理解,呼异族人为夷、蛮、戎、狄、鬼方、天方,视之若鬼怪妖魔,因之而产生出原始宗教,谐如巫术之类。原始巫术的交感与致感,实际上是人们对现实改造的期望与自慰。巫术是人们认识、理解、期望和人间特有的感情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中国 四川 文物考古 宗教色彩
  • 简介:苗是上古时期活跃在长江中下游的一支实力强大的族群,属于九黎族团,史称九黎苗。他们与黄淮以东的许多部落族群一道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东夷联盟体,其中包括生活在山东一带的商的先民。据史书所载,上古至少有两大事件与苗有关:一为《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迁苗于危,以变西戎";二为《史记·历书》所载"九黎乱德,苗服九黎之德"。这两件事件肇始于东夷地域,但其影响却波及到两千里以外的古蜀,

  • 标签: 三苗 三星堆文化 东夷 九黎 古蜀文明 五帝本纪
  • 简介:四川省文物考古队在2000年底对堆遗址“内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中央电视台将发掘工作作了采访和播放,许多媒体竞相报导,其中有一句报导词值得注意,就是堆文化越是研究,疑团越多。如果排一下队,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至今还难以回答。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文物考古 三星堆遗址 发掘工作 内城 田野考古
  • 简介: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位于北溪中游。江的两岸有座土楼.即左岸的启丰楼、鳌凤楼和右岸的高明岩楼.在山巅之上形成角鼎力之势。夜晚,船行江中.望土楼里透出的灯光.若巨星挂天.“拱照”.是华安土楼群中的奇葩。

  • 标签: 土楼 三星 华安县 漳州市 灯光
  • 简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的确,古蜀人来自何方?如何进入成都平原?何时建都立国?它的政治面貌、经济规模、宗教文化的情况怎样?与包括中原殷人在内的四邻关系如何?……这一连串的历史文化之谜,在旧时人们眼里,同直上天际、云遮雾障的古蜀道一样,是神异诡谲,不可捉摸的。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历史文化 铜贝 青铜雕像
  • 简介:<正>现代科学把玉分成软玉和硬玉两大类。软玉是角闪石类的透闪石——阳起石——铁透闪石,系石中的宝石级硅酸岩矿物。硬玉又称翡翠,是辉石族中属于宝石级的硅酸岩矿物。但古人对玉的认识是“石之美者为玉”,一切温润有光泽的美石,都是玉的家族。不仅包括软玉、还包括玛瑙、水晶、孔雀石、绿松石、蛇纹石等。目前全世界有个地方以古代玉器工艺闻名,即中国、墨西哥、新西兰,其中以我国的玉石器制作最为源远流长。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

  • 标签: 玉石器 三星堆文化 玉器 行线 三星堆遗址 文物
  • 简介:广汉堆出土文物,从宗教研究的角度看,似乎代表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繁荣鼎盛的那么一段历史时期的巫文化形式。因为堆出土文物当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青铜铸造的神人像,连底座算起有2.62米高。青铜神人像的两只手拳曲,握成空洞的状态。对此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的手里面没有握什么东西,就握成这么一种拳曲的形式。有的认为,它这手里面一定握有东西,我比较偏重于这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夏文化 巫文化 宗教研究 奴隶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 简介:<正>1986年8月四川广汉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内发掘出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坑内出土的遗物近500件,有罍、尊、人头像、人面像、鸟、鹿、戈、“神树”等青铜制品;有璋、璧、戈、瑷、凿、刀、管、珠等玉石制品;有人面罩、鱼、树叶、圆形饰等金制品、以及骨、象牙、贝等。

  • 标签: 青铜立人像 广汉三星堆 古蜀 杜宇 笃慕 祭祀坑
  • 简介:<正>四川广汉堆遗址,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调查与发掘,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巴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特别是1986年7月至8月,在该遗址上相继发现了两个商代晚期蜀国的大型祭祀坑,出土了金、铜、玉、石、骨、陶器,象牙等珍贵文物近千件,同的还出土了大量的海贝。不少学者对海贝的专题研究,发了不少文章。有人认为堆的海贝是货贝;也有人认为应是装饰品、祭品;也有人认为海贝是南方丝绸之路传来的。本文就海贝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 标签: 海贝 广汉三星堆 祭祀坑 遗址 玉石器 青铜器
  • 简介:<正>海贝这种生长于海洋沿岸的生物在我国古代很早时期就在中原内地、西南高原作为珍宝出现,海贝从何方进入内地和西南地区的呢?值得探讨。本文就堆海贝来源及其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我国以贝为币早在夏时期就开始。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中拓印有古代中原的海贝、骨贝、铜贝图片,并解说:“荒古之世,以物易物,后以交易日繁,乃用海贝为媒介,又以海贝产量不多,不敷应用,故又有骨贝、石贝、

  • 标签: 海贝 氐羌 广汉三星堆 蜀族 南方丝绸之路 祭祀坑
  • 简介:四川广汉堆遗址两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精品——117套(252件),于1998年4月——12月,在日本的东京、京都、福冈、广岛四大城市展出,观众达36万人次,在日本国引起不小的轰动。

  • 标签: 文物 三星堆遗址 出土 广岛 祭祀 京都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四川全省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制成1:5万地形图,取得很大成功。1965年以来,又航测了比例尺更大的地形图。这些图上,不但地面高度(以等高线表现)、河流、建筑物等,都标出准确的位置;而且重要地物的外形尺寸,亦通过地面调绘和补测,在图上加以标注。由于航测图是分色印刷的,河流水道皆为蓝色,等高线皆为褐色,阅读时清晰可辨。即将大地表面的模型,

  • 标签: 航测图 三星堆 考古研究 考古测绘 河道
  • 简介:<正>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村,是四川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其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700年)至西周初期(距今2875年),遗址分布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现已建议命名为“堆遗址文化”。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蜀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四川 县城 祭祀坑
  • 简介:<正>1986年夏,在四川广汉市堆遗址内发掘出土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两个坑内共出土人立像、头像、跪坐人像、面具、兽面、罍尊等铜器,戈、璋、凿、瑷等玉石器,以及象牙等文物七、八百件。这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使人们对商代蜀文化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出土众多的青铜面具,引起了一些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同志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见解。笔者将青铜面具出土情况、型式划分、使用方式、宗教寓意提出一些初步看法,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旨在抛砖引玉。

  • 标签: 青铜面具 祭祀坑 广汉三星堆 跪坐人像 土青 青铜立人像
  • 简介:<正>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先秦时代,曾先后有蚕从,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几个强大的部族在这沃野之地生息,繁衍,并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使这里逐渐得以开拓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四川文明。自198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县文管所,四川大学等单位考古人员对广汉堆遗址进行的数次发掘,为我们研究古代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迄今,所揭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发

  • 标签: 鱼凫 三星堆遗址 器物坑 神树 三星堆文化 杜宇
  • 简介:举世瞩目的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或是从宗教观念、造型艺术、青铜铸造工艺、文化交流、文明进程、地域特色等多重角度来看,都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展现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卷。堆考古发现揭示了辉煌的古蜀文明,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考古发现 三星堆 古蜀文明 古蜀王国 文明进程 历史学
  • 简介: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从宗教人类学与萨满艺术的角度对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树与鸟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萨满艺术中"世界之轴"或"萨满树"的典型特征,是萨满和巫师进行祭祀时沟通天地的主要道具.文章呼吁,对这类意识信仰的产品我们除了文献资料以外,还应该利用宗教人类学方法来深入解读其深层的涵义.

  • 标签: 三星堆 青铜神树 萨满艺术 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