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解析“节”“拍”和“板眼”,指出我国传统音乐广泛使用“拍无定值”的“散板”和“拍值略有增损伸缩”的“弹性拍”是其带有的根本性特点,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在节奏、节拍方面和时值均分、强弱有序的欧洲古典音乐的根本性差异所在。作者呼吁在这方面冲破西方18-19世纪音乐的影响和束缚,回归本民族传统。

  • 标签: 板眼
  • 简介:陕北大唢呐音乐包含"本调、凡调、甲调、梅花调、背宫调、四字调、六字调"七个调名。通过七调调名与指法的对应关系,陕北大唢呐音乐七个调名对应不同的筒音,并有相应的指法,是建立在七个调高上,可循环往复演奏"七宫还原"的意义。通过与历史文献所载调名的比对,陕北大唢呐音乐调名与定调符合工尺七调的标准。其演奏实践又有重"四宫"的情况。

  • 标签: 陕北大唢呐 调名 工尺七调
  • 简介:谱是视唱的基础,视唱反映谱。从不同音乐专业来看,谱和视唱相互独立,不可替代。在音乐课程中,谱与视唱本质相同,互为补充。

  • 标签: 读谱 视唱 关系
  • 简介:李贵男并不是直接以客观对象为蓝本,而是把自己的观察以类似知觉的形式呈现出来。画面当中的人物和光线的形体被简化,平面化,并且色彩的纯度也被加强,从而,画面产生了强烈的象征效果。在作品《红地毯》中体现出了艺术精神中所包含的空间观念和结构观念,李贵男运用几何学的分析方式,将在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不同状态的对象形体打破、

  • 标签: 艺术精神 空间观念 平面化 分析方式 超现实主义 中所
  • 简介:读完了陈文利的工笔画册(吴剑洪主编:《当代中国画实力派画家作品集·陈文利》,中国文联出版社),我眼前一亮,心有所动。陈文利的工笔画,不仅纤毫细腻,生动逼真,而且意境幽远,诗意盎然。

  • 标签: 诗意栖居 工笔画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化境 画境 作品集
  • 简介:乐谱是一种对音乐记录的方式,它在记录、表达和传承作曲家创意及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强化谱教学,对了解乐曲中的深层含义,帮助演奏者提升其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首先分析了记谱和谱的作用,并以古筝为例,探讨了谱对古筝艺术的意义及其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为古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 标签: 古筝专业 教学 读谱法 应用
  • 简介:《元西域人华化考》是陈垣先生著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正值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之时。因此,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元代西域人因爱慕汉文化而华化,借此举试图唤醒国人,增强文化自信,来达到振兴中华文化的目的。文章主要从多元宗教的中国化、文学艺术的融会贯通、习俗礼仪的兼容并蓄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弘扬中国文化的思考和努力,也表达了陈垣先生的本土民族文化观。

  • 标签: 历史研究 文化史 元代 西域 文化融合
  • 简介:一、草原主题近几年,以草原为主题的孙志钧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美感与内涵,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这是因为,孙志钧以草原为主题的水墨画在思路与感觉上是有别于他人的,画家笔下的草原不只是个别意念,而是具体意象,并且同时是作品内在语义结构,甚至是话语形式。我认为,这一切并不是画家思索的偶然结果或遇合,其间有他自身的生命经历与体验,以及经由文化传统、精神意象的传递与感觉、思维方式的表述,而最终产生的。

  • 标签: 水墨作品 大地 精神意象 语义结构 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
  • 简介:附记《论画梅》作者:于希宁开本:16定价:20.00元1989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邮购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八纬一路321号邮编:250001联系电话:010-82092610作为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史论家,于希宁先生在艺术世界辛勤耕耘七八十年,在花鸟画的立意、构思、章法、笔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作品半工半写,意境新颖,格调高雅,内劲外秀,风格独具。

  • 标签: 希宁画梅 梅缘读 读希宁
  • 简介:胡忌先生在其自存本《宋金杂剧考》的《自序》第五页(最后一页)背面记有关于《水云村稿》的读书札记一则,全文如下.

  • 标签: 读书札记 《自序》 宋金杂剧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人类学界开始反思过去认为"作为和谐的整体"的文化概念,人类学家开始关注文化内部的流动性、差异性和历史联系。巴伯若·尼姆里·阿吉兹的《藏边人家》是站在藏族社会多样性、流动性与历史性的角度来呈现藏族文化的,她加入到了对"没有历史的人民"的反思潮流当中,在该书中呈现出了藏族社会深刻的多样性与变动性。

  • 标签: 阿吉兹 《藏边人家》 流动性
  • 简介: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唐时河内郡河内县人,今河南沁阳,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有《笔法记》传世。荆浩生平记载甚简约,生卒年不详,本文考证,荆浩生于约唐文宗太和四年(830),殁于约唐昭宗天佑三年(906)。

  • 标签: 荆浩 《笔法记》 唐末 生卒年 唐文宗 河内
  • 简介:《笔法记》评张璪:"故张璪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张璪,生卒不详,字文通,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故荆浩称"张员外"。《历代名画记·唐朝下》载张璪作画时"朱泚乱京",指建中四年(783)泾原军哗变。

  • 标签: 荆浩 《笔法记》 气韵 笔墨 作画
  • 简介:十二律旋宫方向来源于古人对时间、空间的掌控,涉及两种天文星象旋法的节气物候法令于律学的表达。律法计量权衡周天数度,历法揆天象考时于民事,律法的旋宫体系与星历运行的轨迹相互印证。星辰的运行规则有左翅右翅之分,律学中的双旋现象同样也是共生共体、顺逆相合的关系。十二律的先益后损、蕤宾上生法表达了单阳双阴(以冬夏递进时差)、月建合月将的阴阳六支相合的小阴阳理论,即“日月合朔”;先损后益、蕤宾重上法表达了东阳西阴(以春秋二分时气)、阴阳二气易主的大阴阳理论,即“乾坤唱和”。这两种生律模式对左旋、右旋的取舍在于依据的授时历法不同。

  • 标签: 阴阳合历 律历合一 蕤宾重上 日月合朔
  • 简介:记得是2013年4月下旬,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年会在杭州举行。讨论环节晓光、朱海、李广平、李昌明、秦庚云等诸位名家老师作了主题发言,秦庚云的题目是《感觉当下歌词》。'感觉'一词,似有浮光掠影之嫌,细听,却有多维度梳理和理性观照。他以一双敏锐的眼检视当下歌词盛况背后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作品质量谈了一番看法,令人印象深刻。之后,我将此文荐钱建隆主编,他也觉得内容扎实,有自己的见

  • 标签: 先生故乡 回环先生 大师心灵
  • 简介:上海著名曲艺作家梁定东先生,虽然年近古稀,但是人们依然喜欢叫他“阿梁”。

  • 标签: 曲艺 上海 作品集 随笔
  • 简介:于中国音乐发展史而言,近代音乐无疑是变化纷繁,冯长春教授的《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从客观历史出发,对近代中国音乐思潮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阐述,而笔者由这一时期音乐思潮的矛盾关系探讨其在本书结构中的重要性并对音乐发展道路中矛盾的冲突与平衡作出思考。

  • 标签: 音乐思潮 矛盾冲突 制约 平衡
  • 简介:琵琶独奏曲《诉——唐诗〈琵琶行〉有感》的创作与推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作曲家吴厚元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诉》在国内外各种音乐赛事中也获誉累累。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诉》推出三十余年之际,从"诗"与"乐"交融的角度,对其曲式结构及旋律发展手法等创作特征,以及所运用的各种琵琶演奏技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曲的审美表现及创作规律,明确该曲在当代中国琵琶独奏曲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 标签: 吴厚元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 分析 演奏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