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面对历史的无限绵延,个体生命显得非常渺小。在普遍的情感世界里,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高冠博带之士,他们大多对自己的身后名寄以深情,渴望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个体生命有限性的历史超越。这兴许是生命对历史的一种承诺。于是,或修宗谱,或立碑志,或立德、立言、立功,希望以一介微命而能传芳百祀。

  • 标签: 个体生命 生命有限性 情感世界 历史
  • 简介:未见文亮之前,先读其画,形神萧散,简逸而淡远,且书、跋俱佳,究笔墨而现隐幽,有一份若不经世的清澈在里边,让人眼前一亮。后来则是于展览上的知遇,彼此观画聊天,缘引为知己。

  • 标签: 画家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评论
  • 简介:吴熙是清代的著名篆刻家,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他学书法拜包世臣为师,篆、隶、行、草书无所不能,尤其擅长篆、隶书,对金石颇有研究。他的篆刻早期曾悉心摹仿汉印,之后师承邓石如,并且参合自己的意图。后来,他的印作能冲破前人的藩篱而自成面目。他所刻的印作,印文是方中寓圆,刚柔相济,用刀流畅自然,道劲凝练中见畅达。

  • 标签: 被盗 刚柔相济 篆刻家 包世臣 邓石如 书法
  • 简介:关于我国明代乐律学家朱靖(1535—1611)及其乐律学的研究是我国乐律学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以来,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内容主要涉及朱墒及其律学成就、朱培的律学文献点注、朱靖的异径管律及其琴律等不同方面。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各自的结论,但其中仍有诸多问题尚存争议。

  • 标签: 律学研究 综述 乐律学家 20世纪 异径管律 研究者
  • 简介:彩绘木雕镶象牙脸王母像明。通高27.3cm,用沉香木雕刻,镶贴象牙脸。王母头梳高髻,戴簪花,长圆脸型,前额高耸,两眼向下凝视。身穿交领,广袖过膝,肩部披帛曳地,腰围长裙,系有腰带。上身微向左倾,双手捧物于胸前,双足呈内八字形,立于方形壸门式木座上。浑身遍布彩绘,身材苗条秀丽,衣纹粗犷遒劲。较鲜见的是脸上镶贴了象牙,并施彩绘,使王母脸显得格外娇嫩细腻,为明代彩雕艺术的代表作。座底上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曹大春朱书沉香木雕王母像来历题记:"崇德寺有二浮图……复于丙寅秋,整葺二浮图,内有古玩珍宝……余为戏陈不敢毁失,谨以王母一尊供入西墖(塔)……时康熙岁次丙寅七夕"云云。浙江崇福崇德寺塔内发现。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 标签: 省博物馆 沉香木 象牙 彩绘 浙江省 圆脸型
  • 简介:2017年12月,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文创50条"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在未来的18年间,把上海建设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文创50条"指出,要将上海打造为亚洲演艺之都……重点扶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艺术精品。实施上海首演计划,用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等平台,鼓励国内外知名院团和艺术家将原创作品的全球首演。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上海国际电影节 香港艺术节 影视创作
  • 简介:堉神道碑文记述了朱堉生平事迹与为人品德,是一篇研究朱堉的颇具价值的历史文献。但其文字艰奥,脱、衍、窜乱字句颇多,难以读懂,本文特作标点,校正,作注,以供参读。

  • 标签: 朱堉唷 神道碑
  • 简介:<正>朱氏黄钟律长朱堉所定黄钟律长等于“夏尺”一尺某呃丛床⒎钦孀韵氖笔滴?是朱氏依从《周礼》注“大泉乃周景王所铸”及《汉书·律历志》所说“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以及淮南子说“十二粟当一寸,盖汉制也”推理而来的。他认为大泉直径为莽尺一寸二分,汉尺之一寸,九枚大泉为汉黄钟,而大泉又是周时早有,故汉黄钟等于周黄钟。周离夏商最近,

  • 标签: 淮南子 律历志 钟律 度量衡 汉制 王莽
  • 简介:在两汉四百余年的时间里,书法渐由籀篆变为隶分,由隶分化为章草、真书、行书,到了汉末,书体己基本齐备。刘勰《文心雕龙》曾有评述:“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汉代是隶书成熟、昌盛的时代,尤其是东汉,进入了风格纷呈的多元发展阶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为后人所效仿,至今不绝。整个汉代书法通常有两种所指: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印文、简牍帛书墨迹;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言:“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

  • 标签: 《石门颂》 解析 临摹 《文心雕龙》 多元发展 书法
  • 简介:刘熙的书法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本文拈出“观物”与“观我”、“对待”与“旁通”、“物一无文”与“物无一则无文”三对范畴,对其关于书艺之本质论、发展论和方法论的审美理想作了简要考察,认为“辩证”是刘熙书艺思想最突出的表征,而且刘氏对艺术创作中一系列矛盾关系的辩证本性的探讨,较其前人更为自觉、深刻和全面。本文同时指出,刘熙关于书艺的理想境界是“中和”,而“中和”也是其辩证思想的最终价值取向。

  • 标签: 刘熙载 文同 自觉 学思 审美理想 古典
  • 简介:一位从事中国画实践的年轻画家,从个人角度讲述了自己职业成长的部分经历与经验,以及面对当下“新水墨”潮流时的态度。

  • 标签: 个体 职业成长 中国画 画家
  • 简介:一九六七年之所以成立现代舞蹈中心,一方面是为了散播舞蹈教育理念,更进一步培植人才,同时进行舞团成立之前置作业。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我个人,需要一个属於自己的创作环境,也可避免与学校间公私不分的困扰,三十年来,现代舞蹈中心的收获,倒是比我预期多得多,也满自豪的。

  • 标签: 现代舞蹈 舞蹈教育 十年 艺术 创作环境 大师
  • 简介:我个人的经验和看法,我认为舞蹈空间若从人体的关节处看;空间的延伸性是有限的。若以人体的垂直轴与水平轴交集点出发,它的延伸性是无限的。因此,我常常告诉我的舞者:“你如果把舞台视为宇宙,你便可从最小的提升到最大的。”

  • 标签: 舞蹈 艺术 舞台 大师 延伸性 访谈
  • 简介:舞蹈博士刘凤学(台湾),自1950年开始创作的半个世纪以来,共有作品112部,这些作品表露了一个舞蹈者怀着对社会对民族的使命,不断探求新知的赤诚之心。《艺术大师刘凤学访谈》一书由刘凤学的台湾学生李小华撰写。该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寂寞与孤独,第二章:根,第三章:古代?现代?第四章:新古典,第五章:印象,第六章:艺术与社会。1993年初刘博士率《新古典舞团》在广州作舞蹈艺术交流演出。去年十一月底,深圳市政协,广东省文联,广东舞协在深圳市举办“海峡两岸舞蹈文化交流活动”,刘博士欣然赴会还将该书赠我编辑部。此前,著名舞史专学董锡玖也曾向我刊推荐此书。在征得作者和刘博士的同意,我刊从本期起,摘该书,供读者参考学习。

  • 标签: 舞蹈文化 舞蹈艺术 古典舞 演出 大师 作品